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属于中国医学“头痛”、“头风”、“眩晕”等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气不充,髓海失养,肝肾不足,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络,血气凝滞,日久留结成块,发为脑瘤。治疗当扶正培本,补益肝肾,化痰祛瘀,祛除病邪,同时佐以息风和络、解毒抗癌。
国医大师周仲瑛验案2则
验案1
周某,男,56岁。年11月26日初诊。脑胶质瘤术后6年,4年前复发,在我门诊服用中药至今,头痛已经不显,头晕未尽除,头颈左侧歪斜已轻,发作减少,眼花,视物模糊,纳佳,大便不爽,舌苔黄薄腻、舌质黯红,脉小弦滑。证属肝肾亏虚,风痰瘀阻,清阳失用。方药如下:
制白附子10g,制胆南星15g,炙低蚕10g,炙全蝎5g,川芎10g,葛根20g,炙蜈蚣3条,土鳖虫6g,泽漆15g,山慈菇10g,漏芦15g,白花蛇舌草20g,太子参12g,麦冬10g,石菖蒲9g,制大黄5g,桃仁10g,枸杞子10g,泽兰15g,泽泻15g。日1剂,水煎服。
二诊(年12月24日):脑胶质瘤,经治病情减轻,但仍有头颈向左侧不自主歪斜,胃中冷,嗳气,大便正常,夜晚口中流涎,舌苔薄黄腻、舌质暗红隐紫,脉小滑。肝肾亏虚,风痰瘀阻,肝胃不和。上方改制大黄6g,加九香虫5g,法半夏10g,赤芍药12g,高良姜6g,制香附10g,制附子5g,肿节风20g。日1剂,水煎服。
三诊(年4月8日):右侧头部隐痛未尽除,痛在头角、后脑,头晕不清,头颈不自主左侧歪斜发作基本少见,右大腿外侧时有麻木,尿黄不畅,大便偏烂,两目视物模糊,嗳气,胃部怕冷,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脉小弦滑。风痰瘀阻,肝肾不足,气阴两伤。方药如下:
制白附子10g,制胆南星15g,炙僵蚕10g,炙全蝎5g,川芎10g,葛根20g,炙蜈蚣3条,土鳖虫6g,泽漆15g,山慈菇10g,漏芦15g,熟大黄5g,桃仁10g,炙水蛭3g,石斛10g,白花蛇舌草20g,太子参12g,麦冬10g,泽兰15g,泽泻15g,枸杞子10g,白薇15g,石菖蒲9g,法半夏10g,制香附10g,高良姜6g,吴茱萸3g。日1剂,水煎服。
四诊(年4月12日):药后病情尚属稳定,头晕有减轻,右侧头角疼痛亦减轻,头颈向左歪斜现象发作较少,间隔时间较长,视物模糊,右腿、足麻,舌苔薄黄腻中剥脱、质红隐紫,脉小滑。风痰瘀阻,肝肾阴虚。年4月8日方改熟大黄9g,炙水蛭4g,去高良姜,加黄连4g,煅瓦楞子20g,红豆杉15g,露蜂房10g,炒牛蒡子25g。另:复方马钱子胶囊,每次0.3g,每日2次。
五诊(年10月21日):近来头晕不痛,头颈不自主左歪现象发作极少,行路稍有左偏,眼花,右腿麻木,大便日行不畅、偏烂,尿有分叉、不爽,口干欲饮,舌苔黄薄腻、舌质偏暗,脉细滑。B超示膀胱璧稍厚,前列腺肥大。年4月8日方改熟大黄8g,水蛭4g,去高良姜,加煅瓦楞子15g,露蜂房10g,泽兰15g,泽泻15g。另:复方马钱子胶囊,每次0.3g,每日2次。
之后,仍以服用上方出人调理,头已不晕,肢麻亦渐有改善,病情稳定。
脑为奇恒之府,诸阳之会,位高而属阳,十四经之手足三阳经均交会于巅顶,故巅顶有“百会穴”之称。头属阳而脑属阴,阳气盛而阴邪不得入,正气虚则邪气乘虚而入,邪气入头,上入脑络,故头痛,眩晕,吐逆,甚至昏仆不知人。《类经》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为精明之府。”
本病尤与肾及肝关系密切,因肾与脑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肾精充则脑海足。由于先天不足、房劳、惊恐伤肾、久病及肾,致肾脏亏虚,脑失所养,诸邪易乘虚而入,“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息安卧”(《灵枢。海论》),且肝肾不足则水不涵木,虚风内生,与痰瘀相搏,上扰清窍,格阻脑络,脑部清阳之气失用,久而久之,发为癌肿。本病病理特点有二:其一,本病是以肝肾亏虚为本,风痰瘀毒为标,肝肾亏虚则髓海失养,诸邪可乘虚而入,风痰瘀毒热等均为化生之邪,为本病之标,临床上“本证”不一定表现得突出,有时仅仅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腰脊酸软等,而“标证”往往比较明显,如头痛、恶心呕吐、偏瘫等,故在治疗时宜有所侧重。其二,本病往往多证相兼,尤重风毒二邪,“巅顶之上,唯风独到”,故脑为清明之府,属阳中之阳,故脑瘤多与风相关,然风痰瘀热搏结,不独生瘤惠,若能致癌则必与毒邪相结,亦谓之“癌毒”,其具备伏毒的特性,隐伏、缠绵、暗耗、暴戾、多变等,一旦罹患,则胶着难解,或潜于脏腑经隧,或充斥三焦,或深人骨髓经脉,耗损正气,如此反复,则毒与日俱增,机体愈虚,终致毒盛正损、气阴难复之恶境。因此,在本病之中,风与毒两个致病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验案2
