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心灵美,
是远远不够用的,
还是要顾及一下外表美的。
当然,内外都美才是真正的美女,
在美白祛斑的路上,
自古至今我们一直不留余力。
好在,我是个学中医的女娃,
稍有不对,我会“调一调”,
除了调失眠,
本医最拿手的还有:
拳打“痘痘”、脚踢“黑斑”。
曾经有个病人跟我说:
米医生,过完年去上班
我们单位的人都说我变白了,
你的药是不是有美白作用啊?
其实,我才没空帮你美白,
只是帮你调好了气血
黄气褪去,脸自然就会白
这是吃中药的“副作用”
牛b吧?!
今天,就专题来说说
我们中医中药里美白祛斑的秘方吧!
-------------------
那么,首先
《女医~明妃传》
里盛传的七白膏是真的吗?
▼
为什么古人偏爱“白姓”草药美肤在古书上曾记载了,
在金朝,有个皇帝叫章宋完颜琼,
他配制了一款金国宫女八白散
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
白蒺藜、白芨各g,
白芷75g,白附子、白茯苓各19g,
另加皂角、绿豆少许,
共研细成粉,
每日化汤洗面,能令人面白如玉,
大受宫女欢迎。
-七白膏-
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宋代的《太平圣惠方》,
元代的《御药院方》也载有此方。
由香白芷、白蔹、白术各40g,
白茯苓12g,白芨18g,白附子12g,
细辛12g,共研成细粉,用鸡蛋白调匀,
制成丸子一般大小阴干贮藏,
每天晚上洗净脸,再将药丸用淘米水磨汁,
取汁涂于面部。
-解方-
方中白术、白及、白芷、
白茯苓均有去黑斑之效,
白术、白茯苓同用健脾除湿、驻颜去黑斑,
白芷、细辛祛风胜湿,
细辛、白附子散寒除郁,
白蔹[liǎn]散结消肿,
疗面上疱疮,白及化瘀生肌、愈皮损皲裂。
白附子主面上百病,除斑痕秽疵,
加鸡子白清热解毒,全方配伍周详,
直接作用于面部,消散面部黑气,使之白皙润泽。
方中大部分药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都“姓白”。
从中医象形学来说,
带白字的药物一般具有增白润色的作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
既然这样,
是不是单靠外在涂“白”就够了呢?
-------------------
▼
对于美
我们的古人从来不吝啬修辞成语
①
肤若凝脂
(外)皮肤细滑有血色有质感。
(内)肺主气、主皮毛,其华在皮毛。
②
纤纤玉指
(外)手指纤细如玉、色透亮。
(内)肝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
③
鬓发如漆
(外)头发如膝,黑且色亮。
(内)肾藏精,主发,发为血之余,其华在发。
④
面如芙蓉
(外)面如芙蓉,粉红之色。
(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⑤
目如秋水(外)
(内)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
肾主水,主瞳孔。
⑥
朱唇娇艳(外)
红色娇艳的嘴唇
(内)脾统血,其华在唇。
⑦
美颈霜肤酥胸如雪,(外)
(内)肺主皮毛其色白,乳房为气血所充。
⑧
凌波微步(外)
(内)步态轻盈,气足身轻。
⑨
杨柳细腰(外)
(内)腰为肾之府,带脉束缚有力。
-------------------
▼
气血不好还想美?
古人告诉你——NoDoor!
宋代《圣济总录》有云:“血气者,人之神。又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服药以驻颜色,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徒区区于膏面染髭之术,去道远矣。”
上面的话什么意思呢?
古人犀利啊
真相就是那么辣眼睛。
想要留驻美颜
要以气血充盈为先,
若不如此,
只是花些力气在涂涂抹抹,你就走远了。
在中医看来,
“有诸内必形诸外”
气血依赖于脏腑功能活动而产生,
颜面皮肤的失调和疾患往往是
内脏失于调理的外在表现。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
肺主皮毛,心主血脉
肺通过宣发将气血津液输布到皮肤毫毛,
发挥其滋润、濡养和温煦的作用,
以保持皮肤的红润、细腻和匀净。
所以,
同志们,想要美肤?
内外兼修起来更快!
-推荐阅读-
跟着米博寻找你命中三生三世的十里桃花缘
牛奶,你偷走了阳气,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素问生活·为爱而走—年春季健康徒步行
你肯定不知道吧,憋回去的屁到底去哪儿了?
西方人偏爱小麦色
东方人则爱雪白肌肤
「素问轩」喜欢把你养成脸颊透着红光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