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吃腊八粥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啊,长知

一、腊八节的由来及演变: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二、腊八节习俗之一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

图为:和田大枣

图为:手工去芯莲子

图为:精选桂圆肉,龙眼肉

三、关于腊八节的一些注意事项:

1、出嫁的女儿,腊八节不准回娘家

老话说:腊八节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去。还有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腊八这天,如果出嫁的女儿吃娘家的饭,会穷自己的家。

2、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风水上有讲:腊月是寒气比较重的一月,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听上去还是有点道理。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过去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增加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担心对身体不好,需要提前暖暖屋才好。

3、吃腊八粥不过午

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准备腊八食材,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还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因为流传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寓意来年丰收有个好兆头。

四、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一些讲究:

腊八这一天可不是一整天都喝腊八粥哦,指的是早上的一餐是吃腊八粥的。需各种食材在烹调之前要充分浸泡,煮制的时间也要长一些,使腊八粥更加柔软,容易消化,便与老人小孩食用。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给小孩吃腊八粥时,家长们都将一些不利于消化的豆类,换成坚果,这样更有营养,还对小孩身体好。

以上是道地药材相宏堂今日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腊八节的一些习俗和食用腊八粥的习惯和讲究,可能总结得还不够全面。让各位老师、朋友见笑了,本文仅作为兴趣爱好分享、仅供参考,不作为其他推荐的依据。下期小郭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其他冬季滋补养生药材系列的简介,朋友们有什么关于滋补养生疑问可以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和大家讨论、交流。

亲们可以扫描下面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jb/4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