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中药治痰主方二陈汤

作者:刘立红

编辑:寸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治痰主方“二陈汤”。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炙)四味中药组成。

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痰湿内阻,证见:咳嗽痰多,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肢体困倦,舌苔白润,脉滑。

原文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克、乌梅一个,水煎服)

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

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方中半夏、陈皮用陈旧者良,不过燥、不伤阴效果更好,因此以“二陈”命名。

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主方,是因为在临床治疗凡是与痰有关的多种疾病,在方剂上多配合二陈汤。

名家经验

徐灵胎认为,二陈汤的功效在于“治胃中寒湿痰浊”,用于治疗肥人多痰、咳嗽胀满。

朱丹溪亦认为,二陈汤是治痰要药,他认为:“脾虚者,清中气以运痰降,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麻提气”。“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刘河间治热痰、头眩,用二陈汤加黄芩,即黄芩二陈汤。

临床加减

风痰加胆南星、白附子、皂角;寒痰加姜汁、重用半夏;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白术、苍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积咳嗽发热加枳实、莱菔子、山楂、神曲;膈上热痰令人呕吐,加黄连、栀子、生姜;痰结胸膈、咳喘上气加枳壳、香附。

小儿常见疾病,咳嗽痰喘、脾胃不和、低热潮热、惊风抽搐、癫痫、呕吐腹泻与等都与痰湿有密切关系,因此二陈汤使用比较广泛。现代发病率较高的小儿多动症和抽动症多从痰论治,正所谓“怪病从痰论治”。

个人经验:

笔者治疗咳嗽,凡是患者舌苔白腻、白润或者白厚者,均要考虑从痰论治。轻者直接用二陈汤(或者成药二陈丸),风寒未解配伍感冒清热颗粒、荆防感冒颗粒等;若舌苔黄腻,可以用橘红颗粒或者蛇胆川贝液加二陈丸。

对于患者胃脘胀满、呕吐反胃者,治疗从健脾化痰入手。可以用四君子汤或者香砂六君子汤加二陈汤;如果食积明显嗳腐反酸者,加炙内金、神曲消食化积之品。

治疗内科杂症:笔者在治疗囊肿性疾病中,患者只要出现舌质淡白、润、腻的表现,都在常规用药中加入二陈汤。

比如治疗乳腺囊肿可以用逍遥散加二陈汤;肝脏囊肿用柴胡疏肝散加二陈汤;卵巢囊肿用桂枝茯苓丸加二陈汤。据证加减均能收到较好疗效。

对于脑系疾病,比如头晕、失眠疾病,多从痰瘀互结考虑,如果患者有痰湿阻滞气机的表现也可以用二陈汤治疗。比如用治疗脑梗后引起的头晕失眠健忘,可以用通窍活血汤加二陈汤;如果是低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晕乏力,除了补益气血外,注重化痰理气可以事半功倍,可以用补中益气丸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二陈汤加味的方剂:临床实际上由二陈汤加味而来的经常用的方剂不少,比如有名的温胆汤、导痰汤、金水六君煎等。

总之,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之总剂”,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痰证。现在常以本方加味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耳源性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疾病等属于痰湿内停者。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6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