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m.39.net/pf/a_4454949.html碳十三
中科院化学博士,致力于护肤研究十年,
严谨是我的代名词,认真起来六亲不认。
哈罗,小可爱们,晚上好鸭,最近大家都看奥运会了吗,看着奥运健儿们拼搏的样子真的好热血,为他们骄傲鸭!
这周终于要立秋了,但我估计立秋以后北京要凉快下来还得要一阵子,现在酷日当头,还是得好好防晒,不能松懈啊。
作为现代人,我们早已深知紫外线带来的危害,并在洗脑式的护肤科普轰炸下,能熟练运用各种防晒方式。
但缺少对紫外线认知、又没有现代防晒用具的古代人是怎样防晒的呢?
其实古人在解决防晒上,也讲究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双管齐下。他们的防晒手段,和如今的防晒思路有些不谋而合~
以前和大家聊过古代人都是怎么美白的→《“只要白,宁可死”,古代人为了美白竟然连命都不要了?》,今天和大家聊点轻松的,看看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咋防晒的。
物理防晒
防晒帽
防晒帽肯定是古代的防晒装备中的No.1了,古人的遮阳帽种类还挺多的,有席帽、帷帽、油帽、裁帽等。
首先说席帽,这种帽子本来是羌人所制,早在晋代便有了记载。
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了“席帽”,席帽因“藤席为之,骨鞔以缯”而得名。席帽以席藤为材料,制作轻而薄,除了可以用作防晒,也可薄薄地加一层油用来挡雨。
席帽长这个样子
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里便有佩戴席帽的人物出现。
《清明上河图》(局部)去年四月由王凯、江疏影等主演、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清平乐》,里面范仲淹所佩戴的帽子,就和这种席帽类似。
《清平乐》剧照
帷帽我们应该熟悉很多,没错,它就是那个在影视剧中登场率超高的金牌道具,古装剧里贡献了很多名场面。
古装美人掀开帷帽帘子,白纱下五官若隐若现,掀开帘子瞬间这一经典画面,不知道惊艳了多少观众~
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中的巩俐扮演的韩青儿戴帷帽的造型真的惊艳了我好久!
但其实这里有个bug。帷帽起源于胡装,最早流行于阿拉伯地区,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秦汉时期并没有帷帽。
所以很多电视剧的帷帽造型是不符合史实的,比如《大汉贤后——卫子夫》中,王珞丹扮演的卫子夫就有戴帷帽的造型。
这种错误认知可能来源于唐代纪实大师阎立本画的《昭君出塞图》,在画中阎立本也许是考虑到北方的风大沙多,特意给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加了一顶帷帽。
结果,被后人指出这是一个bug,那时候,是西汉,怎么可能有帷帽呢?
宋代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就这么批评过阎立本所画的《昭君出塞图》,他说:“难道你不知道帷帽起源于隋代吗?”。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此也提出批评。
但是没办法,阎立本大师的画作影响太广泛了,就因为他的画,帷帽还被称为“昭君帽”。历朝历代就这么错叫了下去,一直延续到今天。
到了唐代,帷帽开始变得炒鸡流行。帷帽四周是轻飘飘的纱,纱是加捻丝织成的织物,密度小,表面有均匀而明显的细孔,轻薄透明,若隐若现。
造型是宽檐+下垂丝或薄绢的组合。长款的叫幂离,短款的叫做帷帽,亦称“浅露”。不得不说古代人取名真的很文雅。
幂离是帷帽的传入的最早形态,幂离的帽裙更长,文献记载中说要罩住全身。
从幂离过渡到帷帽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武德、贞观年间,宫中骑马的女贵族,一般都戴着幂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度罩住全身的每一寸肌肤,不让各种路人甲看到姑娘的神秘芳容。
同时,作为外出远行的装束,还可以抵挡风沙,防防晒啥的。
但是,幂离帽裙太长了,骑马很不方便,于是随着唐朝风气进一步开放,短款的帷帽应运而生,锁住了姑娘们的心。
