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每周学穿山甲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芥

穿山甲

凉性

入肝经、胃经。

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

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

《名医别录》: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

《日华子本草》:凉,有毒。治小儿惊痫,妇人鬼魅悲泣,及痔疮、恶疮、疥癣。

辄筋穴

足少阳胆经

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主胸中暴满不得卧,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呕吐宿汁,吞酸。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半夏

温性

入脾、胃经

有毒

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

热痰烦渴者忌用,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临床应用时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反川乌、草乌、附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日月穴

胆募穴;神光穴

足少阳胆经

募穴,交会穴(足少阳、足太阴)

收募胆经气血。

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

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斜刺0.5~0.8寸;可灸。

天南星

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南星;虎掌;鬼蒟蒻;半夏精;鬼南星;蛇木芋

温性

辛;苦

入肺经、肝经、脾经。

有毒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

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名医别录》:微寒,有大毒。除阴下湿,风眩。

京门穴

气府穴;气俞穴;肾募穴

足少阳胆经

募穴

健腰,利水,消胀。

主肠鸣,小肠痛,肩背寒,痉,肩胛内廉痛,腰痛不得俯仰久立,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水道不利,溺黄,小腹急肿,肠鸣洞泄,髀枢引痛。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季胁部。艾条灸5-15分钟,京门穴艾炷灸3-5壮。

白附子

白附片;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温性

归胃、肝经。

有毒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本草纲目》:白附子为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楚国先贤传》:孔休伤颊有瘢,王莽赐玉屑白附子香,与以消瘢。

带脉穴

足少阳胆经;带脉

交会穴(足少阳、带脉)

健脾利湿,调经止带。

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瘈疭,月事不调,赤白带下。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脐处。

直刺1—1.5寸;可灸。

芥子

白芥子;黄芥子;芥菜子;青菜子

温性

归肺经。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五枢穴

五枢穴

足少阳胆经;带脉

交会穴(足少阳、带脉)

调带脉,理下焦。

主痃癖,大肠膀胱肾余,男子寒疝,阴卵上入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里急瘛瘲。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1、直刺0.8-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腹股沟部;2、向外阴部斜刺1.0-1.5寸,酸胀扩散至耻骨联合及外阴部。灸法:艾柱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气血不和

曹仁伯医案论

气血不和

阳络伤,血外溢,溢之后,脉宜静。此乃脉细而数,数则为热,细则阴亏。所以气息短促,胸臆隐痛,面色痿黄,语言无力,小水清白,大便漆黑,心悸少寐,气逆或闷。动则火升,倦则阳举,无一而非虚阳上扰,阴血下虚,气不归源之象。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即是寒,不足之气反见有余,此非真火,乃是虚寒。阴不恋阳,血难配气。欲降其气,必须补阴,不言而喻。拟方请政。人参五味子燕窝枇杷叶苡米橘红石决明玉竹冬瓜子川贝母麦冬茯苓。胸胁闷痛,比之午间大减。良以上焦瘀血渐从活动而清,所进养阴利肺法似属合宜。然气息之短促未长,火升心悸,口燥颧红,脉细,仍数阳气外露,阴血内亏。若能呼吸调和,即是其旋元吉。请政。人参五味子麦冬白芍苡米橘红石决明茯苓玉竹冬瓜子阿胶丝瓜络接服方大生地麦冬北沙参茯苓甘草枇杷叶阿胶石决明百合败龟板燕窝白芍骨皮玉竹茯神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

大象中医大象医友会

刘××,女,10岁。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此种情况属于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的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3克桂枝5克白芍5克生姜3克大枣4枚生石膏6克炙甘草3克玉竹3克服一剂,得微汗出而解。

解说:本案患女的临床表现与上案基本相同,都是发热恶寒一日之内发作数次的类疟证,但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而反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是因为其舌质红,反映表邪有入里化热的趋势。张仲景说:“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历代不少注解伤寒论的医家认为“此无阳也是指亡阳而言,而不知本条所说的“无阳”是指邪气欲离于表而言。成无己曾说:“表证罢为无阳。这是因为伤寒脉象一般为浮紧,脉象由浮紧而变弱,则反映了寒邪将要离开肌表而有人里化热的趋势,所以不用单纯辛温的麻桂合方而用辛温之中兼有石膏另加玉竹辛凉清热滋液为治。(刘渡舟医案·类疟案)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各家论述

《金镜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古方选注》:桂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二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一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图文编辑

格物学社学术创新部

图文排版

王幸图文审核

曹津宁责任审核

格物学社信息部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症状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pz/2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