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百种录亦药亦妆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别名

白茝、苻蓠、泽芬。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痛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

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衄,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典籍选录

气温,味辛,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肉。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清·叶天士《本草经解》

应用举例

一、药用

1、七白散

组成:白芷、白术、白蔹、白芍药、白牵牛、白僵蚕、白附子各20克。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消炎。

主治:面肤黯斑。

用法:将以上几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或牛奶调至粘度适中敷于面部。

2、白芷羌活防风汤

组成:白芷30克,羌活25克,防风20克,川芎20克,藁本20克,蔓荆子20克。

功效:疏肝解郁,平肝熄风,清热。

主治:肝郁气滞型偏头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二、食用

1、天麻川芎白芷鱼头汤

材料:大鱼头1个,白芷10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蜜枣2个,生姜1块,盐适量。做法:川芎、白芷、枸杞加冷水浸泡变软;鱼头洗干净后用盐、姜片腌制10-20分钟;热锅下油,油热后放入姜片爆炒,然后调小火,放入鱼头,把鱼头两面煎至金黄色;加水超过鱼头两个手指节,加入川芎、白芷、枸杞、蜜枣,大火烧开水后,转小火盖锅闷煮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喝汤。

适宜人群:普通人群均适合,尤适于脾气虚弱及精神不佳者。

2、白芷参苓粥材料:白芷6克,党参2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克。做法:先将党参、白茯苓、生姜、白芷浸泡30分钟后,水煎去渣取药汁,用药汁煮粳米,煮至米熟即可。

适宜人群:普通人群均适合,尤适于肺气虚寒引起的慢性鼻窦炎患者。

注意事项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传说趣事

相传,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靡。急得富翁食不甘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日夜兼程向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疼痛难忍,无药可施,只好一试。不料,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次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觅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晾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现代药理

(1)降血压。

(2)抑菌。

(3)解热。

(4)镇痛。

(5)解痉。

END

清风佰草

往期精选EditorsChoice

·药食两用百种录

暖胃之宝——丁香

·药食两用百种录

润肺养胃——玉竹

·药食两用百种录

药中“国老”——甘草

·药食两用百种录

才色兼备——小茴香

·本草居士启蒙之师▏记恩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朱建光)

声明:

1、由于中医药的使用核心是辨证论治,所以应用举例板块内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7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