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第二个证型是脾失健运证:脾失健运证这个证型呢,它的主证是双颊、上唇见到的是一种淡黄褐色的斑,而且斑色呢相对比较浅淡,边界不清,范围相对可能更广泛,同时伴见的是有面色的萎黄不华,头晕心悸,神疲肢倦,倦怠乏力,纳谷不香,失眠多梦;嗯,月经呢可以出现女性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有血块或者是闭经;大便溏软;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或者细。这一证型的辨证的一个要点一个是从斑色,刚才咱们说到肝气郁结的时候,它斑色偏青,但这个,责之于脾,他的斑色什么黄褐色或者淡褐色,相对要浅淡,而且边缘的边界都是大多不是很清晰的,轮廓是模糊的,这是主要的一点。再有就是它的伴随症状会出现一大堆,咱们这种什么面黄,头晕,心悸,神疲嗜睡或者失眠,乏力,没精神,纳谷不香,包括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这些一系列一个脾气提示健运的这么一个表现,再有就一个舌,舌质是淡的,苔白,脉细这是他脾失健运的一个辩证的要点。辨这一型就是一个脾虚不运,气血瘀滞。治法呢,是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调经为法。方子使用的归脾汤的加减,主要的药味呢,用到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川芎,丹参,山药,泽兰,红花,白芍,熟地,白附子,细辛,僵蚕等等。方子呢全方是一个益气补血,健脾调经为法的。神疲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软之证呢都是一个脾气虚,脾不健运的一个典型的症状。脾虚失运呢,血失推动,加之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血瘀寒凝,导致这是一个血行的艰涩,所以月经量少,而且有血块。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也是一个脾虚湿蕴之象。所以处方中咱们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来健脾益气,使气血化生有源;用熟地、白芍、当归、丹参滋阴补血,养血活血;用泽兰、红花、川芎活血化瘀,通畅血络;再辅以白附子、细辛温阳通络,宣郁散寒;僵蚕来褪黑斑,全方合用这些药物可以达到一个温阳健脾,益气养血,化瘀通经使脾阳得振,脾气健运,经脉温通,气血充盈,血行通畅。
第三个证型是脾失统摄证:这一个证型它的主证斑也是呈淡褐色,或者是一个地图状黄褐色的斑片,同样跟上型一样,他的斑色相对来讲是一个浅淡的、偏黄的,而且轮廓也是不清晰的,同时伴见呢是一个面色苍白,头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女性出现的月经呢是一个先期、量多,颜色暗,有血块,同时可以见到白带的增多;纳食不香,夜寐欠安,大便时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滑缓细弱。脾失统摄这一型辨证的一个要点,主要是一个斑呈黄褐色,同时伴见的是一种,头晕乏力,少气懒言,月经先期,月经的这些情况包括白带,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是一个滑缓细弱的,这是它的3个主要的辨证的要点。脾失统摄,这一证型辨证主要是一个脾虚失摄,气血瘀阻造成的,所以在治法中是运用了一个补中益气,摄血调经。方药方面呢,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主要的药味有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升麻、陈皮、柴胡、茯苓、白术、白芍、熟地、山药、川芎、桂圆等。陈老认为此证型属于脾气虚,统摄失职,所以在治疗上是以健脾益气为主,全方的重在一个益气健脾,补中,摄血归经。方中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升麻升阳止泻,与参芪术苓配伍升脾止泻;生谷稻芽、大枣健脾和胃,养血安神,水谷得以受纳,脾气得以健运,则气血化生有源;当归、川芎、泽兰养血活血;郁金行气解郁,使气血运行通畅。全方的温中健脾,养血活血,使脾气健旺,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血循常道,气充血旺,循行顺畅,气血充盛,颜面荣润而色斑自消。临证加减方面呢,如果要月经量少呢,可以去掉升麻;血虚呢,加大白芍、熟地、山药、川芎的用量;如果患者是一个困倦乏力而又夜寐不时,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因为脾气不足而困倦,气血不充心神失养而夜寐不时,可以加枣仁即可宁心安神,又有醒脾之功。在脾肾这两脏的辨证方面呢陈老有自己的一个经验,他认为脾肾两脏,作为先天和后天之本,对保持人体健康和皮肤的荣润尤为重要。脾胃的盛衰呢,与人体的健康肌肤的荣润息息相关,尤其对面部气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呢,素有阳明胃脉荣于面的论述。而肾经呢秉承于父母,又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和滋养,脾运化水谷精微又需要肾中阳气的一个温煦,所以在健脾助运时,根据脾和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为用的这个关系,注意滋补肾精,以促进气血生化,填补肾阳,以温煦脾的运化。(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