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一名始载于《名医别录》,自古以来白附子使用,植物来源并非单一品种,早期入药的白附子为关白附,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至元、明以后出现有“禹白附”入药即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对于白附子,古方使用不太明确具体品种,以致后人使用较为混乱,时至今日,也多有争论,在版《中国药典》,以前禹白附和关白附均有收录。以后就只收录禹白附,为中药白附子。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块茎,药材名禹白附,异名牛奶白附、鸡心白附、南星白附;而上海、浙江等7个直辖市、省(含台湾省)使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evl.)Raip.的块根,药材名关白附,异名竹节白附。(了解黄花乌头点击原来写过的药海拾遗—牛扁)
白附子以地下块茎入药,辛,温;有毒。具有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功效。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