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识每日一药天竺黄

华佗中医学院

30年中医行业培训经验

天竺黄,首载于《蜀本草》。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收。

请输入标题bcdef

处方用名

天竺黄、天竹黄

输12

性味归经

甘,寒。

归心经、肝经。

功效

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本品性寒,长于清热豁痰,若治小儿痰涎上壅,喘咳不休者,可与胆南星、半夏、白附子等同用,如胆星天竺丸。

本品“甘寒,能清热豁痰,镇心有效”(《本草便读》。“功同竹沥,而性和缓,无寒滑之患。治大人中风不语,小儿客忤惊痫为尤宜”(《本草备要》)。若治痰热惊风,咳嗽痰盛,烦躁不安,昏睡神迷等,可与胆南星、牛黄、朱砂等同用,如金黄抱龙丸。治痰迷心窍,疯狂癫痫等,可与郁金、石菖蒲、白矾等同用。治热病神昏谵语,可与牛黄、大黄、黄连等同用,如天竺黄丸。

煎服,3~9g。

竹茹全年均可采制,取竹子的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除去杂质,或揉成小团,或削成薄片,阴干。

竹沥,为竹秆经火烤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天竺黄为竹子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采集时须剖开竹竿,取出节间的块状物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整合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武汉华佗中医学院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2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