在武则天时期和后来的中宗继位的时候,宫中贵族骑马外出都是戴着帷帽,帽裙到脖子,再也见不到保守款的幂离了。
从唐代墓葬出土的画和骑马俑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女子外出头戴帷帽的形象。《明皇幸蜀图》和吐鲁番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骑马俑中的姑娘们头上戴得都是帷帽。
《明皇幸蜀图》《骑马俑》到了宋代,宋承唐制,继承了唐代的姑娘们外出戴着帷帽的风俗。宋人崇尚理学,为了巩固儒家利益和伦理教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整个社会对姑娘们礼教的宣传不遗余力。姑娘们开始趋于保守和持重,帷帽的帽裙长度又变回来了。
宋代的姑娘们一般身居内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果出去办事,必须用帷帽或者盖头把自己的脸罩住。可以想见,宋代的礼教对于姑娘们来说是多么的严格。
以前爆火的电视剧《知否》主角明兰的帷帽造型很多,既说明了帷帽在宋代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服饰,也反映了宋代的礼俗,处处都要把自己包裹的像个粽子。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帷帽并不是女性专用,北宋伟大文人政治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曾戴着帷帽或裁帽(纱只围挂一半),以一方黑色的薄纱罗遮护住面容,骑马走在都城繁华的道路上。
《清明上河图》局部
像帷帽这种有裙边的帽子,如今在传统服饰里其实也有保存,客家凉帽就十分有名。据传是苏东坡创制,所以也叫苏公笠。
凉帽和唐代的帷帽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笠帽中间开了一个孔,可以让发髻穿过去,现在很多古风帷帽用的其实也是这个方案。
现代客家人戴的客家凉帽与苏公笠很相似,客家凉帽还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哦!
帷帽在古代可是家里有矿的象征,但是对于古代的农民,这种有薄纱垂下来的帷帽太碍事了,为了下田劳作方便,于是帷帽又被改良为斗笠。既能防晒,也方便干活。
明代仇英所绘《孝经图》中头戴斗笠耕作的农民
也许是笠帽太过方便实用,因此到了后来除了民间劳动者,贵族乃至帝王都有使用与改良。
明朝文献中更是直接提到了“遮阳帽”一词。
“遮阳帽,明初士人贡举入监者许戴之。”——《钦定续通典·卷五十六·礼十二》
《坚瓠集》中也介绍了“遮阳帽”,明朝的国子监高材生入学满日后“许戴遮阳大帽”,明朝的遮阳帽有点像唐朝的席帽。
“明制。士子入胄监满日。许戴遮阳大帽。即古笠。又唐时所谓席帽也。"——《坚瓠集》
发现没?明朝的遮阳帽好像和士子们渊源颇深?这就要提到明太祖朱元璋了。
有一次,朱元璋见诸生立于烈日中,怕他们中暑出事,便赐遮阳帽。此后,遮阳大帽(亦称圆帽)便成为明代举人、贡士、监生的正式首服。
这样看,明朝的遮阳帽和我们现在的学士帽有点类似。后人的唐寅画像,唐伯虎就戴着明制学士帽。
清代顾沅辑《吴郡名贤图传赞·唐解元像》
其实明朝的遮阳帽已经不仅仅是防晒的作用,还有作为礼服、官服之用。
据《明史》记载,不同的遮阳帽会装饰不同数量的天鹅羽毛,用以表示身份等级。尊贵的遮阳帽给三根羽毛,次一点的只有两根。
“帝时临阅,名过锦。诸营悉衣黄罩甲,泰、琮、周等冠遮阳帽,帽植天鹅翎,贵者三翎,次二翎。”——《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
还有一种现存最古老的遮阳帽,就是现在的道士依旧还在戴的太阳巾。太阳巾也是盛行于明朝,因为过于实用帅气,流传到了其他国家,比如韩国。
防晒伞
出行的话,除了防晒帽之外,还有防晒伞这一神器。
古代的最强防晒伞就属华盖了吧。华盖指的是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是一把巨大的绸伞。
《汉书》曾载过一顶“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的华盖,其拥有者是王莽。
《出警图》则用图像的形式描绘了明神宗所用的华盖。
《出警图》郎世宁所绘《万树园赐宴图》中乾隆皇帝撑的华盖。
王公贵族的防晒装备从不考虑便携性,只看是否足够派头。这种硕大的遮阳伞,看起来就相当华丽霸气,也是皇权的象征!
