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黄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LED黄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8例予LED黄光+中药面膜(处方:白芷、白及、白附子、白僵蚕、白茯苓、当归、珍珠等量)治疗,每周1次;B组24例予中药面膜治疗,每周1次;c组20例予LED黄光照射,每周1次。治疗10周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71.1%,B组为45.8%,C组为50.0%,A组与B组、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结论]LED黄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黄褐斑;黄光;中药面膜;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1-—02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本病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笔者自年1月一年1月对黄褐斑患者分别采用LED黄光+中药面膜、中药面膜、LED黄光照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82例患者均为年1月-年1月本站门诊确诊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8例,年龄22—44(33.51±0.47)岁;病程6个月~4(3.42±0.61)年;皮损分度[1]:轻度8例,中度21例,重度9例;临床分型[2]:中央型20例,面颊型13例,下颌型5例。B组24例,年龄(33.58±0.81)岁;病程6个月~3.5(3.25士0.22)年;皮损分度: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6例;临床分型:中央型13例,面颊型8例,下颌型3例。c组20例,年龄25~41(33.43±0.96)岁;病程5个月~3.3(3.17+0.09)年;皮损分度:轻度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临床分型:中央型10例,面颊型7例,下颌型3例。三组在年龄、病程、皮损分度、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黄褐斑II缶床诊断标准[3]: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④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⑤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⑥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吸光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吸光度值的20%。
1.3治疗方法
1.3.1LED黄光照射采用光动力治疗仪,以LED发光二极管治疗头为光源,输出±10nm黄光,用遮眼罩遮住双眼以防黄光对眼睛的可能伤害。治疗仪光源距患者面部20cm,剂量20~30mW/cm2,每次20min。每周1次,共10周。
1.3.2中药面膜外敷选择文献中黄褐斑外治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白芷、白及、白附子、白僵蚕、白茯苓、当归、珍珠,上述药等量,洗净烘干,研末混匀后装袋。每次取粉末约50g,用蜂蜜调和成糊状,在洁面、离子喷雾、面部按揉后,倒模在面部,30min后取下洗净面部,并擦拭干净。每周1次,共10周。A组:予LED黄光+中药面膜外敷,于LED黄光照射结束后进行中药面膜外敷治疗;B组:单纯予中药面膜外敷;C组:予LED黄光照射。三组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日晒,外出使用遮阳帽或遮阳伞,或暴露部位外涂防晒霜,不用任何化妆品。三组病例均在每次治疗前和全程治疗结束时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黄褐斑面积和颜色评分,并详细记录。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判定。
1.4疗效标准[3]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见表1。疗程结束后三组的总有效率以A组最高,A组与B组、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2.2不良反应
A、B组各有1例患者在第一、二周治疗时外敷中药面膜之后出现面部潮红,无瘙痒,在其去掉面膜洗净面部,平躺休息30min后,面部潮红消失,无其他不适。
2.3复发
对三组基本治愈和显效患者随访6个月~1年,A组有l例在停止治疗后6个月复发;B组3例停药3个月后复发,3例于停药8个月后复发;c组3例在停止治疗后2个月复发,4例在停药6个月后复发。
3讨论
黄褐斑又被称为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其I临床表现以面部呈对称蝴蝶状、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为特点。本病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
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慢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和外用化学药物的刺激等,均可导致黄褐斑的产生。中医认为黄褐斑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肝气受郁或思虑伤脾,肾精不足使气机紊乱、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以致血燥结为黑斑。病变的脏腑多集中于肝、脾、肾三脏。《难经》日“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不少医家亦赞成“无瘀不成斑”的观点。肝郁气滞,气不行血,血停经脉;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炼液成痰成瘀;肾阳不足,气血无以生化,新血不生,瘀血内停;脾胃虚弱,健运失常,痰湿内生,阻塞脉管,以致血停致瘀,最终使气血不能上荣颜面,则生黄褐斑。中医治疗黄褐斑历史悠久。《普济方》指出“面生黑(暑于),若皮肤受风邪,外治则瘥。若脏腑有痰饮,内疗则愈也”。说明内治法及外治法治疗黄褐斑均占有重要地位。内治法主要有疏肝理气法、滋肾养阴法、温阳益肾法、利湿化痰法等。内服方药主要注重肝肾不足的本质,以补益肝肾为主要治法,兼顾气血瘀滞的标实。
在各类外用药和护肤品泛滥且良莠不齐的今天,黄褐斑的中药面膜治疗现已颇具特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成为黄褐斑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古代医家研究各类草药,从单味药到复方,从单纯研碎涂抹到添加辅料制成膏剂,玉容散、七白散、白附子散、玉屑面膏方、八百丸等为中药外用在治疗美容学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面部疾患用药尤须慎重,较之现今的激素类制剂,纯天然草药的外用制剂研发有更广阔的前景。现代研究认为,在治疗美容上,中药可直达患处,发挥药效,且安全可靠,无激素依赖之忧,甚至可以在治疗损容性疾患的同时,保护皮肤,达到治疗与美容的作用。本研究中使用的外用中药白芷、白及、白附子、白僵蚕、白茯苓、当归、珍珠本身就具有美白作用。白芷,活血生肌,“长肌肤润泽可做面脂”;白及,化瘀生肌,《证类本草》指出“治面上(野)疱,令人肌滑”;白附子,解毒散结,“主面上百病,行药势,治面鼾瘢疵”;白僵蚕,化瘀散结,“灭头面(肝)斑,及诸疮瘢痕”;白茯苓健脾渗湿,当归活血,珍珠解毒生肌,使用具有增白作用的中药外用来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体现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思想。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选择性光热理论的提出,光能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LED黄光通过发射带状光谱与人体线粒体吸收产生共振,其吸收的光子导人人体,产生高效率光化学生物反应——酶促反应,被细胞线粒体强烈吸收,使线粒体过氧化氨酶、超氧化歧化酶等多种酶活性得到激发,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加厚和重组真皮结构、减少皮肤黑色素形成和提高皮肤免疫力。并且LED黄光是窄谱高纯度光,可以确保患者不会受紫外线及红外线的辐射作用,不会因热损伤面部而出现不良反应[挖j。总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具有增白作用的药物治疗黄褐斑,同时予照射黄光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两种方法联用治疗黄褐斑,加强了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如果您对于激光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什么疑问,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直接获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