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药调剂与贮存养护2
一、最佳选择题1、处方写淡大芸,应付A、延胡索B、补骨脂C、肉苁蓉D、骨碎补E、海螵蛸C肉苁蓉的别名是淡大芸。2、草决明的正名是A、马蹄决明B、石决明C、九孔石决明D、决明子E、海螵蛸D决明子的别名有草决明、马蹄决明。、海螵蛸的别名是A、桑螵蛸B、乌贼C、乌贼骨D、墨斗鱼E、海蛤壳C海螵蛸的别名是乌贼骨。4、补骨脂的别名是A、天花粉B、木蝴蝶C、洋故纸D、破故纸E、蛇蜕D补骨脂的别名是破故纸。5、荆防的处方应付为A、荆芥、防己B、荆三棱、防己C、荆三棱、防风D、刺蒺藜、防风E、荆芥、防风E并开药名是指将2~种疗效基本相似或有协同作用的饮片缩写在一起而构成并开药品。这是一种传统的用法,如二母即指知母、贝母,二乌即指制川乌、制草乌,荆防即指荆芥、防风等。6、焦四仙是焦三仙加上A、焦山楂B、焦神曲C、焦麦芽D、焦谷芽E、焦槟榔E焦三仙指的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四仙是在焦三仙的基础上加上焦槟榔。7、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常见治法及其代表方剂的对应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麻黄汤属汗法B、逍遥散属消法C、大承气汤属下法D、保和丸属消法E、瓜蒂散属吐法B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常见治法及其代表方剂,如麻黄汤属汗法、逍遥散属和法、大承气汤属下法、保和丸属消法、瓜蒂散属吐法、白虎汤属清法、理中丸属温法、四君子汤属补法等。8、病、证不同则方不同。常见病证及其代表方剂的对应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用于少阳证B、四逆散和逍遥散用于调和肝脾C、白虎汤清心利水养阴用于心经火热证D、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E、清营汤清营凉血用于热入营血证C病、证不同则方不同。常见病证及其代表方剂,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用于少阳证,四逆散和逍遥散用于调和肝脾,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白虎汤清气分热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清营汤清营凉血用于热入营血证,黄连解毒汤和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分别用于三焦火毒证和大头瘟,导赤散清心利水养阴用于心经火热证和心火下移小肠证,龙胆泻肝汤清肝胆实火和肝胆湿热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下注证等。9、某女,岁。经血量少,色暗红,夹有小血块;小腹胀痛不适,经行后痛减,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弦。医师给予桃红四物汤来治疗。方中选用的当归为A、生品当归头B、土炒当归C、酒当归D、当归炭E、生品当归尾C当归功用活血养血,桃红四物汤活血行瘀,方中宜用酒当归;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方中宜用生当归。10、大黄(庶虫)虫丸活血破瘀,通经消癥,治疗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方中的大黄应选用A、生大黄B、酒大黄C、熟大黄D、大黄炭E、醋大黄C大黄功用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络,大承气汤泻下用生大黄;大黄?虫丸或加减方破瘀消癥则宜用熟大黄。11、内服泻热通便,润软燥屎,加速排便,且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肠液中服用的是A、甘松B、石膏C、半夏D、地锦草E、芒硝E芒硝苦寒沉降,咸能软润,入胃、大肠、三焦经。内服泻热通便,润软燥屎,加速排便,为治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溶入肠液中服用。12、使君子为治蛔虫病、蛲虫病之佳品,又为治小儿疳积之要药。小儿在用药时,一般炒香嚼服,一日总量不超过A、5粒B、10粒C、15粒D、20粒E、25粒D使君子:小儿每岁1~1.5粒,炒香嚼服,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1、味极苦,不宜入煎剂,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的中药是A、穿心莲B、马钱子C、山豆根D、鸦胆子E、苦参D鸦胆子,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14、病人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称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以下有关饮食禁忌的说法,错误的是A、服镇静安神药时,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B、肾炎病人及水肿病人不能吃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C、患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病人,在服药时,不能吃鸡、羊、猪头肉、鱼、蟹、虾、韭菜、发菜等食品D、服人参吃白萝卜,就会减低甚至消除人参的补气作用E、服茯苓等祛湿药时要忌饮茶,高热患者忌食过咸的食物E寒性病服温热药时要忌生冷食物;热性病服寒凉药时要忌食辛辣食物。服镇静安神药时,忌食辛辣、酒、浓茶等刺激和兴奋中枢神经的食物。服人参等滋补药时要忌饮茶,高热患者忌食油。另外,由于疾病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黏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的食物,都应根据病情予以避免。如肾炎病人及水肿病人不能吃咸,否则会使病情加重。患哮喘、过敏性皮炎、肝炎、疮疖等病人,在服药时,不能吃鸡、羊、猪头肉、鱼、蟹、虾、韭菜、发菜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异体蛋白,一部分人对它特别敏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使病情加重。