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jc/181126/6670968.html
时间:年10月11日晚6:30-8:40
主讲人:柯召民助教:潘洋、王军丽
参与学习同学:刘红景、赵惠华、谷艳丽、毛菊、许秀英、宣益红等61人。
一、授课内容纪要
1.诵读经典原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六》条辨的前半部分
2.简要回顾《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中提到的方剂
柯大哥分享假期亲历案例
症状:因生气导致胸闷、胸痛
初步判断:胸痹;
初次用药:桂枝人参汤
初步结果:症状没有缓解;症状增多到手脚麻、抽筋,渐至昏厥,脉沉,手慢慢变凉,很危急
二次用药:茯苓四逆汤
用药过程:生附子煮了大概八分钟就开始用药,边煮边用,没有发现生附子中毒现象,用药效果不错,手脚慢慢回暖。
四逆汤在危急时不用煮很长时间,要快速给病人喝,边煮边喝,边喝边煮。
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太阳伤寒,经输不利的证治。
经脉是气血的通路,太阳表邪不解,经脉受邪,气血运行不畅,经输为之不利,因而出现项背强几几的证候。如果筋脉拘急,反见汗出恶风等证,则为太阳病中风无疑,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若项背强几几,无汗而恶风寒的,则为伤寒表实证,是由寒邪外闭,玄府不通,经脉气血不利所致。“恶风”是恶寒的互词。治当发汗散寒,疏通经脉,用葛根汤主之。
临床上有很多项背疼痛的病人,用葛根汤治疗常可取得效果。服葛根汤后,有的病人项背疼痛处有发热的感觉,这是阳气将要通达的反映,紧接着项背部就会出汗,随着出汗延及全身,病就痊愈了。正如曹家达在《经方实验录》中所说:“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病遂告差。”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疼鼻干卧不宁。”--。葛根汤能治到太阳经跟阳明经的区块一起生病。《经方实验录》作者姜佐景,提出葛根汤适合治太阳温病。他认为太阳温病是我们一般说的热感冒,产生的因素:比如晒大太阳、熬夜、年青人看色情网站等损耗津液行为。{海边晒太阳,出大汗,上空调车}{小孩奔跑,出大汗,吹风而得感冒}
葛根汤治中风面瘫,在本方基础上加全蝎、白附子、僵蚕、地龙、川芎等。
葛根汤治鼻渊、脑漏、鼻中息肉等,在本方加白术、附子、桔梗;如涕黄、黏稠者加石膏、黄芩。
葛根汤治水痘。注:治疗水痘初用此方时,会让水痘往外发的很厉害,之后会慢慢变好。
日本人应用最广的汉方中药就是葛根汤颗粒
葛根汤用在小孩感冒退烧时候效果不错,但是不能长期用此方,长期过度服用时会有心悸症状。
葛根汤的主证里有“无汗”,但实际临床看到有的人有点汗也可以使用葛根汤。另外,小孩子感冒若是葛根汤证,呼出的气有点热,但是不能因为呼出的气有点热就用葛根汤。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然后再纳诸药。一方面可以缓麻黄、葛根的辛散之性,防止发汗力太强,汗出过多;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麻黄走散之性,以免药后发生心悸、心烦、头晕等副作用。服药后不需要啜粥,温覆就可出汗。
葛根汤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葛根。葛根为主药,既能配麻桂解肌发表,又能升津液、濡筋脉以治项背强几几。表虚的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本证属表实经输不利,为什么不用麻黄汤加葛根呢?因为麻黄汤发汗力强,再加入葛根来升阳发表,恐怕汗出太多。虽然这个证为经输不利,应发经输之汗,但也应该看到筋脉失滋,拘紧不柔,用麻黄汤加葛根容易造成汗多津伤,达不到滋津润燥,缓和筋脉拘挛的目的。因此,选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既可发汗散寒,又不致大汗伤津。同时,有芍药、甘草、大枣滋津化阴以缓和筋脉之急。
发汗散寒,升津舒经。主治伤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丶感冒初期之头痛丶发热无汗者丶太阳阳明合病、或利或呕丶或小便少或喘满不食、或口噤不得语、或作刚痉等。
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四十腕、五十肩、神经痛、重症肌无力、湿疹、风疹、化脓性疔、疖、桃腺炎、中耳炎、鼻炎、鼻塞、外耳炎、脑膜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猩红热、胃肠炎、痢疾、膝关节炎等有效。
