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厚皮肤病临证经验笔录
斑秃
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清朝《冯氏锦囊秘录》有段原则性论述,该书说:“发乃血之余,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摇木动之象也。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致也。”冯氏的这段论述,可视为对本病病因的高度概括,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不过,情志异常造成的脱发,并不少见,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失调,五脏受累,进而影响机体的脏腑功能,可促使脱发突然加剧。至于小儿脱发,或者发生不荣,或者发焦且枯黄的原因,清代《兰台轨范·小儿》说:“发久不生,生则不黑,皆胎弱也。”徐灵胎的这种看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综合文献,本病发生亦有同前之十因,十因不同,但不外乎虚与实。所谓虚,一指气血之虚,一指肝肾之虚。人受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阴精,一旦阴血亏损,不能化生精血,毛根空虚,发无生长之源,即致头发大片脱落。所谓实,多因过食辛热、炙煿厚味,或者情志抑郁化火,暗耗阴血,血热生风,或者血瘀毛窍,毛根得不到阴血的濡养,导致头发不知不觉地脱落。
中医对斑秃治疗的总原则,实证以清以通为主,血热清则血循其经,血瘀祛则新血易生,都有利于毛根局部营养物质的摄取和血液的供应。虚证以补以摄为要,补可祛虚,摄可密精,精血得补,更能助益毛发的生长。
1.血热生风证
突然脱发,进展较快,常出现大片大片的头发脱落,偶尔有头皮瘙痒,部分伴有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个别病人还会相继发生眉毛、胡须脱落的现象。治宜凉血息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合裁:生地、女贞子、桑椹子各15g,炒丹皮、赤芍、白芍、山茱萸各10g,玄参、巨胜子、菟丝子各12g,茯神、当归、侧柏叶、生赭石各18g。
2.血瘀毛窍证
脱发前先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等自觉症状,继而出现斑块状脱发,时间一久,则会发生全秃。伴有夜多噩梦、烦热难以入睡等全身症状,舌质黯红或夹有瘀点,苔少,脉沉涩。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归尾、赤芍、生地各12g,川芎、甘草、桃仁、红花、酸枣仁、杭菊花、桑叶各10g,白芷、蔓荆子、远志各6g。
3.气血两虚证
病人多系病后、产后、疮后,脱发往往是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数目由少而多,头皮光亮松软,在脱发区还能见到散在性参差不齐的残存头发,但轻轻触摸就会脱落。伴有唇白,心悸,气短语微,头昏,嗜睡,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味:当归、熟地黄、炒白芍、党参、漂白术各12g,黄芪、茯神、女贞子、何首乌、桑椹子、黄精各15g,川芎、白附子、炙甘草各6g。
4.肝肾不足证
平素头发焦黄或花白,病人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时头发常为大片而均匀地脱落,严重时还会出现眉毛、腋毛、阴毛乃至汗毛的脱落。伴有面色白,肢冷畏寒,头昏耳鸣,腰膝酸软,龟头冷,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无,脉沉细无力。治宜滋肝益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各15g,女贞子、黑芝麻、胡桃肉、怀牛膝各12g,黄精、桑椹子、远志、石菖蒲各10g。加减法:心悸,夜难入睡加五味子、百合、麦冬、柏子仁、石莲子;情志抑郁,多愁善感加合欢皮、合欢花、郁金、香附;食少腹胀加香谷芽、鸡内金、玫瑰花、厚朴花、佛手片;风热偏胜,脱发迅猛加天麻、白附子、茺蔚子。
◆辨证取穴
血热证:风池、血海、足三里。
血瘀证:太冲、内关透外关、三阴交、膈俞。
血虚证:肝俞、肾俞、足三里。
肝肾不足证:肾俞、肝俞、太溪、血海、三阴交。
◆循经取穴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头维、足临泣、侠溪、昆仑、太冲、太溪。
◆邻近取穴
主穴:百会、上星、后顶。
配穴:痒重加风池、大椎;失眠加四神聪、神门;两鬓脱发加头维、率谷;食欲不振加中脘、足三里;脱眉加鱼腰透丝竹空。
◆经验取穴
主穴:防老(百会穴后1寸)、健脑(风池下0.5寸)。
配穴:痒重加大椎;头发油腻加上星;两鬓脱发加头维。
实证泻之,虚证补之。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5次,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耳针法
取穴:肺、肾、神门、交感、内分泌、脾。
方法:针刺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5~6次,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梅花针法
辨病叩刺:
主穴:阿是穴(斑秃区)。
配穴:两鬓脱发加头维,头顶加百会、前顶、后顶,痒重加风池、风府,失眠加安眠,肾虚加肾俞、太溪。
循经叩刺:
阿是穴(斑秃区)、风池、太渊、内关、颈部、骶部、腰部。
局部叩刺:
阿是穴(斑秃区)。
方法:既可采用中等刺激,又可采用电刺激,2日1次,每次10分钟,14次为1个疗程。
(3)穴位注射法
主穴:阿是穴(斑秃区)。
配穴:头维、百会、风池、脾俞、心俞、膈俞、脾俞、风池、大椎、命门、曲池。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徐宜厚皮肤病临证经验笔录》(徐宜厚,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