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效应冲击致美停打娇生,全球疫苗疑虑

导语

全球迄今唯一单剂新冠疫苗娇生,继牛津AZ疫苗之后,在全美多地陆续传出血栓个案,遭美国官方暂停使用。尽管只是建议、非强制性,多数官员也看好很快就会恢复施打,但已让民众对接种疫苗疑虑加深,即便官方一再强调,罕见血栓出现机率比走在路上遭雷击还要低。

娇生疫苗施打后出现的罕见血栓情况,目前集中在18到48岁女性,学界猜测疑似与贺尔蒙有关,且这类副作用很难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因为紧急授权前,娇生仅做完4万4千例,不足以发现问题;其次,娇生与AZ疫苗同属腺病毒载体疫苗,研究发现其蛋白很容易与血小板上的蛋白相接,确实会导致血栓和血小板低下的问题。

如今娇生疫苗停用,正对全球防疫酿成毁灭性的打击,因为保护力最高的两款疫苗辉瑞和莫德纳,产量多数被掌握在美国手里,娇生整体保护力虽仅为66%,但单剂施打且存放容易,对低所得国家来说是防疫利器,如今安全出现疑虑,专家担心,使用相同载体技术的俄罗斯卫星五号及中国国药集团疫苗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只是这两个国家的临床数据始终未曾摊在阳光下。

到底该如何看待全球大流行病下的疫苗?专家认为,在考虑风险与收益之间平衡之后,疫苗接种应该还是首选,尽管美CDC也承认,就算打满两剂号称最有效的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仍然有高达例确诊,也不乏重症死亡;牛津大学研究也说,其血栓发生率跟AZ疫苗不相上下,辉瑞执行长说,不只第三剂,未来可能每年都要比照流感注射加强针,才能彻底防范疫情反扑,同时搭配布致引发反弹的防疫措施,才是后疫情时代的最佳战略。

撰稿

李瑞玉来源

《文茜的世界周报》

01

血栓效应扩大美官方建议暂停施打娇生疫苗

CBS新闻主播:“今天上午的重大突发新闻,美国疾控中心与药品管理局刚刚发出联合声明,建议在美国暂停使用娇生疫苗。该机构表示,他们正在审查六例曾经接种该款疫苗出现罕见血栓的个案。”

如核弹般的震撼,13号从美国扩散到全世界,因为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全球唯一单剂新冠疫苗娇生,紧接在AZ疫苗之后,于全美多地陆续出现了血栓个案,其中一人甚至不幸丧命。

美FDA生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Dr.PeterMarks:“这是建议,并非强制性,而是出于谨慎考虑。”

01

美官方强调血栓案例罕见不打疫苗也会出现

几乎不需要任何通报下令,官方建议出炉后的数小时内,全美50个州已全数宣布,暂停娇生疫苗施打,即便官方说明时曾一再强调,迄今仍无直接证据表明,是疫苗施打导致血栓发生,且平均不到百万分之一的风险,比走在路上被闪电击中还要低一半。

更重要的是,你若不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后得到血栓的机率可能还更高。一份来自美国医学会JAMA的权威期刊,自去年七月起,针对名新冠住院病患进行调查,便已发现其中有16%患者,都正在与某种程度的血栓奋战。

诺斯维尔卫生系统流行病学负责人Dr.BruceFarber:“在人们过度反应并使其失控之前,我们需要不断考虑我们所做的一切,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到目前为止,(导致血栓)这个数字都非常低。”

01

罕见血栓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疑似与贺尔蒙有关

根据美疾控中心所提出的最新数据,这六名出现罕见血栓的疫苗接种者都是女性,年龄介于18到48岁之间,分别是在接种疫苗后6到13天之间出现身体不适,其中5人初始症状都是头痛,另外有4个人合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诸如感到虚弱、无法说话或理解单字;而这6名妇女中最严重的个案,是在注射后一周住院,且在逐渐恶化的头痛中,最终因脑出血死亡。

CBS记者VS布朗大学公卫学院院长贾哈:“都是女性出现这类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罕见症状的年龄层介于18到48岁之间,这代表何种意义?可能与贺尔蒙有关,我们只是了解得还不够多。”

01

同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娇生亦引发罕见血栓不意外

宾州大学流行病学家欧菲特(PaulOffit)说,娇生疫苗会出现这样的副作用,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其一是娇生为了获得美FDA紧急授权,第三期临床试验仅测试了4万4千人,其中还只有一半真正打疫苗,另外一半给予安慰剂,相较于如今全美超过7百万人真枪实弹的注射,人数足足是试验时的多倍,对照血栓不到百万分之一的发生率,确实是最初难以发现的结果。

其二,娇生与AZ疫苗制造上,同属病毒载体疫苗,先前当欧洲药品监管部门宣称,在欧洲经济区内共计出现至少起罕见静脉血栓个案时,就已有不少科学家注意到,腺病毒载体蛋白似乎很容易会跟人体血小板上的蛋白相接,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误认这是外来侵入,血小板因为有这个抗体的关系,所以会与之结合并产生较大血块,导致血栓。不过科学界迄今仍无法确认,这项技术是否是导致血栓的真正原因。

