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白附子Báifùzǐ
中药图鉴
白附子原态
白附子药材
来源
《中药志》
别名
野半夏、犁头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红
英文学名
TyphoniumgiganteumEngl
药用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甘肃、湖北。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用硫黄熏1~2次,晒干。或用白矾、生姜制过后用。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胃、肝经。
功效
祛风痰,定惊搐,止痛,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
1.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本品辛温燥烈,善祛风痰而解痉止搐,是治疗风痰证的常用药。治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常与全蝎、僵蚕等同用;治风痰壅盛之惊风、癫痫,常配伍半夏、天南星;治破伤风,可与防风、天麻、天南星等药同用。2.痰厥头痛,偏正头痛。本品辛散温通,性锐上行,善逐头面风痰,又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常用治肝风夹痰上扰头痛、眩晕,偏正头痛等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头风痛,可与白芷配伍。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治瘰疬痰核,可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可磨汁内服并外敷,亦可与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一般宜炮制后用;研末服0.5~1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方剂举例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胆碱,尿嘧啶,粘液质,并含白附子凝集素。2.药理作用:生品及炮制品均有显著祛痰作用,β-谷甾醇有镇咳祛痰作用,但无平喘作用。生、制品对巴比妥均有协同镇静催眠作用,还有抗惊厥、抗破伤风作用。对结核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煎剂或混悬液对实验动物关节肿均表现较强的抗炎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乙醇液对S腹水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3.临床研究:有报道用本品配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守宫、麝香粉,制成膏药,外敷结核病灶对应体表部位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治肺结核例,总有效率为96.1%。结果显示对浸润型、血行播散型疗效较好,并认为本品有促进肺部空洞闭合的作用(山西中医,,4:34)。4.不良反应:误服、过量服用本品,可出现口舌麻辣,咽喉部灼热并有梗塞感,舌体僵硬,语言不清,继则四肢发麻,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流涎,面色苍白,神志呆滞,唇舌肿胀,口腔粘膜及咽部红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本品经生姜、矾水炮制前后,毒性无显著差异,煎煮后,麻辣感消失或降低,但毒性并不降低。禹白附中毒后,除洗胃、导泻外,还可以生姜汁和白米醋含漱,然后内服适量,或以生甘草50g嚼服,20分钟后用锡类散外吹咽部,也可以黄芩、黄连、石膏等配伍煎汤内服。
附药
关白附Guānbáifù
白附子之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但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evl)Raip的干燥块根,称关白附。至于天南星科的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不明确。虽然两者在祛风止痉、散结止痛等方面功能相似,但禹白附毒性相对较小,又能解毒散结,现已作为白附子的正品广泛应用;而关白附毒性大,功效偏于散寒祛湿止痛,现已较少应用。
版权声明:
文字材料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学》教材,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白癜风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