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脑萎缩,这里有绝活!
被它缠上后,即使在智力完好神志清晰的状态下,也会像醉汉一样,连走路都难以保持平稳。更让人绝望的是,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根治的手段,与肺纤维化、红斑狼疮等疾病一起,长期以来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它就是小脑萎缩。 这种疾病不仅难治还很“磨人” 小脑萎缩是一种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慢性、进行性脑部疾病,既可见于一些遗传性、变性性疾病,也可见于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脑炎的后期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 小脑萎缩是脑病中的难治病之一,传统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问题深深折磨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然而,病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将不能自理,最终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小脑性共济失调分为四个级别: 一级: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 二级:影响部分工作但不影响生活 三级:影响生活,但生活能够自理 四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益脑平衡疗法针对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是经过治疗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修改,最后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案,益脑平衡疗法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针对性强,用药精准,剂量把控严格,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体质,病情病症,在益脑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加药减药,其疗效也是得到很多病人的肯定。根据症状,分为以下三型;
①:脾肾亏虚?腿足自感无力,起立要用手撑,行走要靠人扶,步态不稳,跨步躯体前倾,足软易于跌仆,肢寒肌肉松弛,动则微有颤抖,平素形寒怯冷,纳少脘胀便溏。舌淡质薄苔白,脉象沉濡微弱。
②:阴虚风劫?肢体瘦削,步履艰难,站则摇晃欲坠,步则曲线行进,两脚剪刀交叉,手也难以操作,书写歪斜过大,时有肢体颤抖,动作协调不良,言词含糊顿挫,语句单调不清,伴有头晕目眩,脑转耳鸣,腰膝酸软,或见潮热,手足心热,足跟痛。舌质红或红绛,苔少或见无苔,脉象细数。
③:肾督阳虚?下肢痿软发凉,脊柱侧弯后凸,行走下肢艰难,躯干前倾欲仆,手足可见畸形,言语呐吃呆愚,可伴心悸怔忡,阳痿不举,性欲减退。苔薄舌质淡白,脉象沉细尺弱。
本病主要分为上述三型,虽其中二型归于阳虚,实是病涉脾、肾,有肉痿、骨痿之别,阴虚虽虚火旺之别,故当详察之。
针对其型辩证治疗;
(1)脾肾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填精益脑。??
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熟地、淮山药、牛膝、杜仲、威灵仙、鹿角胶、炙草;
加减:肌萎无力明显加附子、桂枝;站立无能加补骨脂、巴戟天;肉萎形瘦加黄精、枸杞;肌体颤抖振摇加天麻、钩藤等。
(2)阴虚风动
治法:滋肾填精,柔肝熄风。
处方:熟地、萸肉、龟板、鳖甲、知母、丹皮、麦冬、白芍、枸杞子、杜仲、桑寄生、牛膝、牡蛎;
加减:肢萎干枯加黄精、石斛;肢挛僵直加僵蚕、蜈蚣、伸筋草;肢颤抖动加天麻、钩藤、羚羊角,烦躁难眠加酸枣仁、磁石,掌热颧红加玄参、石斛;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骨萎畸形加补骨脂、地鳖虫;阴阳两虚,加附子、黄芪、淮山药等。
(3)肾督阳虚
治法:温补肾督,强筋壮骨。
处方:熟地、鹿角胶、杜仲、肉苁蓉、菟丝子、补骨脂、龟板、鳖甲、当归、阿胶、牛膝、桂枝;
加减:若病得自幼年加狗脊、淫羊藿、巴戟天,筋挛艰行,加威灵仙、桑枝、鸡血藤;肢颤风动,加全蝎、蜈蚣、僵蚕;神疲力乏,加黄芪、附子,骨痿畸形,加骨碎补、牛脊髓;筋枯肉萎,加白芍、枸杞、黄精;舌强语蹇,加白附子、全蝎;神志呆愚,加益智仁、首乌、灵芝,或加菖蒲、郁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