如果服药时不注意饮食禁忌,不仅服药会无效,还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服人参吃白萝卜,就会减低甚至消除人参的补气作用。15、乌鸡白凤丸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时,为增强乌鸡白凤丸养血调经之功,常配伍A、金匮肾气丸B、妇科千金片C、附子理中丸D、香砂六君丸E、八珍益母丸D以乌鸡白凤丸为主治疗妇女气血不足,月经不调,配以香砂六君丸为辅,“相使”为用,开气血生化之源,增强乌鸡白凤丸养血调经之功。16、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虚作喘时,若久病不愈,兼有咽干烦躁者,常配以A、参苓白术散B、柴胡疏肝散C、沙参麦冬汤D、附子理中丸E、麦味地黄丸E用金匮肾气丸补火助阳、纳气平喘功效治疗肾虚作喘;若久病不愈,阳损及阴,兼有咽干烦躁者,又应当配以麦味地黄丸或生脉散防止金匮肾气丸燥烈伤阴。17、因含朱砂,不宜与柏子养心丸同服的中成药是A、稳心颗粒B、华佗再造丸C、天王补心丸D、复方小活络丸E、防风通圣丸C含相同的毒性药味的中成药慎重联用,防止毒性药味超量而引起毒副作用,如痹祺胶囊和华佗再造丸同含马钱子,柏子养心丸和天王补心丹同含朱砂,风湿骨痛胶囊和复方小活络丸同含制川乌和制草乌。18、药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饮片不应排列在一起的是A、羌活与独活B、葛根与山药C、当归与川芎D、升麻与柴胡E、附子与白附子E附子与白附子两者名称相近,但功效不同,不宜放在一起。19、因存在配伍禁忌,不能装于同一斗谱中的是A、麻黄与桂枝B、生大黄与制大黄C、芒硝与京三棱D、桃仁与苦杏仁E、知母与玉竹C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不能装于一斗或上下药斗中。如甘草与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与丹参、南沙参、玄参、苦参、白芍、赤芍、细辛;乌头类(附子、川乌及草乌)与半夏的各种炮制品、瓜蒌(瓜蒌皮、瓜蒌子、瓜蒌仁及天花粉丁香(包括母丁香)与郁金(黄郁金、黑郁金);芒硝(包括玄明粉)与京三棱;肉桂(官桂)与石脂(赤石脂)均不宜放在一起。20、同一植物来源但用药部位不同,且功效不同,不能排列在一起的是A、藜芦与漏芦B、附子与白附子C、天葵子与冬葵子D、韭菜子与葱子E、麻黄与麻黄根E同一植物来源但不同部位入药的并且功效不相同的饮片不能排列在一起,如麻黄与麻黄根。21、中药调剂时每剂误差应控制在A、±2%B、±%C、±4%D、±5%E、±8%D中药调剂时,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22、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醋制品的是A、白术B、草乌C、吴茱萸D、何首乌E、延胡索E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醋炙品,如延胡索等。2、以下关于中药临方炮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药临方炮制通常是指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师遵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B、中药临方炮制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用药需求发展而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是中药炮制的组成部分,是确保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C、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未按规定炮制的,应认定为假药D、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E、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C中药临方炮制通常是指医师在开具中药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中药师遵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炮制的操作过程。中药临方炮制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用药需求发展而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是中药炮制的组成部分,是确保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现行法律规定,中药饮片应当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淮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另外,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二、配伍选择题1、A.地榆B.苍耳子C.僵蚕D.龟甲E.补骨脂1、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清炒品的是ABCDEB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清炒品,如紫苏子、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蔓荆子、苍耳子、牛蒡子、白芥子等。2、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麸炒品的是ABCDEC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需调配麸炒品,如僵蚕、白术、枳壳等。、处方直接写药名,需调配烫制品的是ABCDED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需调配烫制品,如龟甲、鳖甲、穿山甲等。2、A.益智仁B.柏子仁C.半夏D.当归E.