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无根之药,居然就是它

天麻(学名:GastrodiaelataBl.)是兰科、天麻属腐生草本植物。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寄生植物,其寄主为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exFr.)Quel,以蜜环菌的菌丝或菌丝的分泌物为营养来源,借以生长发育。

块茎椭圆形或卵圆形,横生,肉质。茎单一,圆柱形,黄褐色。叶呈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窄披针形,或条状长椭圆形,花淡黄绿色或黄色,萼片和花瓣合生成歪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合蕊柱顶端有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有短梗。

种子多数而细小,粉尘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m的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

资源分布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甘、辛、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

性能特点:

天麻性甘柔润,“气性和缓《药品化义》,而无燥烈之弊,专入肝经。善息风止痉,对于肝风内动,惊痛抽搐,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使用。又擅止眩晕头痛,可用于治肝阳上亢、血虚肝旺、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等症,为止风眩晕之良药;在外,还能祛风通络,止风中经络止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及风湿痹痛等症。《本草纲目》誉称“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5g。

注意:

气血虚甚者慎服。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

配伍:   1.玉真散(《外科正宗》)治风毒痰阻之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南星6g,防风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6g。上为末,每服2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伤处。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为佐药。   2.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有定眩晕之专长,为君药。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语》)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证。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8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方中天麻平肝潜阳,以熄肝风,为治风要药,为君药。

最后再介绍一个药膳。

天麻乌鸡汤

乌鸡汤有补虚劳羸弱,制消渴的功效。天麻有医治惊风和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作用。天麻无论单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都能治疗许多疾病等相关内容。

原料:

天麻50克、红枣20克、枸杞10克、乌鸡半只、老姜10克。

步骤:

1、天麻用温水泡24小时,泡软后就可以切成片,乌鸡洗净切成大块,氽水;

2、取砂锅,加入适量冷水,放入姜片、天麻片、红枣乌鸡一起大火烧开10分钟,转小水炖一个半小时;加入枸杞、白胡椒粉、盐再炖20分钟起锅。

有关药材鉴别的内容可点击下方查看

点击这

赞赏

长按







































吡美莫司乳膏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1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