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防风

每日学习一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故事等为一体,实时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满肚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晕脑胀,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3别名和来源

防风草、排风草、土霍香、山芹菜、落马衣、秽草。 

4产地

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5性状鉴别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

根粗壮,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

茎单生,2歧分枝。

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7~19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叶柄长2~6.5厘米;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

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不等长;总苞片缺如;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小总苞片4~5,披针形;萼齿短三角形,较显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头,向内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

双悬果卵形,幼嫩时具疣状突起,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二果柄的顶端,分果有棱。

花期8~9月;果期9~10月。

6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7性能特点

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供药用,有镇痛、祛痰等作用。《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即以黄耆、防风煑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防风》:“铜芸、茴草、屏风、蕳根、百枝、白蜚。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屏风者,防风隐语也。”

8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9用法用量

煎服,4.5~9g。

10注意事项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11药理

1.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4.吐衄下血 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 

 

12防风妙用

1.外感表证 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风疹瘙痒 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和剂局方》);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3.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心悟》)。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破伤风证 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熄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外科正宗》)。

医院年师承和确有专长培训班开始招生了,只要您有一颗热爱中医的心,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班详情请在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白癜风互助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jb/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