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的功效和作用

全蝎,中药名。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动物的干燥体。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辛,平。

归肝经。

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1、牙痛难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蝎各七个,生研为末,点之。(《永类方》)

2、小儿胎痫: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直指方》)

3、小儿噤风: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二七枚,全蝎(去毒)二七枚。为末。入轻粉末少许,乳汁调灌。(《全幼心鉴》)

1、《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薄荷包炙研服;胎惊天吊,入朱砂、麝香,或丸服;风痫及慢惊,用石榴过末服;慢惊,同白术、麻黄末服;脐风,同麝服。

2、《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味辛而甘。气温有毒。色青属木。故专入肝祛风。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南旧无蝎,开元初,尝有一主簿,竹筒送过江,至尽江南往往有之,俗称主簿虫,后来主簿官名改为杜伯,故蝎又称杜伯。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记载:雍正初,有一任同知官见皇帝,因不知帽子里藏一只蝎子,蜇头。但在皇帝面前不敢脱帽,痛得泪涕满面,世宗见了问其故,他假托说:仁皇帝在位61年,深仁厚德,我两代深受皇恩,就感激泪涕满面。后帝记其名,让他做了知府,后人叫他蝎子太守,以示戏言。

1.全蝎、蜈蚣、天麻各10克,僵蚕20克。为细末。每次1~1.5克,开水冲服。用于治疗急性传染病、壮热惊厥、抽搐痉挛者,首次可服3~6克,后每隔4~6小时服用1~1.5克。

2.全蝎1只,薄荷叶4片。包合于火上烤至薄荷叶焦,二味同为细末,分4次温水送服。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手足痉挛。

3.全蝎研细末,每展起吞服1.2克。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配其他治疗风湿的药,效更佳。

4.缠腰火丹(带状疱疹)乃湿热毒邪为患,热偏盛者投龙胆泻肝汤,湿偏甚者用除湿胃芩汤,大多有效。但疼痛仍需全蝎60克研末为20包,早晚各服1包,一般痊愈。全蝎是止痛神药,止各类顽固性疼痛。

5.某些疼痛极为顽固,一般药物殊无效果,可用全蝎、钩藤、紫河车各9克,共为细末,分10包。每日2次,每服1包,一般1~2日可有效。痛定后,隔日1包,以巩固疗效。

6.头痛用全蝎为末,取少许置于太阳穴,胶布封固,每2日一换,亦有效。

7.偏头痛不可忍:全蝎21个,地龙6条,土狗3个,五倍子15克。为末,酒调,摊贴于太阳穴也有效。也可配蜈蚣、白僵蚕、白附子、川芎为伍。

8.乳痈(乳腺炎):全蝎2只。用热馒头将全蝎包入,饭前吞服甚效。

9.全蝎1个,去毒捣烂,酒调滴耳,闻声即愈。全蝎配僵蚕、蜈蚣、白附子为末,每日2次,每服1~1.5克。或与栀子、白芷等份。治疗惊痫、破伤风、卒中。

10.全蝎2条,油炸食。治疗小儿痄腮、结核。

11.肾虚耳聋,《杜壬方》中亦用全蝎,10年者2服可愈。小蝎49条,生姜如蝎大49片。同炒,姜干为宜,研末,温酒服之。至晚上23点前后更进一服,至醉无妨,次日即愈。

12.气虚清阳不生而视力不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全蝎3克(研末)吞服;肝肾不足昏矇者,用杞菊地黄丸加全蝎效果更佳。

13.青光眼胀痛欲脱,可用镇肝熄风汤中加入全蝎3~5克(为末)而服甚佳。

14.眼皮或面部痉挛,在补气益血方中加入全蝎2~3克,更收捷效。

15.慢性泪囊炎或窍漏症(泪囊瘘):全蝎研末,每日2次,每服1.5克,一般2~3日可愈。

1.入丸、散,外用为末调敷。

2.血虚生风者及孕妇忌服。

3.常用量3~5克。

温馨提示:

京东搜索“今世康旗舰店”并加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zz/1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