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多动症

开口连治疗小儿风火重:小儿多动症

作者/彭坚

医案介绍

童姓小孩,男,4岁,年9月10日初诊。患儿上幼儿园不到一年,老师多次向家长反映小孩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打闹,做鬼脸,影响其他孩子。

父母诉:自生下来起,小孩就睡不安,晚上哭闹,磨牙,出汗多,爱喝水,不肯吃饭,大便干结,皮肤痒,个子矮,发育比一般小孩迟,只是不经常感冒。

到医院检查,没有其他毛病,西医诊断为“多动症”,告知没有好的方法。察之面色黄中有白,皮肤粗糙,舌淡红,有薄黄苔,脉细数。

处方:黄连30g,大黄50g,木香10g,枳壳10g,槟榔10g,乌药10g,荆芥10g,薄荷10g,防风10g,钩藤10g,蝉蜕10g,僵蚕10g,连翘10g,牛子10g,郁金10g,荷叶蒂10g,灯心草10g,鸡屎藤50g,山楂30g,乌梢蛇50g。1剂,为水丸,每天2次,每次3g,睡前开水送服。

“开口连”是什么?

(1)开口连是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验方

开口连是湖南和其他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验方,许多老药工都会配制。

一般共17味药,即黄连、大黄、木香、枳壳、槟榔、乌药、荆芥、薄荷、防风、钩藤、蝉蜕、僵蚕、连翘、牛蒡子、郁金、荷叶蒂、灯心草。有的处方还加川贝,或加甘草、金银花。每味药二三克,煎服。

总的作用是清热解毒、理气通便、祛风安神。

云小孩生下来之后马上服开口连,可以排出胎毒,息风止痉。今后大便通畅,胃口好,睡眠好,不长湿疹,不生疮疖。

(2)适合经常上火父母生的婴儿

我经常开给初生婴儿服,特别是那些做父母的经常上火,他们生的婴儿,服后疗效特别好。一般服3天,每天喂1~2次,每次1~2调羹。

药虽苦,但初生婴儿尝不出来,服后大便有点偏稀,不要紧。可惜这种宝贵的民间经验,被很多现代中医所忽视,他们不太相信这些作用。

(3)瑶族的“开口水”与此方理念相同

年3月3日,我看到“中央电视台4台”介绍瑶族地区长寿之乡的经验,当地瑶族同胞养生保健从一生下来就采取措施,要服“开口水”,虽然是用瑶药,与汉族的开口连药物不同,但理念是相同的。这是中华民族“治未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继承和推广。

医案用药思路及效果

本案患儿的所有证候表现,概括起来无非两个字:风,火。火重则汗多、口渴、大便干结;风重则皮肤瘙痒、爱动、磨牙、睡眠不安。追根溯源,病根在于胎毒没有排除干净,以至于影响到后天的发育。

我用原方再加鸡屎藤、山楂以开胃消食,加乌梢蛇以荣皮止痒。采用水丸缓图。服药两个月后,所有症状都已开始好转,前后服用1年,小孩饮食、睡眠正常,大便通畅,皮肤滋润,个子长高很多。遂停药。

本文摘自《铁杆中医彭坚汤方实践录》,作者/彭坚,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经方在精神类疾病中的使用浅谈

作者/张洋

小志是一个6岁的孩子,3岁的时候被检查出有多动症。这个疾病已经逐渐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因为好动,小志会在老师讲课时,自己从座位离开跑出课堂。学校老师很诧异,并多次找到小志爸妈了解情况。然而,小志的治疗从未耽搁,西医的各种药物都用过了。显然,对孩子没有太大帮助。在朋友的介绍下,小志的父母找到了我。

小志从进门看到我就一刻不停地活动。我把小志叫过来,说,小朋友,叔叔陪你聊会天可以吗?小志很聪明,蹦蹦跳跳地走了过来。我赶紧看了看舌苔,舌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数脉,左寸尤浮。显然,痰火已经上犯于心经,导致心神不宁,心肝火旺之相尤为明显。

好在孩子家人想到中医,如果一直用西药抑制,这团火始终出不来,孩子必然出现进一步精神的问题。

我想了想,写出了经典的一个方子: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减。这个方子,本身用于痰热内扰,对于小志的病,还是比较适合。