孟某,女,27岁。年3月24日初诊。因停经4个月,伴泌乳、体重增加10kg左右,用溴隐亭治疗无效,头颅CT确诊为脑垂体瘤,年11月26日行摘除手术并做化疗。目前月经逾期一个月未潮,头痛隐隐,遇劳加重,形寒怕冷,时有烘热烦躁,口千苦,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兼滑。证属肝肾亏虚,痰瘀上蒙,冲任不调。治以滋养肝肾,调理冲任,化痰活血。方药如下:
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淫羊藿10g,补骨脂10g,当归10g,鹿角片10g(先煎),鬼箭羽15g,泽兰12g,泽泻12g,海藻12g,炙僵蚕10g,山慈菇12g,白薇12g,天花粉12g。7剂。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7剂后头痛即平,怕冷、烘热明显减轻,口干苦,月经仍未潮。证属肾虚肝旺,痰瘀上蒙,冲任不调。方药如下:
炙鳖甲15g(先煎),白薇15g,泽兰15g,泽泻15g,炮穿山甲10g(先煎),生地黄12g,鬼箭羽15g,当归10g,枸杞子10g,炙水蛭4g,山慈菇15g,漏芦12g,海藻12g,川芎10g,赤芍药10g,天麻10g,蒺藜12g,苦丁茶10g。日1剂,水煎服。
继服上方约60余剂,年6月8日晨月经恢复来潮,但量少,乳胀,腰酸,腹不痛,头痛未作,寐佳。舌质红稍暗、苔薄黄,脉细弦滑。仍从肝肾不足,痰瘀上蒙,冲任失调治之。方药如下:
醋柴胡5g,赤芍药12g,牡丹皮10g,丹参15g,川芎l0g,鬼箭羽15g,桃仁10g,凌霄花10g,刘寄奴12g,炙水蛭5g,泽兰15g,炮穿山甲10g(先煎),泽泻15g,制香附l0g,昆布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2g,天花粉12g,山慈菇12g。14剂。日1剂,水煎服。
服上药3天后月经即潮,3天经尽,量少,色红不黑,头痛未发,舌苔黄,舌质暗红,脉小弦滑。药已中的,当守原法再求。方药如下:
炙鳖甲15g(先煎),炮穿山甲6g(先煎),生地黄12g,枸杞子12g,石斛12g,白薇15g,海藻15g,泽兰15g,泽泻l5g,山慈菇12g,鬼箭羽15g,漏芦12g,炙僵蚕10g,桃仁10g,天花粉12g,凌霄花10g。14剂。日1剂,水煎服。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症状表现为两个方面:①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痿常最早发生而多见;②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患者闭经或经潮量少,其因当为肝肾阴虚,以及瘀血阻滞,冲任失调所致;头痛,遇劳发作或加重,则为虚性头痛、水不涵木之征;烘热烦躁、口干苦,证明有虚火之存在。综合辨证当为虚实夹杂之候:本为肝肾阴虚,实为痰瘀上蒙,冲任失调。故治疗当标本兼顾,以滋水涵木、化痰散结、活血通经治法为组方依据。案中所用滋水涵木药有鳖甲、生地黄、枸杞子、石斛、黄精、女贞子、墨早莲、山茱萸、熟地黄、当归、天麻、蒺藜、苦丁茶、牡丹皮等;化痰散结药僵蚕、海藻、昆布、山慈菇、漏芦等,兼有抗癌消癌之功;调理冲任、活血通经药有炮穿山甲、当归、鬼箭羽、凌霄花、刘寄奴、川芎、赤芍药、丹参、水蛭、泽兰、桃仁等。
本案患者虽然已经手术,但仍有头痛、闭经症状,综合四诊资料,辨为肝肾不足、痰瘀上蒙、冲任失调,坚持据此证立法处方,守方两月余,终于获效,月经来潮,说明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守方治疗的重要性。(陈四清.周仲瑛医案赏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杜,,89-90)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
qq.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