枇杷叶1、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应调配蜜炙品的是ABCDEE处方直接写药名,应调配蜜炙的药材有枇杷叶、马兜铃等。2、处方直接写药名(或炒或炙),应调配盐炙品的是ABCDEA处方直接写药名,应调配盐炙品的是补骨脂、益智仁等。、A.0.0~0.06gB.0.05~0.1gC.0.~0.6gD.1~2gE.0.5~1.5g1、生甘遂的内服量应控制在ABCDEE生甘遂的内服用量是0.5-1.5g。2、洋金花的内服量应控制在ABCDEC洋金花的内服用量是0.-0.6g。、斑蝥的内服量应控制在ABCDEA斑蝥的内服用量是0.0-0.06g。4、雄黄的内服量应控制在ABCDEB雄黄的内服用量是0.05-0.1g。4、A.生巴豆B.白降丹C.洋金花D.水银E.生狼毒1、用法为熬膏外敷,不宜与密陀僧同用的毒性中药是ABCDEE生狼毒:熬膏外敷,不宜与密陀僧同用。2、用法为研末调敷或作药捻,不可内服,具腐蚀性的毒性中药是ABCDEB白降丹: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药捻,不可内服,具腐蚀性。、内服0.~0.6g,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的毒性中药是ABCDEC洋金花:内服,0.~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一日用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孕妇、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5、A.地肤子B.北豆根C.天仙子D.山豆根E.千金子现行《中国药典》载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种,分为大毒、有毒、小毒等三类。1、以上属大毒的中药是ABCDEC2、以上属有毒的中药是ABCDED、以上属小毒的中药有ABCDEB现行《中国药典》载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种,其中有大毒的药材和饮片10种,如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草乌、斑蝥等;有毒的药材和饮片42种,如三颗针、山豆根、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附子、雄黄等;有小毒的药材和饮片1种,如土鳖虫、川棟子、苦杏仁、北豆根、重楼、蛇床子等。6、A.常山B.丁公藤C.猪牙皂D.天南星E.山豆根1、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的是ABCDEB丁公藤,小毒,~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妊娠禁用,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2、咯血吐血者禁用的是ABCDEC猪牙皂,小毒,1~1.5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调敷患处。妊娠禁用,咯血吐血者禁用。、有催吐副作用,量不宜过大的是ABCDEA常山,有毒,5~9g。妊娠慎用,有催吐副作用,量不宜过大。7、A.十滴水B.麦味地黄丸C.开胃健脾丸D.川贝止咳露E.防风通圣丸1、孕妇禁用的中成药是ABCDEA十滴水为妊娠禁用中成药。2、孕妇慎用的中成药是ABCDEE防风通圣丸为妊娠慎用中成药。8、A.珍珠母B.鹿角胶C.蒲黄D.砂仁E.当归1、需包煎的药是ABCDEC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饮片装在用棉纱制成的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含黏液质较多的饮片。包煎后可避免在煎煮过程中黏煳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等。(2)富含绒毛的饮片。包煎后可避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叶等。()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等。2、需后下的药是ABCDED后下:后下的目的是为了缩短药物的煎煮时间,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一般来说,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15~20min后,放入需后下的饮片再煎煮5~10min即可。需要后下的药物如下。(1)气味芳香类饮片。因其含挥发性成分故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5~10min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等。(2)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他群药煎好前10~15min入煎即可。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等。、需烊化的药是ABCDEB烊化(溶化):胶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因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药物成分的煎出或结底煳化。可将此类药置于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后一起服用。也可将此类药置于容器内,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或隔水炖化后,再兑入群药煎液中混匀分服。如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等。4、需先煎的药是ABCDEA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使药物难溶性成分充分煎出。一般来说,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min后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需要先煎的药物如下。