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导读:解语丹,出自《永类钤方》卷十一。主治中风不语。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中风,脑梗死,脑栓塞,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涎唾溢盛;心脉闭滞,不能言。
方歌解语南星甘木香,白附远志天麻菖,全蝎羌活一并入,中风不语自然康。
神仙解语用天麻,远志菖蒲白附佳,僵蚕全竭南星配,羌活木香与辰砂。
组成白附子(炮)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去毒,酒炒)羌活僵蚕各30克木香15克牛胆南星30克辰砂(研细)量用为衣
用法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次服20~30丸(6~10g),不拘时候,生姜、薄荷煎汤送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各药按比例酌减。
功效熄风,化痰,开窍
主治心脾中风,风痰阻络,言语蹇涩,舌强不转,半身不遂,涎唾溢盛;及疗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不能言。脉弦或滑。
方解
此方所治是以语言蹇涩,舌强不转,或不能言为主证,是舌窍病变,是心包经脉挛急与津气壅阻的综合反映。因其痰浊阻塞脑外腔隙,压迫神经,通于舌本经脉挛急,遂见语言蹇涩而舌体转动不灵;津行不利,壅滞为涎而口中涎溢。至于口不能言,是因津气不通;津气不通,是因经脉挛急;经脉挛急,是因风邪入中,理亦相同。治宜祛风解痉,豁痰开窍法。
风痰入络,治宜祛其外入风邪,解其经脉强急,化其壅滞之涎,通其脉络闭阻。故方用羌活祛风解痉,南星、白附子、僵蚕、全蝎、天麻息风解痉,这一组药能呈祛风解痉功效。南星、白附子擅长祛痰,远志、石菖蒲长于开窍,木香疏畅气机,辰砂宁其神志,这一组药旨在流通津气,开其闭塞,使风邪得祛,痉挛缓解,痰涎豁除,津气流通,诸证庶几可以缓解。用生姜、薄荷煎汤送服,一可增强羌活疏风功效,二可借助生姜制其南星、白附子毒性。诸药性温,是故南星制以牛胆,变温为寒,以免诸药助热,皆有所取。
运用此方应该注意三点:
①病机。此证是因风致痉,因痉导致津气流通不利,脑外腔隙闭阻,反映了组织结构与基础物质同时发生病变。
②治法。本方是祛风解痉、豁痰、开窍并举,照顾到了固定的组织结构和流通的基础物质两个方面,与单从气血津液盈虚通滞施治之方有所不同。
③药物选择。方中羌活既能祛风,又能解痉;南星、白附子既可解痉,又可祛痰;远志、石菖蒲既可祛痰化湿,又可开窍,都是一药两用。
临床以语言蹇涩,不能言,舌强不能转动,流涎,是使用本方指征。但以无热象为宜。此证实属中风偏瘫兼见证象,所以可用此方治疗偏瘫。
加减用药
病邪偏于脾者,可加苍术、半夏、陈皮;病邪偏于心者,可加珍珠母、琥珀;病邪偏于肾者,可合地黄饮子加减: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热痰;兼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者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者,加天花粉、天门冬养阴润燥;肢体偏枯不用者加黄芪、当归、山萸肉补肾益精;血瘀加桃仁、红花各、地龙;痰涎雍盛加半夏、陈皮、竹茹;阴虚阳亢加枸杞子、生地黄、生石决明;便秘者加大黄、芒硝;肢体麻木者加姜黄、桑枝、鸡血藤等。
附
不语之证,清代名医程钟龄论分心,脾,肾三经之异,因痰迷心窍者,当清心火,用牛黄丸,合神仙解语丹。因风痰聚于脾经者,当用导痰汤合神仙解语丹。若因肾经虚火上炎,而不语者,当壮水之主,用六味加远志石菖蒲。若因肾阳虚寒厥逆而不语者,当益火之源,用河间地黄饮子,故地黄饮子治舌强不语,足废不行者,以桂附益火之源,入地黄之阴以释阳,与肾气丸同意而能平补肾气阴阳,所不同者此方意在治入脏之寒风而矣。
同名方
一、神仙解语丹
《妇人大全良方》卷三。
白附子(炮)石菖蒲(去毛)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天麻全蝎羌活白僵蚕(炒)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30克木香15克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20~30丸,薄荷汤下。无时候。
二、解语丹
《永类钤方》卷十一。
白附子(炮)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去毒,酒炒)羌活僵蚕各30克木香15克牛胆南星30克
上研细末,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30丸,薄荷汤下。
心脾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三、解语汤
《简易方》
附子(炮)防风(去芦)天麻酸枣仁(炒)各30克羚羊角屑官桂各22.5克甘草(炙)羌活各15克
上为粗末。每次15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入竹沥10毫升,再煎三两沸,温服,不拘时候。二滓再煎服。
