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利
水消肿的功效。
润肤增白,强身健体,抗衰老。
1.润肤增白。黄芪与山药、白术等益气健脾中药配伍服用,可起到润泽
肌肤,增白美容的作用。
2.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黄芪与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能增强机体
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黄芪与其他补益药配伍,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确能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
9-15g,水煎服。
有外感风邪且无气虚时不宜服用。
黄芪首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历代医家都把它
作为补气要药,脾胃派之鼻祖李杲曾言:“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
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现代研究显示:黄
芪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黄芪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代谢,增加末梢白细胞总数,并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经常服用黄芪能起到抗衰老和美容健体的作用。
白茯苓味甘、淡,性寒。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
1.脾虚体倦,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形体瘦弱,食少便溏。茯苓常与党
参、白术、炙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利水渗湿有助于消除肌肤湿气水肿,
恢复鲜活颜容。
2.脾虚湿盛,形体肥胖,面色胱白,肌肉松软下垂,食少,舌淡胖,苔
白,脉濡。茯苓多与泽泻、陈皮、山楂、薏苡仁等同用。健脾有助于生化气
血,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提供更多的气血,从而减缓器官功能减退和容颜
的衰老。
3.心脾血虚,心悸,失眠,形容憔悴,眼神暗淡,眼圈发黑,记忆力下
降。方如归脾丸。
10~15g,外用适量。
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或阴虚者不宜服之。
苏颂《本草图经》把茯苓列为名贵滋补品,常为药膳,味美爽
口,养颜益寿。该药不仅是健脾渗湿之药,而且还是一味常用的养生抗衰与
美容之品。古人对茯苓在养生与美容方面的记载主要有:“久服安魂、养神
不饥、延年”,“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开心益智,
安魂魄,养精神,“云其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明窍而益肌,厚肠而开
心,调荣而理胃,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养精神,美颜色”,“茯苓
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等。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β-茯苓聚糖、三萜类化合物、蛋白质及钾、钠、镁、
磷等。茯苓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静,保肝等功能。常服茯苓可健脾强
身,润肤美容。
白附子
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脾、为经。具有祛风痰,镇痉的功效
引药上行,祛风止痉,润肤增白。
1.面黑不白、色素沉着、黄褐斑。用白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等
份为末,酒浸3日,洗面后敷之,久则莹面如玉,能祛面上黑气。
2.面色憔悴无华,面部皮肤干燥,皱纹较多。用白附子、白芷、赤石脂
杏仁、桃花、冬瓜子、玉竹、牛膝、远志、白石脂、细辛、鸡矢白各等份,
捣筛为细末,以乳、蜜和为丸,饭前空腹服1丸,日3次。适当服用有利于
皮肤的保养。
3.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白附子可与半夏、全蝎、天麻、天南星等配
伍使用。
4.酒糟鼻。以白附子为末,用水调涂之。
3~9g,外用适量。
孕妇忌服;阴虚内热者不宜内服;生品不作内服之用。
本品性燥,引药上行,能除头面风湿之邪,擅治面部皮肤病
《名医别录》称其“主面上百病。”《本草从新》云“阳明经药,能引药上行,
治面上百病。阳明之脉荣于面,白附子能去头面游风,可作面脂,消瘢疵,
祛风痰。”
《古方》六白一参美白皂
白及、白术、白附子、白蔹、人参、珍珠粉等等中草药研末加萃取研制而成。
美白、祛斑、去角质、去黑头、细肌肤、除面黑,收敛生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