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找茬游戏啦快看看你能找出几个来

最近罗胖很火,可能你都不知道这罗胖指的是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还是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两人都是口才极佳,身材隶属微胖界,一个老罗刚举办了一场名为“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一个老罗刚召开了锤子手机T2发布会,不太熟悉的人还真有点傻傻分不清。不光名人界如此,中药圈更是很多中药看上去一样,实际却让你头大。记得以前有一款流行的手机游戏叫做“找茬”,在两幅图片里找不一样的地方,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玩一玩中药圈的“找茬”游戏,找茬第一关——附子与白附子。名字/来源

光看名字,你可能会以为白附子不就是被附子洗白白了么?千万不要这么天真啊,否则用药的时候,哭的就是你了。他们除了名字里最大公约数有两个字,都是根部入药外,其他可是大相径庭,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别名有川附子,炮附子,制附子,黑附子,淡附片,白附片等,而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又叫禹白附或鸡心白附。

附子植株

白附子植株

产地

由于科属不同,产地也是相去甚远,附子主产四川绵阳地区,以江油县中坝镇产品品质最优,算得上“地道药材”,而白附子主产河南禹县、长葛,甘肃天水、武都,湖北等地,大家看下图便一目了然,黑色标的是附子,白色为白附子主产区。

附子(黑)和白附子(白)产地分布

采收加工

其次就是采收加工也不同。白附子于春秋两季采收,而附子则是在栽种后的第二年夏天7月收获。

白附子加工是在挖取根茎后,除去残茎及须根,传统的做法是用竹刀削去外皮,装在箩筐里,捆成草把,在流水冲刷下搓去外表粗皮后直接晒干。

而附子的加工就复杂多了:挖出全株,抖净泥土,除去须根,摘下的子根才是附子,砍下的母根直接晒干后可是乌头、乌头、乌头哦(川乌)。摘下的鲜附子俗称“泥附子”,因含乌头碱,有剧毒,采收24小时内必须赶快洗净放入胆水(主成份为氯化镁)内浸泡,防止腐烂,并消除毒性。不过这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后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后还不止一个品种哦,足足有3种以上。这里就跟大家介绍最常见的3种吧: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1盐附子,顾名思义,就是加入胆水过夜后,还需再加入食盐继续浸泡,每天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大量出现结晶的盐粒,变得硬梆梆才算得道成仙(注意:这是整个的)。

2黑顺片,在胆水中浸泡数日后,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后,纵切成半厘米的厚片,再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制半干,再晒干即可。看清楚没,关键在于先煮,后蒸,再烘,再晒,工序繁琐(PS:吃个药容易么~)

3白附片,同黑顺片煮至透心后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0.3厘米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再放入竹匾内,均匀平放,不可重叠,晒至全干即可。总结一下,白附片与黑顺片的关键不同在于要剥去外皮。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白附子的加工过程同样要剥去外皮,(*^__^*)嘻嘻,是否可以推断,白附子和白顺片白的原因在于都剥皮了~

性状鉴别

经过不同的加工形式,最后药材的性状肯定各有千秋,你们自行脑补一下先~

白附子成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地坚硬,断面呈白色,粉性(俗话就是面面的感觉啦)。无臭,味淡、麻辣刺舌。以个大、质地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上品。

附子因加工品种不同,性状略有差异。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辣舌。以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为佳。

2黑顺片,外皮黑褐色,切面淡黄白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以身干、片大、均匀、皮黑褐色、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优。

3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以身大、片大、均匀、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佳。

(PS:总结一点,但凡个大的,一定比个小的有优势!)

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八了这么多,终于要讲到关键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了~这可是治病救人的根本之所在啊!

白附子辛,温,有毒。归胃、肝经。能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疲痰核、毒蛇咬伤。白附子长于逐上焦寒湿,去风痰而止头痛,其性远不及附子之刚猛。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总之呢,附子是一种具有回阳救逆、转危救急特殊功效的药物。

附子与乌头的渊源

对咯,讲到附子,必定绕不开的是乌头,前面说过附子是子根,乌头是母根,但虽是同株根,性味略不同。

药圣时珍哥哥说过:乌头功同附子而稍缓。附子性重滞,温脾祛寒,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风疾即用川乌头。可见临床用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哦~!

HELP!急~

亲亲们,附子和白附子的这些“茬点”你们可是get到了,但小编还有一个茬点不明白,可又没查到相关文献,所以跪求大神们解答:这附子的三种加工品在用药上可有差异?差异在哪?要不为啥费劲想这么多加工方法呢~~~还请多多请教,多谢多谢啦!如有错误,也欢迎拍砖!如果你还有什么中药希望我们下一期接着找茬,也请写出来。

参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网络

有趣、好玩、实用的中医药知识









































消除白癜风
怎么样才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1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