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方剂歌诀: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见功。

《此事难知》张元素方

羌活一两半(9g)、防风一两半(9g)、苍术一两半(9g)、细辛五分(3g)、川芎一两(6g)、白芷一两(6g)、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甘草一两(6g)。上九味畋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

现代用法: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九味羌活丸”的蜜丸1次1~2丸,1日2次,口服,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冲剂,1次1袋,1日2~3次,用姜葱汤或热水冲服;片剂,1吃4~5片,1日2~3次。

随症加减:

1感冒身痛鼻塞,加生姜、葱白(偏寒)或一枝黄花、菊花(郁热);

2风湿郁表的急性荨麻疹见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紫背浮萍或蝉蜕、牛蒡子或白鲜皮、徐长卿,湿疹加薏苡仁、土茯苓;

3偏头痛偏于风邪,加蔓荆子、天麻或白附子、偏于寒邪,加藁本、吴茱萸,偏于湿邪,加土茯苓、天南星,颊肿牙痛属于风湿郁热者,可加石膏、天麻。

传统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现代功效:

具有调节汗腺分泌、调节体温、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镇痛、抗炎等作用。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的临床表现符合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证者。

使用注意:

禁生冷、黏滑、酒肉。方中虽有生地黄、黄芩之寒,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原方注曰:“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临床应用本方,尚须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名医案例

《兰室秘藏。腰痛门》中的川芎肉桂汤案例: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证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去血络之凝乃愈。其《内经》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针,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其血络中败血,以此药主之。

酒汉防己、防风(以上各三分),炒神曲、独活(以上各五分),川芎、柴胡、肉桂、当归梢、炙甘草、苍术(以上各一钱),羌活一钱五分,桃仁(五个,去皮尖,研如泥)。

上?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成。当代医家张琪临证治疗腰痛每用川芎肉桂汤,在《张琪临证经验辑要》中写道:“此方为治风寒湿夹淤血治腰痛为宜,笔者用之屡获良效。”可谓识本方者。书中又写到:“原方量不必拘泥,可变通应用。”

愿与朋友们分享我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喜欢的朋友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7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