(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打碎先煎20min,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等。(2)某些有毒饮片。一般应先煎1~2h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经1~2h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9、A.降香B.鹿角霜C.海金沙D.西红花E.紫河车1、宜先煎的饮片是ABCDEB宜先煎的是鹿角霜。2、宜另煎的饮片是ABCDED需另煎的是西红花。、宜后下的饮片是ABCDEA宜后下的是降香。4、宜包煎的饮片是ABCDEC宜包煎的是海金沙。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女,25岁,患感冒,咳嗽,喘急气短。医生开具处方,药物组成:麻黄、罂粟壳、苦杏仁、石膏、莱菔子、桔梗、甘草等。1、罂粟壳应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后使用,其用量应为A、1~gB、2~gC、1~6gD、2~6gE、~6gE罂粟壳临床使用时的用量一般在~6g。2、医师在开具罂粟壳处方时,每张处方的用量应不超过A、1日用量B、日用量C、7日用量D、2日极量E、15日用量B罂粟壳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方可调配,应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6g。处方保存三年备查。2、患者,女,25岁,怀孕5周。医院看病。医生根据病情,结合妊娠用药禁忌开具处方。1、以下哪个药物为妊娠禁用中药,处方中不能出现A、地龙B、川乌C、半夏D、人参E、当归B川乌为妊娠禁用中药。2、以下哪个药物为妊娠慎用中药,处方中应尽量避免A、三七B、人参C、薄荷D、茯苓E、鳖甲A三七为活血化瘀药,属妊娠慎用中药。四、多项选择题1、滴丸剂主要用于治疗A、冠心病B、风疹湿疮C、心绞痛D、咳嗽E、急性支气管炎ACDE滴丸剂主要供口服用,多用于病情急重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等。2、处方药名为焦四仙,应付A、焦山楂B、焦神曲C、焦麦芽D、焦槟榔E、焦苍术ABCD处方药名:焦四仙,应付: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以下对罂粟壳的使用和管理规定说法正确的是A、配方调配不得单包B、在中药市场禁止销售C、用量一般在~6gD、严格凭医生处方使用E、处方保存三年备查ABCDE罂粟壳也称米壳,有生罂粟壳和蜜罂粟壳两个炮制品。敛肺止咳,涩肠,定痛。治久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心腹筋骨诸痛,滑精,多尿,白带等病证,临床使用时的用量一般在~6g。本品有成瘾性,故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罂粟壳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麻醉药处方方可调配,应于群药中,且与群药一起调配,不得单方发药,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6g。处方保存年备查。4、既含有朱砂,又含有雄黄的中成药有A、局方至宝散B、速效牛黄丸C、紫金锭D、七珍丸E、人参再造丸ABCD人参再造丸中只含有朱砂,不含有雄黄,故不选E。5、对于中药饮片调配复核的内容正确的是A、审查有无相反药物B、有无妊娠禁忌药物C、毒麻药有无超量D、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E、对于需特殊煎煮或处理的药味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ABCDE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复核后方可发出。核对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每剂药的剂量误差应小于±5%。必要时要复称。还需审查有无相反(十八反、十九畏)药物(A对),妊娠禁忌药物(B对),毒麻药有无超量(C对)。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D对)。对于需特殊煎煮或处理的药味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E对)。审查药品质量,保证无伪劣饮片,审查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生炙不分或以生代炙,整药、籽药应捣未捣,调配处方有无乱代乱用等现象。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换。复核检查无误后,必须签字,若为散抓饮片,复核无误后方可包装药品。外用药应使用专用包装,并要有外用标志。调剂复核工作应当由主管药师或执业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复核率应当达到%。6、临方制剂加工,又称个体化制剂加工。开展中药临方制剂加工服务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有A、应有符合相应规定的制剂场所和与加工剂型相匹配的制剂设备B、应制定加工服务的质量管理制度,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C、制剂加工人员应熟练掌握传统中药制剂制作技能,每年接受系统培训D、对临方制剂加工从审方、调配、剂型加工乃至包装检查、发放等全过程,应建立追溯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E、对其加工的药物质量负责,确保安全ABCDE开展中药临方制剂加工服务的单位,应有符合相应规定的制剂场所和与加工剂型相匹配的制剂设备;应制定加工服务的质量管理制度,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等;制剂加工人员应熟练掌握传统中药制剂制作技能,每年接受系统培训;对临方制剂加工从审方、调配、剂型加工乃至包装检查、发放等全过程,应建立追溯机制和质量监管体系,并对其加工的药物质量负责,确保安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资料(全)网盘扫码免费领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