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51230/4752063.html
附子
附子
黑附片,附片,黑附子,大附子,天雄,淡附块,黑附块,熟附片,制附子,制附片,淡附片,淡附子,熟附子,炮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浮,阳中之阳。
温里药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中止痛,散寒燥湿。
本品辛热燥烈,走而不守,能峻补下焦之元阳而逐在里之寒湿,又能外达皮毛而散在表之风寒,但性燥烈,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用。
1.强心回阳:用于心力衰竭,症见阳气虚微,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冷汗淋漓,或大吐大下之后引起的上述元阳虚脱症,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治寒邪入里,症见四肢厥冷,腹痛吐泻等,可与干姜、肉桂、人参等同用,如回阳救急汤;若治阳衰而表不固、冷汗不止者,可与黄芪同用,如芪附汤;若治血脱亡阳者,可与人参同用,如参附汤。
2.补阳益火:①用于肾阳不足,症见腰膝酸软,下半身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附子补命门火温养下焦、化气行水,治肾阳不足者最效。②用于脾阳不振,症见腹痛腹泻,手足不温,’纳呆体倦,舌淡脉沉,常与干姜、焦白术同用。③用于心阳衰微,症见心悸气短,形寒肢冷,可以附子、人参补益心阳、温通血脉。
3.助阳行水:用于肾阳衰微,症见身面浮肿,腰以下肿甚,腰痛酸重,尿少者,常与焦白术、茯苓、桂枝等同用;用于脾阳不足,症见肢体浮肿,腹胀便溏等,常与炮姜、焦白术、草果等同用,如实脾饮。
4.温中止痛:用于阴寒内盛的脾阳不运、胸腹冷痛,常与干姜、白芍、焦白术、甘草等同用。《金匮要略》有两方,一为薏苡付子散,一为附子粳米汤,均为治阴寒内盛腹中冷痛的较好方剂。
5.散寒燥湿:用于风寒湿痹,即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怕风,常与桂枝、麻黄、焦白术等同用,如《金匮要略》的桂枝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均为治风湿寒痹的要方。
本品与川乌,均为温寒祛风之品,但本品偏于温寒,川乌偏于祛风。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川乌性轻疏,温脾怯风。
1.配人参:本品大补元阳,人参大补元气,两药相配,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
2.配生姜、干姜、桂枝:本品温补肾阳,干姜温补脾阳,生姜温中解表,桂枝温经通阳,四药配合,脾肾双补,内外相通,温阳发汗。
3.配干姜:本品补肾阳温下寒,走而不守;干姜补脾阳温上寒,守而不走。一上一下,一守一走,回阳救逆,功效最宏,故仲景治伤寒四逆等汤并用,若只用于姜,有潜上之害,只用附子,独防少阴之贼,并用则一守一走,实为回阳健将。
4.配黑山栀:附子入气分,温阳散寒;黑山栀入血分,通脉散滞。两药相伍,附子得黑山栀为引入血中,善治寒疝诸痛。
5.配生姜:附子温肾阳逐寒湿,生姜温中解表发汗,两药合用,共治脾肾阳虚、寒盛上逆之偏于肾阳虚者甚效。
6.配肉豆蔻:附子温肾寒,肉豆蔻敛脾气,两药相伍,一温一敛,温补命门之火,蒸动气化,腐熟水谷,涩肠止泻。
7.配泽泻、灯心草:附子温阳行水,灯心草利尿通淋,泽泻利水渗湿,三药配伍,开门行水,治小便虚闭。
8.配甘草:甘草解附子毒,引经而后益心脾,两药相合.能调营卫。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忌用。与白及、贝母、半夏、白蔹、瓜蒌相反,忌配伍应用。
内服:3~12克,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久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以栽培品的子根入药。生山地、丘陵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南达广西北部。药用者主在为栽培品,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湖北等地均有栽培。尤以四川产者为佳。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本草经集注》: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
《本草纲目》: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