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麻
美食
上面的美食有没有让大家食指大动呢?
那大家有知道这里的主角是谁吗?
其实它就是天麻
天麻的传说
天麻的利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拥有着一个非常奇幻的传说
在古代的某一年,一个四川的小村子里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病一旦缠身,头痛得就像要裂开来一样,严重时更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村里的人们到处求医问药,但都不见效果。村里有个叫天生的小伙子,决定出门访求名医,寻找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和方法。
他听说有一个神医能治疗这种病,于是带了干粮,日夜兼程,一路上山道崎岖,奇峰插云,没想到刚登上山顶,天生就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地上,四肢抽搐,什么也不知道了。当天生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间茅屋中,头也不痛了,四肢也不再抽搐。他起身打量茅屋里的东西,发现桌子上堆着一些像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块茎。正在这时,屋外走进来一位老人,他刚想开口说话,老汉告诉天生,他的病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不显眼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说罢这些,老汉转身就不见了。天生知道遇到的老汉就是神医,他的药材是上天恩赐之物。天生把药带回给村民们服下后,大家都痊愈了。天生把剩下的药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中,从此,这药材就一年年地繁殖下来。为了纪念神医送的药材,乡亲们说这是天赐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了。
天麻
来源
作为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包括红天麻、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疣天麻。
性状
天麻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山西
饮片的炮制与性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半透
药用价值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古代本草描述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本草拾遗》:寒。主热毒痈肿,捣茎叶傅之。亦取子作饮,去热气。
《本草衍义》: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
《汤液本草》:气平,味苦,无毒。
《本草》云:主诸风湿,四肢拘挛,小儿风惊气利腰,筋力名定风
《本草纲目》: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诸风掉眩,皆属风木故天麻入之经而治诸病。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神药。今有久服之遍身发出红丹者,是其祛风之验也。
古代方剂
玉真散
组成:白附子、天南星、天麻、白芷、防风、羌活。
用法: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并外敷患处。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比例酌定
功效: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功效: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药理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酚类成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天麻苷元)、4-羟苄基甲醚、4-(4-羟苄氧基)苄基甲醚;脂肪酸类成分:棕榈酸、十七烷酸;多糖:天麻多糖、杂多糖GE-I、Ⅱ、Ⅲ。还含有胡萝卜苷,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如铬、锰、铁、钴、镍、铜、锌等。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改善学习记忆、保护神经元、抗焦虑、抗抑郁、降血压、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细胞、抗凝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等作用。并能抗衰老、抗氧化、抗缺氧、抗辐射、保肝、保护胃黏膜、兴奋肠管。天麻多糖还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编辑:周展毅
排版:周展毅
白癜风个体化治疗方案白癜风个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