不过,像这样大规模地撑伞极费人力也很不轻便,所以就出现了下面这种改良版的遮阳神器——华盖马车。
当然啦,即使是简版的华盖普通老板姓也是无法享受到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油纸伞是他们最常用的防晒装备。
虽然古代没有研制出黑胶涂层,但是即使是普通的伞也有一定的防晒作用。轻便易携带,路上还能免去暴晒之苦。
还有在一些古装剧里,常能看到有人身上背着一个小箱子,头顶还有一块“布”,那就是“书笈”,作用类似于书箱,放些衣服和书,顺便还能遮阳挡雨。
比如《倩女幽魂》里张国荣扮演进京赶考的书生,在一竹筐的复习资料上搭建起一个简易版的顶棚“箱笼”,集防晒、挡雨、存书于一身,可以说是相当实用了!
防晒服
古人们使用的夏季衣料多为一些天然纤维,像丝、棉、麻等,透气舒适。类似现代防晒衣的服装有两种,一种是纱衣,一种是葛衣。
鼎鼎大名的素纱襌衣便是由纱做成,质量只有49g,十分轻薄。
西汉素纱襌衣湖南省博物馆藏
“三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罗衣。四月初四日,宫眷内臣换穿纱衣。”
纱因为质量小、轻薄,尤其适合制成夏衣。纱衣外穿,轻巧又防晒,美貌与实用并存,是唐代名媛必备夏日防晒单品!
以下图片是唐代女子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细腻透明的衣料,自带防晒效果。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当然,纱衣是比较昂贵的,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穿得起。而葛衣,同样轻薄却便宜许多,是纱衣的完美平替。
早在先秦时代,许多人就会穿葛衣过夏。先秦大名人墨子就曾多次给葛衣带货,他认为,夏日穿葛衣,清爽又凉快。
夏则絺绤之中,足以轻而凊。——《墨子·辞过》
化学防晒
古代能算的上是化学防晒的,应该是美容粉了,从功能上说,古代的美容粉更像是美白防晒二合一的BB霜。
在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步就是敷粉。敷大量的粉除了能提亮肤色,也能够通过物理遮盖起到一定防晒作用,类似给脸上穿了层衣服。
在秦汉时期,铅粉开始出现,它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又名铅华。铅粉既能让皮肤细腻光滑,又有防晒美白的功能。
但后来发现铅粉有毒,常年累月地使用,不仅伤害皮肤,甚至会导致铅中毒,有丧命风险。
唐宋之后,粉的种类变得更为丰富,且配方比铅粉更温和。
宋影青粉盒
比较出名的有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含紫茉莉花秄的“珍珠粉”、滑石做的“石粉”……
其中,“珍珠粉”绝对是古代防晒粉中的王牌产品。唐朝的杨贵妃、清朝的慈禧太后都是珍珠粉的忠实用户。
清中期铜镀金刻花镶玛瑙委角形粉盒
高级一点的配方还会在珍珠粉中加入紫茉莉粉,《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曾写到紫茉莉粉,还通过宝玉之口,对它的制作使用方法及功效,特意做了详细交代:
"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
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象别的粉青重涩滞。
很显然,在曹公笔下,紫茉莉粉是名副其实的上等绿色纯天然滋补化妆品,比铅粉强上很多。
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先生在《千金方》里还记录了一种名为“玉容散”的药物,以白附子、密陀僧、白牡蛎、白茯苓、白芷等为主要成分。
外敷涂脸主治面部黧黑暗沉,专攻黑色素沉积。玉容散看起来是美白方向,其实更像是晒后修复的专业思路。
在清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里也有说道,玉容散是护肤达人慈禧太后的日常爱用保养品。
一路看下来,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其实古代好多其他护肤的面脂和面膏,基本上是用动物油配合中草药制成。
而且古人对纱的美丽质感比现在的人领会深刻,具有更高的审美品位。
现在天还是很热很晒,小可爱们出门还是要涂好防晒、穿防晒衣、打遮阳伞,戴好口罩,当下国内疫情又有了,一定要注意自身防护哦!!
我们也正好在团两款口碑防晒,TIZO2物理防晒和小白伞化学防晒。周末发货通知没写清楚,我以为囤了这么多次,也就不用多强调了,再和大家说一下,物理防晒建议卸妆,卸完后续就不要用洗面奶了,以免过度清洁,化学防晒小白伞用普通洗面奶洗干净即可~
直接戳下面图片就可以进去购买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记得点在看!分享、点赞、在看一键三连走起呀!!!*/快戳“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我玩!火火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