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草药毒性小,或者无毒,其实大错特错。很多中药,只需要几毫克就能致人死地。
是药三分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毒中药材72种,其中大毒10种,有毒38种,小毒24种。有毒品种占总数13.1%。 不少人认为中药为“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其实,不仅有些中药有毒性,还有致癌性。
很多人乃至医生都把六味地黄丸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而根据研究,其中六味之一的泽泻就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目录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狠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钩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罗花,柴胡,厚朴,独活等。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水蛭等。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中草药引起肾损害可能的机制
1.中草药的肾毒性作用:如木通、雷公藤等过量使用可直接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轻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重者发生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中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某些中草药可作为过敏物质,进入体内导致全身过敏,从而引起局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其肾组织中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血尿及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中草药诱发的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中草药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使其释放某些炎症趋化因子及生长因子,从而导致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纤维化,也可能是中草药直接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或者使其活性提高而导致间质纤维化。4.中草药损害血管壁:有人认为中草药最初可能损伤肾脏小血管壁而引起肾缺血,特别是间质细胞的慢性缺血,最终致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5.致溶血性反应对肾功能的损害:海马、独活、水蛭、蜈蚣、皂荚是引起患者发生溶血性反应而加重肾功能的损害。
肾毒性的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中草药对肾的损害,应重视其预防措施,加强中草药用药知识的科普宣传,消除“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等观念,以引起临床工作者及患者对合理使用中草药的重视。不轻信民间传方,如民间流传鱼胆可清热、明目,故常见报道生鱼胆吞服引起包括肾功能损害在内的多脏器损害,避免用雄黄煎煮食物的习俗等。使用质量好的中药,不用有污染的中药,如生蜂蜜,蜜源来自雷公藤、钩吻等有毒植物之花,则可致毒;或中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过多,亦可污染药物。由于某些中药外形相似,易造成混淆,如将相思子误认为赤小豆服用,对易引起误服误食的有毒中草药,应说明其毒性,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部分中草药超量服用,则会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如木通,药典记载用量为6~9g,益母草用量15~30g,而报道服用木通、益母草引起肾损害、ARF者,用量多在60~g,且反复多次使用。因此,应控制剂量及疗程,避免随意改变药量、剂型及服法。
在煎药中,部分中草药有特殊的煎煮时间要求,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则毒副作用越强,煎药器具不当,也是致毒途径之一,如应避免用铝锅、铁锅煎药。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用某类中药时,应了解所含药效成分的排泄半衰期及其体内过程。
对有蓄积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少量,间断服药的方法,减少蓄积中毒的可能,含金属矿石成分的中药一般排泄极为缓慢,不但一次用量需要严格控制,若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易蓄积致肾损害。
了解病人的肾功能,熟悉具有肾损害作用的中草药品种。若应用肾毒性很强的中草药,事先应作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服药期间进行监测,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对孕妇、老弱、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草药。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对肾脏有毒性甚至诱发肾衰竭的中药,同时经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也发现了一批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中药。使用中药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或引起不可逆的肾损害。
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黄芪可以抗自由基,对肾病综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改善动静脉瘘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口服黄芪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并有利尿作用,还可使肾病鼠血浆蛋白达到正常范围。
目前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及肾衰的防治。冬虫夏草传统认为冬虫夏草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瘀的作用。其化学成分中含有19种氨基酸、糖和醇类、核苷类及钾、钙等15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B12、C及有机酸等。有人观察28例西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肾衰,每天加用冬虫夏草4.5~4.6克,煎汤连渣服,平均治疗2~6个月,血肌酐、尿素氮值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提高。
目前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疗效可靠。但尿量少,血钾高者应甚用,因冬虫夏草富含钾离子。柿叶具有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可抑制细胞免疫和抗体生成,其毒性极小,与类固醇相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多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性别、个体敏感性有关。当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引起肾损害。因此,应尽量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非用不可时应小剂量,短疗程,或进行炮制以减少马兜铃酸的含量。
具有肝毒性的中药
植物药: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川楝子、金不换、千里光、望江南子、昆明山海棠、乌头、大黄、五倍子、地榆、虎杖、柴胡、款冬花、番泻叶、苦参、山豆根、巴豆、鸦胆子、麻黄、细辛、石菖蒲、野百合、薄荷、天花粉、防己、贯众、石榴皮、土茯苓、土荆芥、火麻仁、艾叶、栀子、白屈菜、白果、半夏、石蒜、四季青、山慈菇、合欢皮、夹竹桃、肉豆蔻、苍术、泽泻、相思子、蚤休、槲寄生、桑寄生、芫花、大白顶草、常山、蒲黄、青黛、叶下珠、鸡骨草、甘草、肺叶草、缬草、延胡索、黄芩、决明子、补骨脂等。动物药:熊胆粉、鱼胆、蛇胆、蛇毒、斑蝥、蟾酥等。 矿物药:雄黄、朱砂、自然铜、胆矾、砒霜、铅丹、密陀僧等
日常五种不适合长期服用的中药
银杏叶用其泡茶偶尔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口干、舌燥、胸闷、胃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腹泻等副作用,有过敏史的人要慎用。胖大海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而且,饮用胖大海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老年人及脾虚者更应慎用。甘草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增多症,肾病患者必须慎用甘草。草决明对视神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还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及收缩子宫、降压、降血清胆固醇的功效,对防治血管硬化与高血压有显著效果。但同时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野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够疏风明目,清热解毒。饮用野菊花茶后,少数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等消化道反应,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饮用。
能适当长期服用的6种补益中药
枸杞子《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冬天四肢不温的可以每天嚼食十五粒枸杞。黄芪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气虚的人可以拿黄芪泡水喝。三七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坚持服用三七还可以美容淡斑。当归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熟地黄是由于地黄加黄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温,功能滋阴补血。《本经》有“填骨髓,长肌肉……久服轻身不老”的记载。《本草经疏》誉其“补肾家之要药,益阴之上品”。故“凡脏腑之不足,无不可得其滋养”。现代研究证明:地黄有显著的强心作用,特别是对衰弱的心脏,其作用更明显。如果有血热的症状可以把熟地黄换成生地。
52种致癌植物包括
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桕、乌桕、圆叶乌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会尽快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