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语微节气大雪香盈月之澡豆

太阳黄经达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90后说,24节气已无意义,大雪节气,广州都不下雪。

节气因太阳而生,大雪之名不过是一种表象。

不下雪,不取暖,因此大家都在晒着“广州蓝”。

这被冠名的蓝天,在这冬日,成为一种向往和依赖,就像逝去的曾经日用的名词,连同那领先世界的时代,它本应鲜活在日常。

——题记

大雪香盈月

一直以为肥皂是舶来品,可是肥皂这个词却是因一种植物而来。

据说,古人在黄河流域使用皂荚来洗衣服,后来到长江流域就没有皂荚树了,于是他们又发现有另一种树,其果实跟皂荚的性能一样,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给她取名叫肥皂果。

记载:“肥皂果,别名无患子,洗发可去头风明目,洗面可增白去斑”。

肥皂果蕴含天然净菌素,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天然洗护珍果。

现代研究发现无患子用于洗涤,泡沫丰富细腻,温和无刺激,具有较强净菌功能。

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加浆水调作弹子大,取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洗面去斑,用无患子上捣烂,加白面和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这其实就是两个澡豆方。

早在宋代,人们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物,洗面浴身,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宋代以前没有成团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澡豆”一词,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起来的。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香料大发现”时代,各种西方的、南方的香料到达中原,让贵族生活面貌一新。

豆面等天然去污原料与珍贵香料混合到一起,散发优雅的香气,澡豆是古代汉族民间洗涤用的粉剂,用以洗手,洗面,能使皮肤滑润光。

澡豆的产生与两汉以来外来香料贸易的繁盛有密切的关系。

在唐代以前,澡豆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到了唐代,更是进入了鼎盛阶段。

“面脂手膏,衣香澡豆,士人贵胜,皆是所要”(孙思邈《千金翼方》),指出澡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按唐代的风俗,逢到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君长要赏赐臣下面脂、澡豆等护肤用品,地方也可以将澡豆进贡给皇家贵族。

唐朝之盛,不仅香炉硕大,《千金翼方》中介绍的澡豆配方,往往奢侈异常,它告诉世人,奢侈,从来就不是表现在什么符号上面:

丁香3两,沉香3两,青木香3两,桃花3两,钟乳粉3两,真珠3两,玉屑3两,蜀水花3两,木瓜花3两,(木柰)花4两,梨花4两,红莲花4两,李花4两,樱桃花4两,白蜀葵花4两,旋覆花4两,麝香1铢。

处方来源

《千金翼》卷五:

方剂功效:

令人其面如玉,白净润泽,臭气粉滓皆除。

制备方法:

捣诸花,别捣诸香,真珠玉屑别研成粉,合和大豆末7合,研之千遍,密贮勿泄。

用法用量:

常用洗手面作妆。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净润泽,臭气粉滓皆除。咽喉臂膊皆用洗之,悉得如意。

唐代最著名的澡豆方,当属永和公主所创的两个秘方。这位公主留下的一个是洗面方,另一个是洗澡方,两个方子都收录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里。

洗面粉是将大豆粉、赤小豆粉与鸡骨香、白芷、川芎、瓜萎仁、皂荚一起研成粉末,用来洁面。皂荚、瓜萎仁和豆粉都能清洁皮肤,还能温和地去除多余的角质,使毛孔缩小。白芷和川芎有美白功效。鸡骨香是一味中草药,又叫木沉香,能祛风活络,还可以除湿、消除脸部水肿,同时还能提香。

永和公主澡豆洗面粉

配方:皂荚克,大豆、赤小豆各克,白芷、川芎、瓜萎仁各克,鸡骨香90克。

制作及使用方法:将所有的材料研磨筛尽,去筋去皮,制成药粉。洗脸时当洁面粉用,早晚各用一次。

永和公主澡豆洗澡粉

配方:大豆面5升,皂荚5挺,糯米2升,鹿角胶3两,白蔹3两,白芨3两,白茯苓3两,白术3两,白芷2两,白附子2两,桃仁半升(汤浸,去皮),杏仁半升(汤浸,去皮),沉香1两。

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世说新语》)

澡豆是干粉末和小丸子的形态,本就取自食物,所以产生了这个著名的笑话,也不奇怪。

倒是现代医学家发现“澡豆”的配料都是食材,吃到肚子里“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污,又干净、又彻底。

无论是因香寻粉还是因粉得香,沉香二字,渗透在古人生活的每个细节。

那是一个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时代,无论是汉还是唐,无论是宋还是明。

研之千遍,其面如玉。

对于细节的追求,对于现状的改变。

那是一种与沉香相对应的精神。

光阴可朽,精神不朽。

皂荚

「释名」

皂角(《纲目》)、鸡栖子(《纲目》)时珍曰∶荚之树皂,故名。《广志》谓之鸡栖子,曾氏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集解」

《别录》曰∶皂荚生雍州山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弘景曰∶处处有之,长尺二者良。俗人见其有虫孔而未尝见虫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恶病,殊不尔也。其虫状如草叶上青虫,荚微黑便出,所以难见。

「气味」

辛、咸,温,有小毒。好古曰∶入厥阴经气分。时珍曰∶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

「主治」

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噤(大明)。

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甄权)。

溽暑久雨时,合苍术烧烟,辟瘟疫邪湿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时珍)。

大家好,大雪到了,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丙申年大雪节气方(年12月07日):熟地15g,酸枣仁10g,茯苓10g,五味子3g,桂枝3g,甘草3g。1剂。用法:每剂加水ml,大火煲开,转小火煲25分钟以上,煮取90ml,分3人饮用,每人30ml。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1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