温经通络,熄风开窍。
中风客于心脾二经,舌强不能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气不清。
方论选录
神仙解语丹为《证治准绳》方,又名解语丸,由白附子、胆南星、石菖蒲、白僵蚕、远志、天麻、全蝎、羌活各30克,木香15克组成,诸药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薄荷汤送下20-30丸。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亦载有解语丹,为神仙解语丹去僵蚕而成,其功效大致相似。神仙解语丹取白附子、胆南星化痰开窍;天麻、僵蚕、全蝎熄风通络;木香辛香醒神;菖蒲、远志引诸入心;尤妙在用羌活入督脉而贯通百脉,以开心音,《医学心悟》谓其“能治贼风失音不语”;薄荷汤送服,取其辛凉芳香,清利咽喉,开通声道,具有向导之义;诸药相配,共奏熄风通络,化痰开窍,安神开音之功。临证每取此方出入,治疗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所致的失语,颇验。
医案精选
中风失语
某女,60岁。初诊日期:年5月。去年脑中风,今年4月又一次中风,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手力尚可,主要表现为语言不流畅,语言不清,舌质淡红苔白脉细。血压/60mmhg,上肢有麻。
处方:全虫6g,白僵蚕15g,地龙15g,石菖蒲15g,郁金10g,法半夏10g,陈皮15g,制胆星10g,茯苓15g,瓜蒌15g,竹茹10g,薏苡仁15g,浙贝15g,黄芩15g,银花15g,地鳖虫15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30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
二诊:语言较前吐字清,较前流畅,右侧肢体活动改变,大便1周2-3次,舌苔中后黄腻,脉细弦。
处方:天麻15g,全虫6g,法半夏10g,陈皮15g,茯苓15g,制胆星6g,石菖蒲15g,远志15g,郁金10g,麦冬10g,浙贝15g,竹茹10g,太子参15g,灯盏花1袋,红芪1袋,薏苡仁15g,黄芩15g,黄连6g,丹参15g,当归15g,红花10g,甘草6g。
按:患者4月份因复发中风治疗,现见肢体活动不利,语言难出,神识清楚,当属于中风之恢复期合后遗症期。视诊患者形体偏胖,精神尚可,形胖则多痰浊,患者语言蹇涩,吐字不清,且语声断续,须由其儿子代述病情,多考虑痰浊阻滞脑络,观其脉症瘀、火不显,从患者整体的精神状态虚证也不显,惟痰浊阻络突出,故当化痰活血通络。叶氏云:“舌蹇,都有根蒂有亏之症”,根蒂者,乃指肝肾之阴不足也。故佐以枸杞子、山茱萸补肝肾之阴。因痰浊郁久易化热,故稍佐以清热之黄芩、银花,防病之传变。从发病情况来看,4月份再次发作,恰逢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脑络,环绕耳后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液无以营养四末,故指端为之麻木。患者素体痰盛,因春木司升,内风引动,故发为中风,中风急性阶段经过及时治疗,渐入恢复期,此期当以化痰通络为主,佐以熄风。主方为解语丹合涤痰汤加减,以熄风化痰开窍。
中风失语脑梗死陈某,男,78岁,
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脑梗死而中风。现症: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终日昏昏欲睡,兼尿频,尿失禁。诊见口角流涎,舌苔黄滑腻,脉滑。
辨证:风痰阻窍。
治法:祛风化痰开窍。
处方:石菖蒲30g,法半夏15g,胆南星6g,全蜗6g,晃活10g,制白附子5g,野天麻20g,炙远志10g,山茱萸20g,肉苁蓉30g,巴戟天20g,甘草6g,生姜3片。10剂,水煎服。
二诊:诉语涩,吞咽困难已减,但嗜睡较显,仍尿频,尿失禁。诊见舌苔薄黄腻,脉滑。继用解语丹加味。
处方:石菖蒲30g,法半夏15g,胆南星6g,全蝎8g,僵蚕10g,羌活10g,制白附子5g,野天麻20g,肉苁蓉20g,炙远志10g,山茱萸20g,巴戟天20g,广木香4g,甘草6g,生姜3片。15剂,水煎服。另:鲜竹沥5盒,每天口服2支。
三诊:诉情况好转,已能说话,尿失禁显减,但仍神疲嗜睡。诊见舌苔白滑,脉滑。继用上方加淫羊藿10g,小海龙10g。10剂,水煎服。
四诊:诉情况好转,言语较前清晰,已无尿失禁,但仍尿频,精神疲倦。诊见舌苔白滑,脉滑。拟改用地黄饮子加减。
处方:熟地15g,石菖蒲30g,茯苓15g,麦冬12g,五味子6g,全蝎6g,地龙10g,肉苁蓉20g,炙远志10g,山茱萸20g,巴戟天20g,石斛10g,野天麻20g,天竺黄10g。15剂,水煎服。
五诊:诉精神好转,言语较清晰,尿频改善。诊见舌苔白滑,脉滑。继用地黄饮子加减,10剂,水煎服。
按:《医学心悟?中风不语辨》曰:“不语有心、脾、肾三经之异。”此患者以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嗜睡、遗尿为主证,当属脾、肾二经之不语,故先以解语丹加法半夏、生姜、竹沥涤除脾经之风痰,后用地黄饮子补肾开窍化痰,故而显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