处方:黄连5,柴胡9,半夏10,枳壳9,竹茹20,生龙骨20,白芍30,茯苓30,生甘草9。7剂。

思路就是先清泻痰火,开久闭瘀滞。因为久用抑制精神药品,导致痰热大量淤积。此方能够把体内多余的痰热通过药力发挥出来。

7天以后,小志再到我这看病的时候,已经比上次安静了很多,舌苔也去除了很多,显然体内的痰热也去除了不少。

我调了一下方子。用了酸枣仁汤加减。

2周以后,我再看到孩子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安静的帅小伙了。

下面谈谈我用经方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感悟。

精神类疾病,大体分为阴证类、阳证类。比如抑郁症,属于阴证类精神疾病,性情淡漠,一切事物与己无关,出现的是神的寒态。我习惯用温胆汤合桂枝汤进行调理。寒象更重的,可以选用四逆汤加减。总的思路是振奋被抑郁或者过于虚损的阳气。因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们本身向阳而生,在阳的鼓舞下,人们有了信心,去面对大自然的各种恶劣天气。所以,祖先们先有了光,而后生起了火。精神类疾病,属于神的层面的异常反应,对于抑制性疾病,把握住阳气的生,升,降,疏等非常重要。中医本是形而上的层面,自古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神的层面调理。这是西医靠镇静类药物的思路,用药远远达不到的。

再说说阳证类精神疾病。这类人群,大都是好动,内心一团火热,想要通过各种表达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容易做一些我们看来出格的事情。比如间歇性的骂人,大笑等等,类似于西医的分裂症一类。这类疾病在选择经方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黄连温胆汤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少阳郁火是根本,然后渐及心神,肝魂,导致神魂颠倒,黑白不分。我们一定程度上,要让火热断其来源,截其去路。而不是靠镇静的方法将其安静下来,这样势必会出现反复。因为一团火热,始终被压制,这团火热,会因为天地变化,自身饮食,情绪变化,越积压越厉害。最终,形成难以治愈的精神类疾病,甚至出现自杀,杀人的举动。

我在儿童康复科用经方治多动症

作者/凌昕

多动症为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其疾病原因尚不明确。近期我的一个小病号通过中医辨证施治,达到较为理想的疗效,特录于此,与大家分享,水平有限,望多指教。

患儿为多动症,8岁,女孩儿,体态瘦,面色白,郁郁之容。

患儿多动不安,爬高上低,除看动画片时难以安坐,多言多语,抢话多话,丢三落四。

小时候体质和饮食一般,不喜食肉,长期大便干,小便可,2-3天/次,小便正常。此时夏秋交接,天气仍热,依旧喜覆被睡,诉平时也如此,眠差,脉浮滑,舌体瘦,舌红苔薄白。处方:

桂枝12g,柴胡18g,干姜9g,黄芩9g,白芍9g,天花粉20g,牡蛎9g,炙甘草9g,麸炒枳实3g。5剂。服后大便干。

大论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处方时考虑调理患儿气血,辅以瓜蒌根养阴,牡蛎敛神,干姜助阳。稍佐枳实通气导滞。

未料服后大便更干,难排。思此方调理气机为主,本以补阳以助运化,然不效,恐有郁热热结在里。

诊之舌脉同前,唯两手取关稍大。处:

柴胡18g,白芍9g,麸炒枳实6g,清半夏9g,黄芩6g,大黄9g,芒硝9g,炒火麻仁12g,炒苦杏仁12g,厚朴9g,炙甘草9g。

思患儿为“心下急,郁郁微烦”,且长期气血失和,中焦土气失其运化。诊其趺阳脉未有特殊,虽无“浮涩”但关上稍大,其义同。故取麻子仁丸方意。加芒硝软坚,又有大承气之意。此方解气结,消气滞,推实邪。

服1剂时,诉腹痛,后无腹痛,大便排便较前顺畅,大便较前软,但整体仍较干。初2天1行,后1日1行。

5剂服后虽大便通畅,仍稍干。诊脉关脉较前平和。此时考虑患儿大便干有二。一则若阳明内结,应加大芒硝之量,以软坚。二则便干为表像,实则内元(阳气)乏力无力推动。结合患儿长期喜覆被睡,考虑其本质为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津液,思应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方之义。处:

