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各种各样的毛病就慢慢的出现了,尤其是腰腿的问题就更加是了,什么颈椎病及胸、腰椎骨质增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或者出现肩颈腰腿酸痛麻木,或不能俯仰,行动困难等等。
作者:林一峰大夫
这类问题在医学上称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脊柱局部生理曲线改变和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进而导致脊柱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及相关组织的增生,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疾病。
在中医的词汇里面其实并没有“脊柱退行性变”这病名。通过对相关症状的分析,可将其归属于“痹症”、“骨痹”的范畴。不难发现在发生的病变的部位、症状跟督脉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素问·痹论》
“……尻以代踵者,足攀不能伸也。脊以代头者,身偻不能直也。以肾脉入跟中……出月国内廉贯脊属肾,故为是病。”
——《类经》
“肾痹之证,即骨痹也。”
——《脉治》
“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脊强痛,不得俯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膝寒。”
——《难经·廿九难》
从经典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脊项强直,腰背膝寒痛,以及癫痫等疾病,都属于督脉的病变所导致。
督脉,从尾闾至颈项,由下而上沿背部正中线循行,各阳经交会也在此与督脉相交汇,主人身之阳,统率诸阳经。故证见背寒脊痛,下元虚冷等,与督脉有这密切的关系。
在后背,还有一条经脉与督脉伴行,循行于脊柱两侧,它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表里。所以,膀胱经气及肾中阳气的盛衰与督脉经气的通利与否也密切相关。
又因督脉起于会阴,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统辖范围,一旦督脉发生病变,往往跟肝肾脱不了干系。
气为阳,血为阴,血的运行要靠阳气的推动,督脉为“阳脉之海”,是储藏和调节阳气的枢纽,阳气必须经过正常的调度才能源源不绝,鼓舞全身机能,运动不息地维护着活跃的生命。
故督脉阳气之盛衰及其经气通畅与否对于全身气血运行能否通畅是至关重要的,此亦为“痹证”辨证论治之关键。
“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
——《杂病源流犀烛》
人到中老年,肝肾之气日衰,尤其肾中元阳亏损,则督脉之经气及阳气必有衰减。督阳不振,温煦无力,脏腑运化失职,水湿痰浊停聚。且督脉气衰则运血无力,易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日久,正气渐衰,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血脉凝滞不通,内外相搏,痹阻督脉,聚而成积,故有脊柱骨质及相关组织的增生。
如果督脉经气机不利,血行不畅,必致脊项疼痛。
所以脊柱退行性疾病多与六淫外邪侵袭或年老体衰、阳气衰微、脏腑运化失职、督脉经气阻滞或气机不利等有关。
正安医馆广州店的林一峰大夫认为,脊柱退行性病变发病的根本为“督脉气衰、阳气不振”,本病证属本虚标实,督脉经气亏虚为本虚;而瘀滞留着,痰湿停聚,风寒湿邪内侵,经气运行受阻为标实。
通过多年临床的实证,林大夫给出以下的建议:
鹿茸(或鹿角霜、鹿角胶)、猪(羊、牛)脊髓、熟地黄、细辛、土鳖虫、白附子、桂枝、当归、羌活、防风等,可随证加入白芥子、白蔻仁等化痰散结之剂。
①以鹿茸(鹿角霜、鹿角胶)为君药,以补益肝肾,壮督脉之阳;
②以猪(羊、牛)脊髓、熟地黄为臣药,以滋阴和阳;
③以细辛、土鳖虫、白附子、桂枝、当归、白芥子、白蔻仁等为佐药,以通络化瘀,温经止痛;羌活、防风为使药,可通督脉及引诸药至病所。
此方可通督和阳、行气化瘀,或兼以软坚散结化痰之剂,亦可随证加减。
作者介绍
林一峰
骨病抗衰老、肿瘤
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骨科和中医杂病专家。中医临床近四十年。是国内"温养督脉治疗退行性脊柱病"倡导者,纯中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狹窄症及骨科顽疾经验独到、疗效。对中医调理消化道和呼吸道肿瘤。中药抗衰老有独到经验。
约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