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丨芒种阳气长,盛夏三伏贴

艾叶堂与时俱进的健康正见……

精彩源于孜孜不倦的学习与感悟、慎思和分享。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明天起,进入年芒种节气。

丨芒种时节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在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在年芒种节气开始于6月6日凌晨2点,一直到21日晚上七点前。

说起来芒种这个节气比较尴尬,芒种后就是夏至,我们都知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在阳气极旺盛的时候阴气开始滋生,这是天地运行的道理,相反阴气极旺盛的状况下阳气也会开始滋生,这是冬至一阳生。

芒种到夏至是阳气逐渐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阴气最为虚羸的时候。

阴阳互根,阳气的发越壮大是依靠消耗阴气达到的,经过了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升发,又经过了孟夏消耗,这个时候阴气在体内最为衰弱,一直到下一个节气夏至,我们身体才会随着天地感应开始滋生阴气。

因此传统上将芒种分为三候,都着眼于阴气将要滋生:“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上一年深秋螳螂产卵,感受到了内部将要滋生的阴气,于是破壳而出;喜爱阴气的伯劳鸟也开始为将要生出的阴气而鸣叫。反舌鸟能够学习其它鸟叫,面临着阴气将要滋生的时候,反而不能叫了。

丨芒种民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梅子味甘平,其色偏青,当有味酸而含有木气在其中。木主东方生生之气,酸味能敛阴,以助养阳气。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丨芒种养生

骤然而来的燥热与潮热虽然会打乱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但是我们却要欣喜的接受,夏天的阳热同时也在滋长我们身体中的阳气。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的生生之意积累到夏天,世间万物都会进入一个奔放爆发的时刻,于是树木茂盛,花多盛开,而动物的生命力也明显旺盛起来,这一切都是阳气滋长的表现。

天人相应,同气相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感受并吸纳夏天的阳热,跟随着季节的律动而翩翩起舞。

养生其实是顺应天时,长养生气、无害于生的意思。

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

芒种养生的关键在于:降低阴气消耗的同时滋长阳气。

长养阳气三部曲:适当出汗,远离过凉环境,饮食切勿贪凉。

我们都知道汗孔会藉由出汗带走过多的热量,而身体就会舒爽起来。根据临床观察平素汗少的人与平素汗多的人都容易得病。

肺主皮毛、胃主肌肉,我们出汗其实是宣通肺胃之气,交通内外。而且《内经》说“皮毛生肾”,适当的出汗是金生水的过程,肾水就是这样缓慢滋生的。

既然出汗是金生水的过程,那么适当的出汗是必须的,因而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太贪凉风。

比如在室温偏低的环境人不容易出汗,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所谓的空调病: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

另如在热的环境中骤然进入冷的环境,正在出汗或者将要出汗的身体遇到冷刺激,汗孔一下子闭塞,轻则头疼头晕,重则恶心呕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而这些问题都是汗孔骤然闭塞,表里不能宣通的结果。

因为夏天阳气发越在外,中焦脾胃反而偏凉,所以恣意贪凉就会腹痛腹泻。

年轻人脾胃功能强健,吃些寒凉尚且能承受,但是这种损害会在你年龄更大些后爆发出来,当你看着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等肠胃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报告的时候,悔之莫及。

因此夏季适当凉饮解暑可以,但不能恣意贪凉,时时顾护脾胃才是养生王道。

丨养生膳食

火热主耗气,夏天天气转热,大家都会觉得容易困乏,体力更容易消耗。无论是北方的燥热,还是南方的潮热,都是这样。

因此夏天午休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佳,多睡反而会导致下午头脑不清醒。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孙真人说,夏季常服五味子。

这个季节火热发于外,而阴气羸弱,万物随其律动,我们的五脏真气也随之发散,脏者藏也,脏真之气不能收藏自然有损五脏。

五味子五味俱存而以酸味独胜,取其酸敛五脏之气,并能补益阴气,因而夏季常服五味子。

不独五味子,酸梅汤也属酸敛养阴生阳之品。

梅子有很多种吃法,比如青梅酒:

将青梅洗净晾干,放入干燥洁净的密闭容器,放一层青梅撒一层冰糖,大致比例3梅2冰糖。

然后倒入酒,米酒、黄酒、白酒均可。

同时也可以加入少量杏仁共同泡制,然后密闭阴凉处保存即可。

另外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又称“黑梅”、“炖梅”。

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感谢孙乃雄老师对本文的贡献,陕西名医孙曼之之子,《孙曼之中医师承丛书》主编,《谢映庐医案评析》合著者)

芒种食疗、食谱方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西红柿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五味枸杞饮:

[配方]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最后,再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到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福利

三伏贴接受预约啦!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四年多来,艾叶堂三伏(九)贴,已经为家人们贴敷万余人次啦。

在这个6月,合肥艾叶堂继续为你送上健康的爱心礼物:三伏贴,即日起接受预约!让我们一起迎接充满活力的盛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适用人群

儿童保健调理(2岁以上)

: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脾胃虚弱等。

:免疫力低下、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小儿遗尿等。

成人保健调理

: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产后风、月子病等虚寒症。

:风湿、类风湿、各种颈肩腰腿痛、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等症。

忌贴人群

呼吸道感染、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患者;有高热、心绞痛、局部皮肤溃烂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恶性肿瘤患者;两岁以下孩子、孕妇;另外,由于有些贴敷药物有磁性成分,因此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病人也要谨慎选择。

“三伏"贴日期

一九贴:7月12日—15日

二九贴:7月22日—25日

三九贴:8月11日—14日

在这期间,请任选一天到馆敷贴。

灸贴地点

政务区齐云山路国际花都

合肥艾叶堂天香苑总店

费用标准

元/位(敷贴3次N个穴位)。

分享本文、预约享受优惠价

1-50名,元/位;

51-名,元/位;

-名,元/位;

名后,元/位;

当天交款,元/位。

家庭套餐:元/2位;元/3位;

元/4位。(不受以上排名限制)

请向以下







































鍎跨鐧界櫆椋庣殑娉ㄦ剰浜嬮」
鐧界櫆椋庤兘娌讳簡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zz/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