柴胡12g,白芍9g,麸炒枳实9g,细辛3g(先煎),炒苦杏仁15g,大黄15g,芒硝20g,炒火麻仁15g,附子9g(先煎)厚朴9g,炙甘草9g。

服后2天诉大便较前明显改善,稍干,1天1次,后不干。

7剂断断续续服完将近10天左右,因家长代诉患儿服后开始会有一阵腹痛。后未再服。之后随访大便正常。

随着这三次调方,患儿情绪变化亦有明显改观,不再多动,可安坐,专心画画作业等,亦无爬高上低,唯有多言多话较为明显。服药期间也予患儿穴位注射,取穴以百会,本神,四神聪,心俞,厥阴俞,肝俞,脾俞,三阴交等,以醒神开窍,滋水涵木。

后嘱患儿家长调整患儿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多样化,“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加强粗纤维果蔬类,同时少予肉类,可先少予肉糜,肉汤,渐渐增加。

现代医学有种理论,即肠道为人之第二大脑。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精神情绪变化与人体内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与人的肠道内环境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康复临床实践中,我遇到脑炎后遗症,多动症,孤独症的患儿,都密切了解患儿饮食结构,二便睡眠等情况。部分患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明显。值得引起注意并深入研究探索。

中医临床讲究一个“活”字。遇到某些疾病,不能固步自封,只专攻疾病本身。应看的不只是病,而是病人,把握病人整体阴阳状况,气血运行,才能抓住病机,此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中医看病之灵魂。

同样,学习运用经方,不仅仅是用经方本身,而应用经方之义,用其方子的思路。通过学习经方、运用经方可“见病知源”,才是仲景之本意。

小儿多动症辨治

作者/倪蔼然

小儿多动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过多、情绪不稳等。我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滋补心肾、清热豁痰,安神定志。选用磁朱丸、朱砂安神丸、六味地黄丸、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等数方加以化裁。

曾治5岁男孩白某。其面部表情异常:常常挤眉弄眼,过度顽皮,整日手忙脚乱。或在房里来回走动,或上下爬楼梯,翻箱倒柜,损坏玩具,经常打翻瓶罐等物,夜间不能安睡,或说梦话,或哭闹而醒,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食欲不振等。在发病就诊时也不能配合,乱跑乱动,并将处方撕碎。查其舌质红少苔,脉滑数。

给予滋补心肾、清心火、镇静安神法治之。

处以桑椹10g、生地黄9g、何首乌10、黑豆9g、杭白芍9g、茯苓9g、钩藤10g、磁石9g、朱砂1.5g(冲服)。药6剂后,患儿睡眠较前安静,食欲增加,但仍表现多动,口渴欲饮。

按前方又加黄连3g、淡竹叶6g、莲子心5g。又服6剂,患儿挤眉弄眼的发作次数大为减少,烦躁多动现象也显著减轻。

服十余剂后,基本控制了多动现象。继续予患儿服药3个月巩固疗效。追踪观察1年,未见复发。

另一患儿李某,自幼性情孤僻,经水来潮前独言独语,心神不定,情志抑郁,执拗任性,反应迟钝,夜寐不安;或夜不能寐而自言自语,学习时精神不集中,上课时经常低头自语或玩弄衣角,对学习缺乏兴趣及主动性。学习成绩差,跟不上班,家长甚为苦脑焦急。观患儿面部神情呆滞,羞涩少言,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给予清心养阴、豁痰开窍、安神定志法治之。

投生地黄12g、茯苓10g、莲子心6g、龙齿15g、炒枣仁10g、石菖蒲6g、百合15g、浮小麦20g、知母8g、郁金6g、大枣10枚。服10剂后,患儿睡眠明显好转,自言自语的时间及次数大为减少,面部表情较前活泼。

按前方略加更改,继服药两月,患儿之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记忆力明显恢复。

综上所述,我体会到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从滋补心肾入手,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一个途径。

本文摘自《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儿科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倪蔼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7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