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白如新雪的肌肤,在过去固然代表美的标准,在当下和未来,更是无法取代的美丽王道。被誉为美容终身事业的美白之道,古有古法,今有今招。随着美白理念的不断突破,与黑色素的抗争也不断进化。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旧时光里,搜索人类眷恋至今的白色情结,感受那些为“白”而发生的精彩故事。
西方美白物语
关于美白的历史,超出想象的源远流长。公元前年的古埃及,人们为了保护肌肤不受炎热、阳光的侵害,在脸上涂香粉,化妆由此产生。古罗马人将白色作为美的标准,因此沐浴大为盛行,据说人们曾经为了美白使用驴奶做面膜。而罗马暴君尼禄的妻子波皮亚Poppaea,甚至用奶油及铅白的混合物,或是牛的胎盘来治疗黑斑,这股为了美白不惜形销骨立的勇气,与现代女性相较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有史料可循的记载中,古希腊时期,女子就有了用铅白粉扑面美容的需求和做法。而事实上,“美容”一词的来源,最早就是来源于古希腊。有众神在此,佐证我们对美的追求,亘古未变。维纳斯、赫拉、阿尔忒弥斯、雅典娜……一尊尊女神虽如今以石膏雕塑示人,却依然可以在她们被凝固的脸上,看到滑脂迷人的温润。古希腊女人最常用的美容原料是蜂蜡和橄榄油,即使是平民娇妻,也懂得用醋来洗脸护肤,用以抵抗地中海的骄阳和被海风裹挟而来的盐分。
在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的威尼斯白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直到十九世纪都占据着统治地位。威尼斯白粉是由白铅制成的,当铅通过毛孔被皮肤吸收时,对人体是极其有害的,但这并没有吓倒那些追求时髦的人。威尼斯妇女为了学习或试验新的化妆品甚至组织了一个协会,法国著名美后、亨利二世的妻子凯瑟琳娜?德?美第奇也是名誉会员。十六世纪的一位僧侣抱怨说:“妇女们化妆就像往墙上涂灰和石膏,她们没有认识到,化妆腐蚀了皮肤,加速衰老,损害了牙齿,一年到头就像戴着假面具”。
在西方美白的历史之中,相比女性,男性似乎更偏爱白色肌肤。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戴耳环、搽白粉、涂口红、保养肌肤,太阳王路易十四首创戴上白色假发的风气(今天的英国及中国香港律师会在法庭戴上白色假发,正是源自这一时期的贵族传统)。到十八世纪洛可可时期,更是有史以来白皙肤色最受宠的时代,贵族们会在脸上、颈部、手上等露出肌肤的部分都扑上白粉,连头发也不放过。那时人们用于脸部、假发和手套等化妆上的花费不菲,不论男女、孩子、士兵还是修士,人人都施粉,这股潮流到十九世纪时更为突出。当时的浪漫主义对柔弱有着特殊的偏爱,于是那个时代的美人儿们纷纷追求苍白的肤色,以获得适度病态美的效果。
蔷薇是英国的国花,也是英国皇家的标记。生于高纬度、海洋气候的蔷薇花,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最钟爱的美容原材料。相传最传统的蔷薇采摘和萃取方式,是必须使用24~48小时以内授粉的新鲜蔷薇萃取新鲜原液。维多利亚在位的63年间,正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期,她一生高贵优雅,最爱白色。至去世,都坚持身着一袭白裙离开。而到了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女王在面部涂上一层厚厚的白铅粉,成了所有女士的榜样。此外,伊丽莎白用赭石与硫化汞做胭脂,她的一些侍女甚至吞食烟灰、煤灰及牛油混合物。
东方美白物语
对于日本人,白色是一种特殊的颜色,它是美的象征。日本在接触到西方文明的以前就将“白皙肌肤”作为美女的一条重要标准,白皙的肌肤除了美丽,还代表着纯洁、清澈、高贵和优雅,因而成为女性崇尚的颜色。为了保持白皙嫩滑的肌肤,年前人们就开始了专门的日常洁面和护肤活动,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古代。
在日本最古老的书籍之一《日本书纪》中可以看到关于白皙颜面(肌肤)为美的记载。据传日本神话的中心人物“天照大神”从长期隐居的天岩户中现身时,他脸部发出了耀眼的白色光芒。《日本书纪》中采用了“面白”这个词来形容,意为“颜面白皙”,着力于表现出那种神圣的美。画白脸所需的香粉于七世纪初期通过遣隋使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普及开来。
从奈良时代开始,除了采用糯米、粟、稗、麦等作物的粉来制造的香粉外,也开始使用由矿物性颜料制造的香粉。与植物香粉相比,以水银为主原料的“轻粉”和以铅为主原料的“铅白”上妆效果更好,因此上流阶层都用铅香粉,视其为高级化妆品。当时皇族的男子也用香粉化妆,武将看到后竞相模仿,化妆后出席各种正式场合,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江户时代。
回到中国,唐代神医孙思邈曾为爱美的大唐女子留下药方:“取白芷、白术、白蔹、白茯苓、白藓皮、白附子、川芎、薏米、白芍,每次约四五钱,煲水洗面部黄黑的部位,能改善肤色。”到了明代,医学著作《医学入门》中记载了“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本来是治疗伤寒虚烦的,但后被发现,还适于因气血虚寒而导致的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等,直接的疗效就是美白。到了后期的宫廷七白方,许国祯《御药院方》记载,御医们将白芷、白芨、白蔹、白附子、白术、白茯苓和白僵蚕等七个白字头的中药,研磨成粉,供后宫佳丽们敷面美白。
唐朝杨贵妃白如凝脂、雍容华贵,李白的《宫中行乐词》有云,“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据考,这是李白醉酒后应唐玄宗之召,作诗咏叹杨贵妃。这个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女子,从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的美肤诀窍,恰恰是摒弃浓妆艳抹,只是轻着粉黛。中国唐朝的美容颜料多含铅、汞等原料,长期使用,会留下色素的沉淀,加速老化。除此之外,她还常泡温泉美容和荔枝食补。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希望留住美貌和青春的愿望几乎和她掌控朝廷的野心一样大。而她攻于美白的手段更是多样,主要采用的是繁琐但拥有奇效的植物和食物美容法。用杏仁、滑石、轻粉制成杨太真红玉青。施之十日,面色如红玉,白中带润。杏仁有丰富的苦杏仁油,滋润皮肤。轻粉抑菌,滑润利窍。三药合用,可去垢润肤,避免传统美容物中铅、汞的危害。白蔹、白芷、细辛、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白扁豆、薏仁、檀香、防风、白丁香、珍珠粉、薄荷是她常用的美白原料。而食疗方面,她常食炖雪蛤膏、胎盘素、薏米煲瘦肉汤,内外兼修,润白肤色。
(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东方美成就美丽悦动生命美丽资讯尽在东方美点击下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