滴中药ldquo骗子rdquo

上期说到有着美丽名字的中药却有着与中药名严重不符的外表,所以啊,不能单单因为好听的名字而去认识一味中药。那么这期让小编来讲讲那些名字相似却有着不同功效的中药“骗子”们吧!

茯苓一提茯苓,有没有想起甜甜的茯苓饼,苹果味茯苓、水蜜桃味茯苓饼,小编想想都流口水。那么土茯苓是什么?难道是茯苓埋土里,然后变成了土茯苓?当然不是,多了一个“土”字,这功效就完全不同。茯苓土茯苓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性平,主要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广泛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痰饮、泄泻、小便不畅等多种病证。

土茯苓

土茯苓是一种百合科的植物,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姜生姜,对于这味药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做海鲜时常常加入生姜制品来达到除腥的目的。但是干姜是不是就是把生姜晒干呢?准确的来说,干姜为生姜的加工品,是将姜的根茎切片后晒干或低温烘干而成。那么炮姜是不是由生姜炮制而成的呢?非也。炮姜并非由生姜,而是由干姜炮制而成。这三者不仅在制作方法有着差别,对人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生姜

干姜

炮姜

滑动查看三种“姜”~

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有辛温宣散、通营助卫、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祛风散寒、温肺止咳的功效,被中医誉为“呕家之圣药”,可用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之风寒感冒。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四肢厥逆等症的治疗。

炮姜

炮姜味苦涩性温,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比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常用于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痛经等病症。

附子大家可能对白附片不是很熟悉,但应该听过它的别称----附子。说起附子,你是否想起电视剧《老中医》中温泉海给患者开的附子药,差点闹出人命的情节?没错,附子有毒,需加工后以供药用。那么白附子是否和附子一样也有毒呢?白附片白附子白附子

白附子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又称为禹白附。其性味辛、甘、大热,同样也有毒。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等功效。

白附片

白附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

黄连相信大家都知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歇后语。黄莲为极苦之中药材,比喻有苦难言。那么胡黄连又是什么呢?它们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但它们并非是同科属之植物。黄连胡黄连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植物黄连之根茎,在临床上用于实证、火证、湿热证,尤善治中焦。黄连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植物胡黄连之根茎,可治实证、火证、湿热证,且长于治下焦,善退虚热。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中药宝库也是浩瀚无穷。有些中药得其名却无其表。也有不少中药之间名字相似,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功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临床上,都需辨别清楚,有些事可不能马虎哦!

编辑:余灵洁

责编:樊雨楠

美编:高浩天

美责:孟婉莹

编审:宣传统战部

打开手机,先别忙着玩!

若午睡是个姑娘,

你能把她娶回家吗?

安利函

你的五一小长假我包啦!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4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