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来源:
动物类中药的药材主要有三种不同来源:动物的全体入药,如全蝎、蜈蚣、僵蚕、水蛭、冬虫夏草、守宫、白花蛇、地龙、九香虫、斑蝥、土鳖虫、虻虫、蛴螬等;动物的某一部分或脏器入药,如牡蛎、海螵蛸、蝉蜕、鸡内金、羊肝、紫河车、穿山甲、龟板、鳖甲、水牛角、羚羊角、虎骨、鹿茸等;动物的直接产品或加工产品入药,如牛黄、麝香、鸡子黄、蜂蜜、阿胶、蚕砂、五灵脂、露蜂房等。
2 特点:
动物类中药大多为血肉有情之品,含大量蛋白质和多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而毒性常在炮制和使用过程中被氧化而消失。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动物类中药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解痉止痛、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激素样作用等。如:全蝎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粘附穿膜,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实现的。又如,鹿茸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并可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饮食,降低肌肉疲劳等。
3动物类药材分类:
动物类药材种类多,功效范围广,具有祛风解痉、通络止痛、解毒消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多种效用
4临床应用介绍:
4.1常用方剂
4.1.1加味过敏煎:防风12g五味子15g乌梅12g甘草9g银柴胡10g僵蚕9g蝉蜕6g
本方是笔者在当代名医祝谌予的过敏煎基础上加僵蚕、蝉蜕而成。
主治: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尤其对偏有热象者更佳。如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用桂枝汤;兼鼻炎者,加白芷,菖蒲、辛荑、细辛、生地、苍耳子;过敏性紫癜,加藕节、血余炭、荆芥炭,旱莲草、仙鹤草;哮喘加莱菔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杏仁;荨麻疹,属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属风热者,加菊花、银花、薄荷,热毒甚者,加连翘、银花、蒲公英、丹皮。
4.1.2蝎蜈解毒汤:全蝎9g蜈蚣3条冰片3g连翘15g炒大黄9g黄柏15g苍术12g丹皮12g菟丝子20g
用法:上药共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一日换药一次,要保持药物湿润(如干燥时可用凉开水渗湿即可)。如局部疼痛剧烈,可将药末用利多卡因与香油共同调敷。
主治:带状疱疹。表现为患处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皮损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常伴有局部疼痛剧烈,好发于胸、胁、腰部,也可见于头面部。
4.1.3水蛭当归四逆汤:水蛭12g(焙干研末,分6次冲服)当归12g细辛5g赤芍10g桂枝12g木通9g大枣3枚桃仁6g红花5g川芎6g香附12g
本方是笔者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加水蛭、桃仁、红花、川芎、香附而成,以加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作用。
主治:寒瘀经络所致的痛经、经闭、肢体厥冷疼痛等。如用治肢体厥冷疼痛,麻木者可加炮穿山甲。
4.1.4牵正散:全蝎白僵蚕白附子各等分。本方出自《杨氏家藏方》,功能祛风化痰,通络。
主治:中风面瘫。表现为口眼歪斜甚或面部肌肉抽动者。
4.1.5鳖甲煎丸:鳖甲、鼠妇、蛰虫、阿胶、蜂巢、蜣螂、乌扇、黄芩、柴胡、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苇、厚朴、牡丹、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赤硝、桃仁
本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方中用到了大量的动物类药,可以说,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是他应用动物药之典型。
主治:原文用治“疟母之胁下痞硬有块”,现多用于肝硬化、肝肿大属血瘀者。后世同类处方都是在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来。
4.1.6大黄蛰虫丸:蛰虫、虻虫、水蛭、蛴螬、黄芩、桃仁、大黄、芍药、杏仁、地黄、干漆、甘草
本方亦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文用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现主要用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脑血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慢性白血病等辨证属瘀血内停者。
4.1.7益肾蠲痹丸:全蝎、蜈蚣、蜂房、地龙、乌梢蛇等。本方是当代名医朱良春多年应用动物类中药之经验方。
主治:骨关节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4.1.8复肝丸:
a.紫河车20g土鳖虫24g炮山甲24g郁金24g三七12g鸡内金(生)18g姜黄18g红参须20g
b.虎杖、石见穿、蒲公英、糯稻根各g
用法:上方a共研细末,以b煎汁为丸,每服3g,一日三次,一月为一疗程。
本方是朱良春用治肝硬化之经验方。
4.1.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大枣、生姜、龙骨、牡蛎、甘草。本方出自《伤寒论》,功能调和营卫,潜阳收敛。
主治:阴阳失调,虚阳浮越之遗精、梦交、少腹弦急、下腹觉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或诸芤动微紧。笔者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之心悸、失眠,以及青少年手淫引起的遗精、盗汗等,效果良好。
4.1.10桑螵蛸散:桑螵蛸、龙骨、龟板、远志、菖蒲、人参、茯神、当归。本方出自《本草洐义》,功能调补心肾、固精止遗。主治:心肾两虚之小便频数,或遗尿、滑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