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年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其前身为年上海中医学院创办的《中医年鉴》,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年鉴》,至今已连续编撰出版36卷。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将《中国中医药年鉴》分为行政卷和学术卷两部分,行政卷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承办,学术卷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办。《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以下简称《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中医药学术成就和学术进展的综合性、前沿性、权威性、史料性工具书,也是一部属于国家历史档案性质的工具书。
中药炮制概述(续)
年,中药炮制研究领域发表论文除炮制历史沿革、饮片鉴别和临床应用综述等论文外,实验研究论文近篇,以优化炮制工艺、炮制前后成分含量的比较、饮片质量控制方法等研究为主,化学指标结合药理指标的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明显增加,色度检测等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也有报道。
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
茅玉炜等采用HPLC建立枸杞子与酒炖枸杞子多酚类成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酒炖后可提高枸杞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相似度>0.95),可以作为区分的质量指标。杨冰月等建立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的HPLC指纹图谱,36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72~0.98;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计算方法可将款冬花生品与蜜炙品完全区分开来,没食子酸、绿原酸、异绿原酸A、款冬酮等10个成分是导致两者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张语凡等采用TLC比较何首乌生品、常压清蒸、高压清蒸、黑豆汁蒸等不同炮制品样品与对照药材、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照品的斑点,与生品相比,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葡萄糖苷斑点颜色减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斑点颜色增强,可以区分常压清蒸与高压清蒸何首乌以及常压蒸制何首乌时是否添加辅料。吴喆等采用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主成分-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对云南重楼不同炮制品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红外图谱的峰形基本相似,少数特征吸收峰数目、位置和吸收强度存在差异,表明重楼经不同炮制后化学成分和含量发生了改变。李蕾等建立了11批铁屑生品的XRDFourier指纹图谱,并对6种炮制品的图谱叠加进行比较,运用K值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中Fe3O4质量分数。结果显示,生品和诃子制等6种炮制品在共有峰的数目和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且与Fe3O4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曾媛媛等建立了UPLC-MS/MS测定桑叶原药材、生品、盐炙、蒸制、蜜炙和桑枝原药材、盐炙、蒸制、蜜炙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方法。贾春燕等建立TLC定性鉴别炒茺蔚子、HPLC测定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方法,制定炒茺蔚子的质量标准为水分、总灰分,分别不得超过6.0%、8.0%、浸出物不得少于9.0%。
中药炮制毒效研究
刘莲等研究表明,狼毒氯仿毒性部位可导致小鼠粪便及十二指肠、结肠肠道含水量显著升高,并导致结肠水通道蛋白AQ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QP3、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氯仿部位的肠道毒性作用显著高于非氯仿部位;醋制后粪便含水量、十二指肠及结肠含水量均显著下降,结肠中AQPs表达趋向正常,毒性降低。高明菊等研究显示,姜汁、黄酒、蜂蜜、盐水、醋等不同辅料蒸制三七中三七皂苷含量随着炮制时间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二醇型皂苷与三醇型皂苷的比值与鲜品比较呈上升趋势;不同炮制品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明显强于鲜品,油炸三七活性明显高于其它方法炮制样品。吴紫君等比较天南星科的3种有毒中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的生品和制品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生半夏、生天南星、生白附子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5.38、21.51、39.31g/kg;而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的炮制品腹腔注射均无明显毒性表现,3种有毒中药经过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
其他
曲丛丛等采用HPLC-TOF/MS研究发现,远志中远志蔗糖酯A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到球腺糖A、对羟基苯甲酸和3,4,5-三甲氧基肉桂酸,远志蔗糖酯C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到了球腺糖A、3,4,5-三甲氧基肉桂酸、黄花远志素C和芥子酸;远志寡精A、H、J模拟炮制品中均检测到对香豆酸;远志皂苷B检测到其异构体。徐保鑫等采用HPLC-TOF/MS研究发现,远志中西伯利亚远志糖A5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出阿魏酸,西伯利亚远志糖A6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出芥子酸,球腺糖A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出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远志蔗糖酯B模拟炮制品中检出芥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3,6-二芥子酰基蔗糖模拟炮制品中检测出了西伯利亚远志糖A6、黄花远志素C、芥子酸,黄花远志素A模拟炮制后检测出了黄花远志素B和阿魏酸。彭诗涛等以颜色、质地、麻舌感、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结合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7种水溶性生物碱含量以及操作简便性为指标,以《中国药典》(年版)中的炮附片为参照,采用综合评分法从古代干热法、现代烘烤法、清炒法和砂烫法中筛选炮附子饮片。结果各指标综合评分结果为,现代烘烤法≈砂烫法>清炒法>古代干热法>药典法;现代烘烤法和砂烫法所制备的炮附子均可达到内外皆黄、质地酥脆的传统质量要求;与生附片比较,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88.9%~90.5%,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加.2%~.6%,与《中国药典》(年版)炮附片比较,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7种水溶性生物碱含量均显著增加。张雪等利用色彩分析仪对焦栀子炒制过程中的样品进行色度值测定,并利用HPLC整体图谱分析,筛选出与焦栀子炒制过程中与总色值(E*ab)高度相关的8个成分,即羟异栀子苷、6-香豆酰京尼平龙胆二糖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及峰I6、I12、C1、C2,此8种成分含量随焦栀子炒制颜色加深呈下降趋势;焦栀子炒制过程中鸡屎藤次苷甲酯、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羟异栀子苷、西红花苷-II、西红花苷-I及峰C1、C2、C4、C6、C7为含量变化较显著的10个成分;故羟异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西红花苷-II是焦栀子炒制过程中与外观颜色变化高度相关且含量变化显著的成分,可作为焦栀子质量控制的潜在质量标志物。何美菁等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加入甘草汁使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最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表明甘草制甘遂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撰稿:谭鹏李飞
审阅:陈建伟
编委简介
李飞,教授。年起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委。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炮制系主任兼炮制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主任助理,中国中药协会饮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30周年优秀命题教师等。主编(副主编)教材和专著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第二版)、图表解中医备考丛书《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与配制工》、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专论》《中药炮制学实验》等10余部。
陈建伟,博士生导师。年起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和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分会委员,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编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生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生物技术》,参编《中华本草》“NutsandSeedsinHealthandDiseasePrevention”等20余部专著。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SCI论文20余篇,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