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体的汗出具有润泽肌肤、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如天气炎热、穿衣盖被过暖、渴饮热汤、劳动奔走及运动之后出现一时的汗多,并无不舒适的感觉;或外感之后服发散之药,使邪随汗解等均属正常生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可表现为汗液外泄过多,或汗出时间、部位、颜色及出汗形式的异常,一般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
止汗是运用具有止汗作用的药物对汗出过多进行治疗的治法,止汗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即陈藏器所谓:“涩可固脱。”李时珍所谓:“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之意。因而本类药物具有固表止汗作用。
补益类止汗药
1、温补类止汗药:
如黄芪、白术、浮小麦、萸肉等。
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为补气主药,有“补气诸药之最”之美称,与白术俱为补气固表止汗的要药,常相须为用,治疗脾肺气虚的汗症。这两味药不仅用于气虚汗出,在养阴药中配伍应用,有防止养阴药的滋腻碍胃和发挥气的生津、运津和摄津作用,加强止汗效果,此即白术“益津液”、黄芪“不仅补气,用之得当能滋阴”之意。浮小麦味甘咸性平,专入心经,有益心气、养心阴、除虚热作用,是治疗心气不足、心有浮热之汗症的佳品,常配入生脉散应用。山萸肉味酸性微温,补涩俱备,既能助阳又能补精,是平补肝肾、治疗肝肾不足而汗出的要药。
张锡纯谓:“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喜用萸肉配用生龙牡治疗肝胆虚极之虚汗淋漓。
2、滋补类止汗药:
如五味子、女贞子、夜交藤、橹豆等。
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五味俱全,能散能收,能清能补,乃治阴虚汗出之妙品,临床上常配乌梅、碧桃干等加强止汗效果。女贞子“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本草正》),善补益肝肾之阴,清虚火,多与地骨皮、丹皮、生地等同用。夜交藤“养肝肾,止虚汗”(《饮片新参》),能引阳入阴,交通心肾而止汗。橹豆“壮筋骨,止盗汗,补肾活血,明目益精”(《纲目拾遗》),临床上多与地骨皮同用,借其养血平肝、滋阴清热之功,标本兼顾而取效。
祛邪类止汗药
常用药物有:玄参、知母、鹿衔草、桑叶等。
玄参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善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而止汗。知母善清肺金而泻火、润肾燥而滋阴,李杲曰:“知母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配黄柏具有镇静、抑制虚性亢奋作用,为治阴虚火旺之低热盗汗的要药,临床上常再配以玄参、生地、天冬、麦冬、地骨皮等治疗肺肾阴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鹿衔草祛风除热、补虚益肾而止汗,是一味补泻俱备,标本兼顾的止汗药。
《素问.病能论》曾以鹿衔草配泽泻、术治酒风漏汗。桑叶能清肺热、润肺燥,以“止虚汗、透邪汗、能调汗”见长,治虚汗挟邪有止汗不恋邪之妙。名医傅青主擅以桑叶止汗,他先后拟定的“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数方,均选用桑叶为止汗神药。
固表类止汗药
常用药物有:龙骨、牡蛎、金樱子、麻黄根等。龙骨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牡蛎主“虚劳乏损,补骨正气,止盗汗”(《海药本草》),无论自汗、盗汗、或大汗亡阴亡阳均可用作要药。
据岳美中经验,牡蛎配杜仲、麻黄根具有较好的补肾摄精止盗汗作用。临床上治疗汗症习惯用煅龙骨、煅牡蛎,而张锡纯认为以生用为宜。龙骨、牡蛎在治疗汗症时,单纯阳虚汗出者,宜煅用去性取用;如兼有热象或邪气,以生用为宜。金樱子“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补五脏,养气血”(《本草正》),功专固涩,适于各种虚汗的治疗。麻黄根“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本草经读》),常配黄芪、当归治自汗不止;配牡蛎、五倍子研粉外用,治产后虚汗不止;配生地、熟地、萸肉、龙骨、牡蛎等治阴虚盗汗。
1痰与六气相兼1、湿痰
——法半夏厚朴陈皮天南星白附子草果薏苡仁
2、寒痰
——生姜皂荚(顽痰)花椒芥子紫苏子牡荆子(老痰)
3、燥痰
——川贝母(散痰结)款冬花瓜蒌仁冬瓜子天花粉南沙参天冬(治顿咳痰黏)紫菀百部玄参
4、热痰
——射干山慈菇桔梗竹茹竹沥黄药子浙贝川贝海浮石(软坚散结)海藻海蛤壳牛蒡子瓜蒌(涤痰)瓜蒌皮甘草胆南星胖大海虎杖车前子金荞麦马兜铃鱼腥草黄药子(化痰药软坚)天竺黄冬瓜子夏枯草枇杷叶