注:列出来方便理解,不做临床辨证使用
4.葛根汤医案一(曹颖甫)
封姓缝匠,病恶寒,遍身无汗,循背脊之筋骨疼痛不能转侧,脉浮紧。余诊之曰:此外邪袭于皮毛,故恶寒无汗,况脉浮紧,证属麻黄,而项背强痛,因邪气已侵及背输经络,比之麻黄证更进一层,宜治以葛根汤。
葛根五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生姜四片红枣四枚
方意系借葛根之升提,达水液至皮肤,更佐麻黄之力,推运至毛孔之外。两解肌表,虽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意,而用却不同。服后顷刻,觉背内微热,再服,背汗遂出,次及周身,安睡一宵,病遂告差。
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皆太阳病之津液未伤者也。若其人先自伤津,续得太阳病,是即太阳温病。是故伤津二字,实为太阳温病之内蕴,此乃绝无可疑者。惟其内津已伤,不能上承口舌,故作渴。故仲圣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且将渴字特置于而字之下,以彰其首要。惟其内津已伤,不能注输背脊,故非但头痛项强,且进而为背部亦强几几矣。
5.葛根汤医案二(曹颖甫)
葛根汤方治取效之速,与麻黄汤略同。且此证兼有渴饮者。予近日在陕州治夏姓一妇见之。其证太阳穴剧痛,微恶寒,脉浮紧,口燥。予用:
葛根六钱麻黄二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草一钱天花粉四钱枣七枚
按诊病时已在南归之前晚,亦未暇问其效否。及明日,其夫送至车站,谓夜得微汗,证已全愈矣。予盖因其燥渴,参用栝蒌桂枝汤意。吾愿读经方者,皆当临证化裁也。
本案为吾师所亲撰。夏姓妇所病者即太阳温病也。向使吾师用葛根汤原方,未始不可优治之。今又以花粉易生姜,则更为恰切。虽然,读者于此,有不能释疑者在焉。曰:温病条言不恶寒,葛根汤条言恶风,风寒本属互称,如是得毋自相矛盾,答曰:此正仲圣之互文见意处,可以深长思者也。夫曰风寒为互称,此言不谬。但当知寒为重,风为轻,恶寒为重,恶风为轻。故温病及葛根汤二条合一之后,即成恶风不恶寒。其意犹曰微恶风寒,节言之,即本案吾师所谓微恶寒是也。为其尚不能尽脱恶寒本色,而合于太阳首条提纲之旨,故仲圣称此为太阳病。又为其兼口渴津伤,易于化热,故仲圣称此为太阳温病。
6.葛根汤医案三(曹颖甫)
予昔在西门内中医专校授课,无暇为人治病,故出诊之日常少。光华眼镜公司有袁姓少年,其岁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归,延予诊视以决之。余往诊,日将暮。病者卧榻在楼上,悄无声息。余就病榻询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时其兄赴楼下取火,少顷至。予曰:乃弟沉溺于酒色者乎,其兄曰:否,惟春间在汕头一月,闻颇荒唐,宿某妓家,挥金且甚巨。予曰:此其是矣。今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也。然其舌苔必抽心,视之,果然。予用:
葛根二钱桂技一钱麻黄八分白芍二钱炙草一钱红枣五枚生姜三片
予微语其兄曰:服后,微汗出,则愈。若不汗,则非予所敢知也。临行,予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令其药中加粳米一酒杯,遂返寓。明早,其兄来,求复诊。予往应之,六脉俱和。询之,病者曰:五日不曾熟睡,昨服药得微汗,不觉睡去。比醒时,体甚舒展,亦不知病于何时去也。随请开调理方。予曰:不须也,静养二三日足矣。闻其人七日后,即往汉口经商云。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数语也,凡习中医者类能道之。然而议论纷纷,每悖经旨。佐景不敏,请以本案袁姓少年病为《内经》之注释可也。简言之,袁姓少年宿妓荒唐,不藏于精,故生温病。治之以葛根汤,应手而起者,以葛根汤为温病之主方故也。夫精者,津之聚于一处者也。津者,精之散于周身者也。故精与津原属一而二,二而一之物。其人平日既不藏精,即是津液先伤,及其外受邪风之侵,乃不为太阳中风,亦不为太阳伤寒,而独为太阳温病,乃不宜乎桂枝汤,亦不宜乎麻黄汤,而独宜乎葛根汤。此《内经》《伤寒》之可以通释者也。抑尤有当知者,藏精之要,初不必限于冬时,然尤以冬时为甚。故《伤寒例》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温病之成,初不必限于春日,观袁姓少年之呻吟于仲秋可知,然尤以春日为甚。盖春继冬来,于时为迩,冬不闭藏,使扰乎阳,则春不发陈,无能随天地万物以俱生荣也。精之泄,初不必限于男女之间,凡志勤而多欲,心怵而常惧,形劳而致倦,高下必相慕,嗜欲伤目,淫邪惑心者,是皆不藏于精之类也,然尤以直耗肾精为甚。故吾人可作结论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必,犹言多也。此经旨之所当达观者也。所惧者何,曰:人将以本案为根据,而伸其温病伏少阴之说,盖所谓少阴云者,指足少阴经肾言也。余曰:肾精亏耗者,全身津液不足,一旦外受邪风之侵,无能祛邪,反易化热,此犹为抽象之言,差近于是,犹曰:平素肠胃虚寒者易患桂枝汤证,同不失为平正之论。若必欲一口咬定温病之邪气久伏于肾,则犹曰中风证之邪气必久伏于肠胃,其可通乎,不特此也,小儿天真烂漫,肾精不耗,为何患味疹等一类温病特多,盖为其纯阳之体,长育之日,需津既亟,化热自易,初不关肾家事也。奈何温病伏于少阴,发于他经之说,竟亦风行医林,斯乃不可解者。
