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国医社
临证指南医案
1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
程 脉濡无热,厥后右肢偏痿,口?舌歪,声音不出。此阴风湿晦中于脾络,加以寒滞汤药蔽其清阳,致清气无由展舒。法宗古人星附六君子汤,益气仍能攻风袪痰。若曰风中廉泉,乃任脉为病,与太阴脾络有间矣。风湿中脾络。
人参茯苓新会皮香附汁南星(姜汁炒)竹节白附子(姜汁炒)
2
程某,脉濡无热。脉濡提示有湿邪,应注意是属于湿热还是寒湿。案中说“无热”,应该是通过其他三诊(望、闻、问)综合考虑,排除了热证,所以说患者应该是寒湿证为主。“厥后右肢偏痿”,说明患者应该是风痰闭窍之后导致的厥症,虽然已苏醒,但还是遗留风痰阻络的问题,出现右肢偏痿、口?舌歪、声音不出等症状。左主血,右主气,右肢痿废说明更偏向于脾气虚的情况。为什么说是脾虚而不是阳明虚呢?胃恶燥,脾则恶湿,湿邪往往是由于脾虚而后出现,所以考虑脾虚,而非胃虚。患者还有口?舌歪和声音不出等问题,口、舌都是任脉所经过的地方,但为什么叶师不认为是任脉的问题,而是太阴脾络的问题?太阴脾络跟湿邪的关系比较密切,而这是因为任脉(特别是廉泉穴)所经之处虽然可以影响到舌、发音的功能,但是我们要注意患者体质寒湿,所以跟太阴脾络关系更大。而且任脉的中风与太阴脾络的中风临床表现不太一样,我们可以从前面的医案对比来看,前面就是风中廉泉(任脉)的医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在此医案中也提到“此阴风湿晦中于脾络”,这里明言是阴风不是阳风,风邪是最容易侵犯人体的经络。而且病人之前的治疗过程有失误,误用了寒滞之品,令清阳闭郁,无以升达,最终导致风湿阻闭脾络。
3
患者脾虚,且夹有阴风湿晦阻络。故治法取:健脾益气、袪湿化痰、袪风通络。
4
人参大补正气,气旺则痰行水消。茯苓甘温可益脾助阳,淡渗可利窍除湿。陈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和,有化痰、理气燥湿之功,且可醒脾和胃。香附,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可调气、开郁。香附晒干之后,行气的力度有所影响,而新鲜之品的汁液效果最佳,故这里使用香附汁。天南星偏辛温燥烈,可以燥湿逐痰、袪风通络。白附子不是附子,不是用来温阳,它可以袪风痰,补肝虚(味辛而散者,皆能补肝,木喜条达故也),恢复肝气疏调升达之性。另外,为什么选用竹节白附子?其实跟麻黄一样,去节就是取其中空之意,有宣通的作用,所以竹节白附应有破血通络之效。其中,南星和白附子用姜汁炒是为了解毒、缓其烈性,而且姜汁温而辛散,又有和胃化痰的作用,可逐寒湿水饮。总的来说,叶天士选用星附六君子,是因为它既可以益气又可以攻风劫痰。
5
关于我们
《上津国医社》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