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驻颜神品,美白本草

白芷,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生理特性: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白芷适应性很强,耐寒、喜温和湿润气候,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喜向阳、光照充足的环境。白芷是根深喜肥植物,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在黏土、土壤过沙、浅薄中种植则主根小而分叉多,亦不宜在盐碱地栽培,不宜重茬。白芷抽蓄后,根部变空心腐烂,不能作药用。冬季若土壤干旱而遇冻,幼苗容易冻死,但若土壤湿润,则幼苗可忍受-6~-8℃低温。在过于寒冷的高山地或荫蔽的地方,生长不良。

来源   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该品呈长圆锥形,长10-5厘米,直径1.5-.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细锉,用黄精亦细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时后出,于日中晒干,去黄精用之。

②《纲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相关配伍

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

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

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

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

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

⑥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10g。外用适量。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附方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粱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⑿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产地:主产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

白芷粉面膜

白芷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说白芷能“长肌肤、润泽颜色、可做面脂”,是历代医家都喜欢用的美容药。

“玉容散”慈禧的美容秘方在清代慈禧的女官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记载,慈禧老年到老年时,肌肤仍然白嫩光滑如少女一般红润光泽。但慈禧年轻时的肤质并不是很好,为何老年期间慈禧的肤质却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呢?其实这全靠御医们常年坚持不断地调理。而在众多美容秘籍中,白芷也是常用的一味。如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等参考金代宫廷女才子洗面的“八白散”制成的“玉容散”,其中白芷就是主药。

白芷美容古方应用最多的药历代供皇帝、妃嫔以及达官贵人与其亲属使用的美容药物中,一般都少不了白芷,而白芷的美容功效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古方中常用白芷治疗粉刺、酒糟鼻、雀斑以及面部黄褐斑等,如《御药院方》中的“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千金要方》中的“千金洗面药”,都是以白芷作为润色泽药物使用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的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的作用。

白芷面膜确实能够起到美白嫩肤的功效,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效果会适得其反,反而越敷越黑。白芷面膜不能在白天或者光线太亮的灯下敷,因为会产生光敏反应,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对皮肤反而不好。白芷面膜要在晚上清洁脸部后敷,每周一两次,次数不能太多。

白芷美白润肤面膜

材料:白芷粉10-15g,调和液适量(中干性肌肤用牛奶或蜂蜜,混合型、油性肌肤用纯净水或蛋清)

做法:将两者调和均匀,然后把调好的面膜均匀涂抹在脸上(面膜调和好后先取少量在手背、耳根后测试下,10分钟左右没有异样再用在脸上),待15-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即可。可每天使用。

功效:治疗面部色斑,滋润美白肌肤

银玉面膜

材料:白芷粉5克、白茯苓粉5克、银耳汤(取干银耳加水熬煮即可)适量;

用法:将白芷粉和白茯苓粉用银耳汤调成糊状即成,晚睡时用此面膜敷脸,次日清晨洗去;连用1个月以上。

功效:本方有营养皮肤、淡化色素斑的功效,银耳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锌、胶原蛋白等成分,有营养皮肤的作用,白芷活血祛风,茯苓可淡化黑斑和疤痕,坚持用此面膜1个月,可消除皮肤色素斑。

白芷单方面膜

材料:白芷粉适量,橄榄油;

用法:取适量白芷粉用橄榄油调匀,洗脸后涂于面部即可;

功能:祛风润肤,治疗面部色斑,增白.

三白面膜

材料:白芷粉1匙、白茯苓匙、白芨1匙、蜂蜜或牛奶适量;

做法:将以上三种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敷面0到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功效:柔嫩肌肤、美白润泽。消除沉积色素和色斑,适用于皮肤粗糙、萎黄,色素沉积者。

控油保湿面膜

材料:绿豆粉匙、白芷粉匙、蜂蜜、牛奶适量;

做法:将绿豆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每周可做~次:

功效:最适合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使用,因为面膜具有消炎抗菌及清洁的功能。

祛斑面膜

材料:白芷粉、玉竹、川芎、防风等研成细粉,酿造食醋(白醋)适量;

做法:把上述药粉混合均匀,用食醋调成稀膏,点涂于面部斑点处,可治疗黄褐斑、雀斑等。

盐醋面膜

材料:食盐克、白芷粉1克、菊花粉6克、酿造白醋适量;

做法:把食盐、白芷粉和菊花粉用白醋和清水调成糊状即成,晚上敷在脸部,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本配方有祛面部各种色素的功效,配方中食盐解毒清洁皮肤,白芷活血化斑,菊花抗菌美容,白醋化斑白肤,药食相配,可以起祛面部色素斑的作用。

祛皱面膜

材料:杏仁粉10克白芷粉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杏仁粉和白芷粉混匀,加入蜂蜜,拌成糊状,睡前敷于面部,15~0分钟后洗去。

功效:平整面部皱纹,令肌肤光滑润泽

白芷面膜

材料:白芷粉10克,白附子粉10克;

做法: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匀敷面,0分钟后洗净,有祛皱、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黄褐斑患者。

去黑头面膜

用白芷粉+牛奶+精油,可以除黑头.有黑头的mm可以用一下啦!

控油、祛痘面膜

材料:绿豆粉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做法:将绿豆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

每周可做—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最适合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使用,因为该面膜具有消炎抗菌及深度清洁的功能。

美白、祛斑面膜

材料:薏仁粉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

做法:将薏仁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

每周可做—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适合脸色偏暗、毛孔粗大、面部有色斑、豆印者使用。

相关论述

1《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齿痛、小便出血,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鼻衄、刀箭金疮。”[1]

《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本草正义》:“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

传说一:

据记载,古代有个叫王定国的人,长期患头痛病,来到都梁求名医杨介医治,只服了杨介的三丸药即疼痛消失。王定国于是向杨介恳求能得到这个药方,杨介告诉他,只需用白芷一味,洗净晒干,研为粉末,做成弹子大药丸。于是王定国回家后每天吃一丸,以清茶服下,病痛很快痊愈。于是他将此药丸称为“都梁丸”。

传说二:

临川地界有人被毒蛇咬伤,当即昏死,小臂肿得如大腿一般,遍身呈黄黑色,奄奄一息。一个道人见状,立即用井水调香白芷粉一斤,给他灌下。少顷,伤者只觉肚脐处胀动,黄黑水自口喷薄而出。良久,伤者肿胀消退,转危为安。

传说三:

从西域来到遂宁的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公主在遂修行得道成为观音后,她为了救灾救难,普渡众生,用净水点化了一种植物,成为白芷,流传于世,用以拯救生灵。所以,遂宁白芷呈圆锥形,犹如观音的净水瓶,香气浓郁,药到病除,如观音的大慈大悲,佛法无边

相关诗词

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象征意义

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蕙芷”是中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

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赞赏

长按







































辽宁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疗癜风用那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zz/1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