7.葛根汤医案四(刘渡舟)
头痛
李**,男,38岁,住北京市朝阳区。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g、葛根18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三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十五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本案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津液不得濡润,经脉气血不利所致。其辨证要点是头痛伴有无汗、恶寒、项背拘急与脉浮等症,故以葛根汤散寒通经。本方用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散邪,又不致使汗出太过而伤津液;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8g,在于本品既能发散太阳经邪,又能疏通经络,并能启动津液以濡润经脉。现代研究亦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经脉通、津液升、荣卫和,则头痛、项强诸症自愈。服用本方之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畅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二、课后交流与问答
1.关于葛根汤颗粒
洋:葛根汤治头项强痛非常有效。我的感受是任何原因的项背疼痛都可以吃葛根汤缓解。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家里经常备着葛根汤颗粒,喝的时候冲一下就好了,感觉效果很好,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葛根汤颗粒在北京这边也买不到了,得从外地买。
海锋:你用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不分有汗无汗,就跟柯大哥一样?
洋:对,就是头痛,特别是后颈这个地方,俗话说后脑勺、肩背疼痛,效果特别好。
柯大哥:我这里补充一点点,日本人他很喜欢用汉方,为什么没有出很多副作用,而我那个朋友的小孩只要发烧他就给他用,为什么就出问题了,实际上我们一定要了解一点,就是日本的汉方为了能够销售到全世界,为了这个药的安全,按照他的说明来用那个药量是很小很小的,所以常吃副作用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自己煮汤剂的话,如果没有辨证还是有点问题,偶尔肩痛吃点可能问题不是很大。如果你只要发烧就吃,那还是会把人搞虚了。要记住这一点。
2.关于新冠
菊:我的新冠症状24小时就消下去了(呼吸道有液体,呼吸不畅,我服用了两付预防方),当时症状消失后,接下来的七天有四五天早晨起床后喉咙吐出来是硬的黄浓痰,一颗一颗,有干黄豆那么大。我6岁多的儿子的新冠症状2-3星期(第二个星期有6天服了治疗通方,是李宗恩医生的方。才把咳嗽,黄痰,积水减弱,第三个星期还是睡觉出虚汗)。
我楼下的邻居/美国高中老师胸闷疼3-4天,说话时能听到他喉咙的水声,喉咙疼,舌头非常红。我觉得他呼吸道有积水,还有热,是新冠症状。我让那个邻居煮生姜水喝,喝后没有好转。当时跟柯大哥商量应该是瓜篓薤白半夏汤,但订药比较麻烦,我端了一碗治疗通方,一碗预防方(桂枝汤五苓散甘草干姜汤)给他喝,第二天症状就消失了。
我亲身经历是新冠来的悄无声息(我儿子是周二有的症状,我周三跟他有接触,周日我就有症状了,威力特别猛,不像感冒一下子就可以自己消失,呼吸道一开始就有积水,很难受。我邻居也感觉很猛和奇怪。他是体积胖得能抵三个中国苗条女人。有的人免疫力强,即使接触新冠病毒可能一天就自己好,睡眠休息缺乏的人可能一病就是4个月。
义诊治新冠的有一个中医用的是科学中药粉剂,我感觉味道特别淡,剂量小,不知道为什么他可以不辨证,就给个患者用两个方。而且貌似都治好了,不过服药时间似乎1-3周,服药时间不短。他的方不公布,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药。个病人都用同样的方,用方1或方2,是不是也不太好?
