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一提起中成药,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六味地黄丸,再或者是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其实,六味地黄丸最开始是宋代医家钱乙用来治疗小儿病的,并不像现在应用这么广。有一个中成药成方要比六味地黄丸早得多,出自著名的《伤寒杂病论》,由八味药物配伍而成,当时用来温补肾阳,但现在的名气却没有原来那么大了。
这个中成药就是八味丸,也叫八味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很多医家特别擅长用八味丸来帮助人们抵抗衰老,把它当做“返老还童”的药方。
在张问渠编著的中医著作《抗衰老妙方》中,将八味丸拿来作为全书第一方。很多老年患者就是用了这个药,摘掉了多年的老花镜。“大夫,这药真妙啊。不知怎么的,最近老花镜对我反倒成累赘了,是不是因为我经常服用八味丸的缘故?”临床上经常听到患者诉说这类令人振奋的话。
所谓衰老,简单说就是机体变硬。血管和肌肉变硬,最早的人从二十多岁就能发现血管硬化的迹象。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肌肉也因减少了富有爆发力和弹性的肌纤维,逐渐经受不住剧烈运动。八味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变硬的趋势。在临床应用八味丸时,患者通常除了眼疾之外,多半还有身体的其他不适。例如疲劳、腰痛、肩膀发硬、手足发冷、夜间尿频、难以入睡、便秘难愈等问题。服用八味丸治疗眼疾的患者往往连这些不适症状一起治好了。
八味丸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八味中药组方而成。分别是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
附子分为白附子与黑附子。白附子是在生附子上撒生石灰,干燥后而成。黑附子是将生附子经过盐水浸泡,蒸制和干燥而成。附子生用有毒,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炮制后毒性被克制,而且能使衰竭的新陈代谢功能“复活”,具有强心、镇痛作用。八味丸中属附子作用最大。
牡丹皮是牡丹花植株的根皮,有净血、镇痛、镇静和解热作用。在汉方药中,牡丹皮以活血化瘀著称。
地黄是植物地黄的根经过干燥制成。原状阴干的叫干地黄,泡酒上锅蒸的叫熟地黄。八味丸使用的是干地黄。地黄一直被用作补血、强壮、解热、止血药,广泛用于贫血和体质虚弱者。不过有记载地黄容易腻胃,所以胃弱者禁服。
山茱萸味道酸涩,自古以来山茱萸泡酒被当作滋补强壮剂服用。医者一直把山茱萸当作滋补肾虚(泌尿、生殖器等系统的功能衰退)或治疗老年尿频、腰痛等症的药物使用。
山药大家都很熟悉,一直被用作滋补强壮药,还有止痢和健胃的作用。
茯苓在日本称作松块,是一种利尿药,主治浮肿、糖尿病、淋病等。从其功效来看,与其说是利尿,不如说是调节体内水分为宜。
泽泻也是著名的利尿药,主治排尿异常、胃内停水、喉咙干渴等症。
桂枝气味芳香,可引导诸药。其与茯苓、附子相配,功效更强。可治疗新陈代谢异常,消除浮肿。此外还能当作芳香健胃剂、镇痛剂、镇静剂、解热剂等使用。
以上是构成八味丸的几味药,归纳起来:
1.附子可复活衰退的新陈代谢;
2.牡丹皮调节血液循环;
3.茯苓、泽泻治排尿异常;
4.地黄、山药、山茱萸能滋养、强壮、壮阳;
5.桂枝有镇静的功效。
有人说八味丸对肚脐眼以下的疾病最管用。事实上,八味丸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尿频、前列腺肥大、腰痛等症确有显著疗效。
刚开始服用八味丸时,个别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1.胃脘部不舒服
2.没有食欲
3.眩晕
4.虚火上炎
5.出现荨麻疹
这可能是药不对症导致的,八味丸虽然是中成药,作用没有汤药那么大,但也属于中药,需要辨证应用。如果本来就是热证,那用了这个补药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张问渠是医珍堂特聘中医内科专家,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各种老年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除八味丸外,他还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进行方剂的调整。由于在中医内科方面的卓越贡献,张问渠多次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学讲课。
张问渠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学生合影
年11月15日,受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之邀,张问渠第三次为硕士研究生讲课,深受好评。明年即将第四次赴港讲学。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抗衰老妙方》,张问渠著。
专家介绍
张问渠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导师,兼新加坡客座教授
专业擅长:从事临床五十余年,擅长内科、妇科、皮肤科、肿瘤.主治对冠心病心肌梗死防治pcl再狭窄;对颈动脉斑块防治再狭窄、糖尿病、肿瘤(肝、肺、胃、乳腺瘤等)胃病、肾病、哮喘、鼻窦炎、痛风、肝炎、内分泌失调(色斑、黄褐斑、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忧郁症及性功能减退等疑难杂症.曾多次给中央领导诊病,深受好评。
出诊时间:周日上午
预约时间:周一至周日09:00-17:00
预约-/(请提前拨打电话预约)
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