5、火痰
——天竺黄(豁痰)竹沥礞石(顽痰)牛黄(痰结胸膈)大黄(破热痰结)
6、风痰
——僵蚕胆南星天竺黄白附子白蒺藜
2痰与其他病因相兼1、气郁生痰,理气化痰
——佛手梅花(痰结)陈皮香橼枳实(破气)槟榔(破气)橘红郁金
2、降气化痰
——前胡(清热)旋覆花(微温)白前(温而不燥)紫苏子莱菔子枇杷叶
3、泻下祛痰
——牵牛子大戟大黄巴豆霜甘遂芫花泽泻葶苈子枳实
4、食积生痰
——麦芽、神曲、莱菔子
5、软坚化痰
——贝母海藻昆布夏枯草海蛤壳牡蛎(痰核、瘰疬)
6、祛风湿化痰
——威灵仙穿山龙
7、补气化痰
——刺五加沙棘灵芝绞股蓝
8、补阳化痰
——冬虫夏草
9、活血化痰
——紫金牛沙棘鬼箭羽
3特殊部位1、入络化痰
——姜汁竹沥白附子白芥子地龙(配伍茺蔚子治痰瘀阻络)
2、皮里膜外之痰
——丝瓜络、橘络
3、颈部、皮下痰核
猫爪草
4、痰阻清窍,开窍化痰
——石菖蒲(入心涤痰)远志麝香皂荚(顽痰)
4痰结、顽痰、老痰1、老痰
牡荆子(性温宜寒痰,可配伍鬼箭羽)芒硝(润燥泻痰火)
2、痰结
枳实大黄川贝梅花海藻(软坚)海蛤壳(热痰不易出)瓜蒌牡蛎槟榔蜈蚣僵蚕
3、顽痰
海浮石、皂荚、礞石、白矾(善吐下老痰)
END参考文章:陈瑞春:治痰九法朱曾柏论痰病
朱良春:石菖蒲用于神志病功擅治痰
适合肺癌的药膳食疗,美味又营养!01萝卜粥
原料:白萝卜克、胡萝卜60克、粳米60克、猪肉末30克,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白萝卜及胡萝卜洗净切丝,与粳米、猪肉同时入锅内,加清水上火煮成粥后,加盐、味精、麻油调味。每日分3次服食,连服3-4周;
功用:宽中消极,降气化痰。适用于肺癌咳嗽痰多、胸闷者。
02杏仁半夏
米仁粥
原料:甜杏仁15克、法半夏15克、薏苡仁60克;
做法:加水适量煮粥,去渣;
功用:化痰除浊,适用于肺癌咳嗽、痰多者;
03胡杏
银耳汤
原料:胡萝卜60克、杏仁15克、银耳15克;
做法:提前将银耳泡软糯,将胡萝卜、杏仁、银耳上料入锅,加清水煮沸成汤。喝温热汤,吃胡萝卜、银耳。每日1次,可常服;
功用:温中润肺,散结化痰,适用于肺癌痰瘀互结证。
04冬瓜皮
蚕豆汤
原料:冬瓜皮60克、冬瓜子60克、蚕豆60克;
做法:将上述食物放入锅中加水3碗,煎至1碗,再加入适当调料即成,去渣即可饮用;
功用:除湿、利水、消肿,适用于肺癌有胸水者。
05无花果粥
原料:鲜无花果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粳米洗净按常法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去皮无花果略煮,加入冰糖即可。佐餐食用,连服20日;
功用:润肺解毒,适用于肺癌热毒壅肺者。
06枇杷叶粥
原料:枇杷叶15克、粳米克、冰糖少许;
做法:枇杷叶煮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煮好后加入冰糖即可服食;
功用:止咳化痰、清热止血,适用于肺癌咯血者。
07杏仁
白皮粥
原料:甜杏仁10枚、牛乳毫升、大枣5枚、桑白皮10克、生姜3克、粳米50克;
做法: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绞取汁液;大枣去核,生姜切片,备用。先煮桑白皮、生姜、大枣,煎取汤液,加米煮粥,临熟时点入杏仁汁,再继续煮至粥成。每日食用2次。
功用:止咳平喘、补中养胃,适用于肺癌之咳嗽气喘、咽干口渴者。
08黄芪百合
米仁粥
原料:黄芪30克、百合30克、薏苡仁60克;
做法:加水适量煮粥,去渣食用;
功用:益气养阴,适用于肺癌之干咳、咽干口渴者。
09阿胶
地黄粥
原料:阿胶、鲜地黄各30克,糯米50克,白蜜适量;
做法:将阿胶捣碎炒成黄色后,研为细末。地黄切成片,待水沸时与糯米同煮成粥,临熟时加入阿胶末,搅匀,再加白蜜煮熟,即可食用。每日1剂,晨起或临睡前均可服用;
功用: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癌之干咳少痰、咽干口渴者。
10甲鱼
川贝汤
原料:甲鱼1只,川贝母6克、鸡汤克,生姜、食盐、花椒适量。
做法:将甲鱼杀后,去壳、头、爪,切成块,放入砂锅中,加入川贝母、生姜、食盐、花椒、鸡汤和适量清水一并炖煮,先用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慢炖,至熟烂后调味即可。食用甲鱼、饮汤,可佐餐服食,也可单独食用,隔2日1剂,每剂分2次食完,连服3-5剂。
功用: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癌之咳嗽痰少,口干少饮,舌红少苔,脉细弱者。
11甘草雪梨
煲猪肺
原料:甘草10克、雪梨2个、猪肺约克,冰糖少许;
做法:梨削皮、切成块;猪肺洗净、切成片,挤去泡沫,梨、猪肺与甘草同放入砂锅中,加入少许冰糖、适量清水,用小火熬煮3小时后服用。喝汤、食猪肺。每日1次。
功用:润肺除痰,适用于肺癌之咳嗽少痰,口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弱者。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细内容!了解更多医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