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性温和、无毒,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乌蛇干的原料,在我国是分布特别广的一种无毒蛇,体型大,肉质鲜美,具有很好的抗风湿、透疹、治疗半身不遂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今天给大家介绍这款药食同源材料。
性味
味甘,性平归经入肺、脾、肝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痉。
主治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2)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咽斜,肢体麻木。
(3)破伤风,急慢惊风。
(4)麻风,顽癣,皮肤瘙痒。
乌梢蛇的药用记载《药性论》:记载乌梢蛇具有"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开宝本草》:记载乌梢蛇具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本草元命苞》:记载乌梢蛇具有"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辛。"
《本草纲目》:记载乌梢蛇具有"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本草备要》:记载乌梢蛇具有"去风湿。"
《本草求原》:记载乌梢蛇具有"入血散风。"
①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
乌蛇克(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50克(炮裂),干蝎50克(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50克,白僵蚕50克(微炒),麻黄克(去根节),防风1.5克(去芦头),桂心50克。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②治身体顽麻风
乌蛇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50克(去芦头)。细辛50克,白花蛇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50克,独活50克,肉桂50克(去皱皮),枳壳50克(麸炒微黄去瓤),苦参50克(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温酒下廿丸。(《圣惠方》乌蛇丸)
③治骨、关节结核
乌梢蛇,去头、皮、内脏,焙干研粉,过目筛,装入00号胶囊备用。第一周早晚各服二个胶囊;第二周早中晚各服二个;第三周早晚各服三个,中午二个;第四周早中晚各服三个;第五周早中晚各服四个。(《全展选编·外科》)
④治干疥瘙痒久不差
黄芪克(锉),乌蛇四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川乌头克(炮裂去皮脐),附子克(炮裂去皮脐),茵芋克,石南50克,秦艽克(去苗)。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以荆芥汤下,以差为度。(黄芪丸)
⑤治一切干湿癣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50克,干荷叶25克,枳壳(去瓤,麸炒)1.5克。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空心蜜酒调下,日、晚再服。(三味乌蛇散)
⑥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
乌蛇(项后取)、白花蛇各二寸(项后取,先酒浸,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5~15克,煎酒小沸调服。(定命散。④方以下出《圣济总录》)
⑦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
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25克,麝香0.5克。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
⑧治紫白癜风
乌蛇肉(酒炙)克,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克,熟地黄克,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克。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
⑨治面上疮及酐
乌蛇克,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⑦方以下出《圣惠方》)
乌蛇酒:乌梢蛇适量,白酒适量,以能淹过蛇体为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据《朝野佥》载:“商州有人患大麻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堕酒器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乌蛇制成蛇酒服,防治麻风病,取其祛风湿,通经络,解毒;酒还可起到行血脉、行药势的作用。本方也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三蛇酒:乌梢蛇、眼镜蛇、蝮蛇各等分。白酒适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镜蛇、蝮蛇均为有毒蛇,祛风湿、通经络作用较强,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于风湿痹痛或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
乌蛇汤:乌梢蛇1条,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乌梢蛇有祛风除湿和解毒作用,对于荨麻疹、湿疹脓疮也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汤羹,尤宜于食用。
定命散:乌梢蛇、白花蛇各60g,蜈蚣2条。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0g,温酒调服。
源于《圣济总录》。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较强的祛风定惊、攻毒的作用,乌梢蛇与二者同用可协同奏效。温酒调服,可增强辛散祛风的力量。用于破伤风,风毒内浸,项强直,身体强直。
血虚生风者请谨慎服用。长按识别,永久免费订阅健康养生知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