加州重症医师RogerSeheult:“事实上最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审查了许多病例。他们似乎也看到了针对血小板和该血小板因子4的抗体形成的情况,这会导致血栓形成前的状态,并且血小板含量也会降低。”

01

新冠大流行期间疫苗副作用.舆论.病毒变种间不断拉锯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娇生与AZ疫苗大规模接种下的问题,其实只是反映出人类面对大流行病,要到达群体免疫前,必然存在着副作用、舆论与病毒变种间三者的微妙拉锯,这些都是极不可预期,且往往会在你最无法预料的时刻出现。

一旦注射疫苗后出现呼吸急促、腹部疼痛、严重头痛或者腿痛,都有可能是一种警讯,预示著这支疫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血栓,绝对不能使用抗凝血剂,否则将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佛奇:“(暂停施打)应强化我们对安全有多认真的印象,所以不是把这个视为负面安全问题,应该看成是正面的事情。”

01

美停打娇生疫苗恐对全球防疫产生毁灭性打击

不过就在美官方宣布,将对娇生疫苗安全性扩大调查之际,同一时间主动暂停向欧洲供货及临床试验,已对全球防疫酿成毁灭性的打击。光是两亿剂装箱完成的娇生疫苗,明明已经送到,却无法及时帮助正面临第三波疫情延烧的欧洲,就让不少非营利组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意大利红十字会会长FrancescoRocca:“我想这肯定会拖累施打进度,当我们正在等待数百万剂疫苗的时候,但意味着疫苗接种的监控机制是有效的,如果我们需要保持谨慎,那就必须保持谨慎。”

01

美禁用娇生多国跟进中俄两款疫苗也可能致血栓

因为目前在全球流通的数款疫苗,保护力最高的辉瑞和莫德纳,产量几乎被美国紧抓在手里;娇生疫苗的整体保护力虽然仅为66%,远比不上诸如俄罗斯卫星五号或牛津AZ疫苗。

但毕竟是单剂施打,又无需低温冷链、存放容易,尤其在基础设施落后的低所得国家,是加速施打普及率的最佳利器。如今安全性产生疑虑,已使北欧国家瑞典率先宣布,全面暂停接种娇生疫苗;南非也忍痛宣布暂停施打,即便娇生疫苗是该国目前唯一可供注射的新冠疫苗;而丹麦更是开了第一枪,宣布境内将永不使用牛津AZ疫苗;更让外界忧心的是,血栓与疫苗的关联性一旦获得确认,当前全球多款疫苗恐怕都会产生安全疑虑。

兰开斯特大学病毒学家MuhammadMunir:“这也意味着来自俄罗斯与中国的卫星五号和国药集团疫苗,这些都是使用相同(病毒载体)技术的,所以也需要考虑到相同参数。最大问题在于,无论这些疫苗在哪里施打,我们实际上对这两款疫苗掌握的数据都很有限。因此,除非这些数据能够公开透明地让外界深入研究,我认为这才能提供更多线索,证明它(血栓)与技术性的关联性够高,或者整体导致(血栓)的原因就是疫苗。”

01

新冠疫苗均免不了副作用重点在减少重症与死亡

事实上,伴随新冠疫苗的全面开打,即便被视为最安全的mRNA技术,也免不了出现些微副作用。包括在香港接种辉瑞BNT疫苗后,疑似导致两名妇人下体出血流产。

以色列方面提供的最新数据也称,辉瑞BNT对抗南非变种病毒的能力稍弱,在当地已接种疫苗的人口中,南非变种的患病率,足足是未接种疫苗的八倍,而中国科兴疫苗近期公布了在多国进行的第三期临床研究结果,保护力仅为50.7%,仅比世卫公认疫苗可供大规模施打的标准高出一点点,不过其对减少重症住院及死亡的效力,分别为83.7%和%,仍被国际视为防疫武器的选择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到底这疫苗是打还是不打,还有人说是拿我当小白鼠吗?在考虑疫苗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的时候,疫苗接种还是首选,因为至少它可以防止我们的重症和死亡。”

01

疫苗政策须深思熟虑搭配不致引发反弹的防疫措施

归根究柢,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全球瘟疫肆虐下的疫苗?当CNN报导,美疾控中心已确认美国境内有高达例,虽尽数完成两剂最有效疫苗接种,仍被感染新冠病毒。

辉瑞甚至公开说,在完成接种后的一年内,很可能还要再接种第三剂疫苗;华尔街日报也指出,牛津大学最新研究称,血栓问题并非只存在于AZ和娇生疫苗接种之后,包括辉瑞BNT及莫德纳注射后出现血栓的人数,和该校帮助生产AZ疫苗后注射发生血栓的比例相距无多。一个深思熟虑的疫苗政策,搭配不致太过强硬引发反弹的防疫措施,恐怕才是后疫情时代的最佳战略。

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sz/8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