柯大哥:我还是从中医的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中医思维,中医就是一个个性化的治疗的一个思维。某一个疫情流行病是有一些共性的,但是所有的人或者大面积的人都用一个方来治疗,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有待实践检验了。对我而言,我接触了一些,比如说流感,流感在每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真的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像我,我感冒以后,后面留下了这个咳嗽症状,一般我就会往热的方向走,就是麻杏甘石汤那个方向比较多,包括我整个家族的人都比较容易这样。我家里人就是瘦瘦的这种体型,津液比较少这种。但我有一些朋友,是比较胖一点那种人,同样也是这个感冒,就会往水湿寒湿的这个方向走,就是走小青龙这个方向。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辨证来进行治疗,那跟西医那个逻辑还是一样的,这个思维就是说我用了这种药,来治疗你这个特有的这种病。这个思维可能还是有点机械。
洋:疫情是某一种病毒,所以用通方是会有效的。另外,外国人从来没有用过中药,所以见效快。像以前古代发生瘟疫的时候,官府预防就是通用方,拿大锅熬,然后大家每人领一碗喝,他就一个方子。还有一个就是咱们老祖宗厉害的地方了,对人的特性研究特别透,咱们国家七八十年代曾经组织西学中,有个老大夫他就他就挺喜欢中医的,但是他可能学没太明白,他就那五六个方子来回用,后来他看病还真的很有效,找他的病人都天天排队。
3.足跟痛及艾草熏蒸
艳丽:上一节课说到坐月子脚后跟疼,我自己的这么多年的一个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生孩子的时候24岁多,时间是在阳历2月份,天冷,出院到家十几天就开始脚脚后跟疼。当时我母亲可能这方面有点经验,就给我用部队发的大的棉袜子,用两个袜子套到一起,往里塞棉花,护住脚后跟儿,这个效果还真好,出了满月以后没多少天基本上都不再疼了。从那时候24岁多不到25岁,现在都今年都马上就60整,经过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再出现疼痛。我最想强调一点,包括我的同事都是用这个方法,都没有出现过脚后跟疼痛的这种症状,没有受到这种病痛的困扰。袜子里面放棉花,没有其它药物。袜子24小时都穿着。
第二就是关于嘴唇会干裂出血,我前几个月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将白芝麻和黑芝麻洗干净混到一起,炒成8分熟,用破壁机打成芝麻酱,用渗出来的油涂抹。不要用外面买的香油,因为可能不纯正。另外一方面,嘴唇干裂只是一个表面症状,实际上还是要温经络,要温了以后才会好。我用陈年艾,用电饭锅蒸来熏后背,熏了之后避风4、5个小时,熏了3次后就彻底好了。艾草用完了可以放冰箱冻起来,反复使用。蒸完的水可以放一点花椒水用来泡脚,可以祛除脚气。
自制简易蒸床
(整理:李春艳/陈燕红)
关于《伤寒论》学习小组
《伤寒论》学习小组是一个全国性的公益中医学习小组自组织,由一批亲近传统文化、信仰中医的义工朋友共同发起,旨在带动热爱中医、有心学习并有行动力的朋友从零开始学习中医,共同成长,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的人亲近和传习中医等本土文化,为中医扫盲贡献微薄之力。目前已有余名来自北京、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海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云南、上海、黑龙江、甘肃、江西、香港等省份及美国的师友在学习小组中共同学习。学习小组每周的周日晚上6:30—8:30在钉钉app的群里通过直播和视频会议集体学习,平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