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夯基础助农快奔小康路
——文县范坝镇发展农特产业助农脱贫致富侧记
记者李智谋
转运茶苗。
深秋时节,是文县让水河畔色彩最绚烂的时候,也是积蓄力量,孕育希望,收获喜悦的最佳季节。在范坝镇银厂村黑鹰沟口,一辆满载茶苗的大货车上,五六位群众在村干部指挥下,正在用农用车转运茶苗,大家开心得忙碌着……范坝镇是文县碧口特困片区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富民增收产业小而杂、多而不精,难成规模,是影响群众脱贫最大的短板。全面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短板问题,成了省市县各级领导重点谋划的重要任务。7月26日至27日,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深入联系的文县范坝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要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力度,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致入微做好产业规划。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特产业发展统筹综合布局中,范坝镇按照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支撑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核桃、魔芋、脆红李、车厘子、白附子、蜂蜜……等经济林果、中药材、种植养殖多元产业发展”的总格局。
县委书记苏彦君在范坝镇指导富民产业培育工作。
自6月份以来,县委书记苏彦君先后多次前往范坝镇,在联系包抓的重点贫困村及其他贫困村进行脱贫攻坚工作调研,谋划指导农特产业创新发展,用精细、精确、精微的功夫扶持壮大产业。镇党委书记毛鹏介绍说,今年秋冬季镇上规划了多亩的农特产业发展任务,主要有茶叶、魔芋、脆红李、车厘子、白附子等,为群众脱贫提供支撑,夯实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帮兴增收产业,推动特色农业创新发展的战役打响了。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县扶贫、财政的部门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先后为范坝镇银厂、高桥、竹园、对树、关子……11个行政村调运茶苗万株多亩,大幅度提高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增收的“造血”功能。
第一书记赵亮指导群众种植茶苗。
赵亮是省委统战部派驻高桥村的第一书记,每天都是早早来到田地边,和群众一起种植茶苗,向群众讲解种植的技术要领,引导群众科学规范管理好新建的茶园。“今年,秋冬季高桥村发展茶园余亩,群众栽植积极性很高,不到一周时间运来的茶苗就全部栽完了。”说起茶园建设,赵亮兴冲冲地介绍着。为了把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路子铺得实靠牢固,县农牧局茶叶中心选派最得力技术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群众科学规范种植。省市县派驻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和镇村干部纷纷进村入户,发放茶苗、抓培训、帮种植,一户一户周密组织,细心地帮扶,争做群众“贴心人”,确保调运的茶苗保栽保活。
群众种植茶苗。
草坝村村主任何成远一边卸树苗,一边高兴地介绍着村里种植车厘子的情况。“去年,我们去外地考察市场,车厘子买到了30元一公斤,回来自己便试种了十几亩,长势很不错,今年便在村里推广开了。”树苗运到了,村干部和省委统战部派驻的第一书记常锦伟他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一周多的时间,组织群众栽了多株多亩。乡亲们都说:国家政策好,我们老百姓也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店坝村村支书张会良满脸欢喜的和村民卸载魔芋种子。“种子是政府免费发的,杀菌药是公家给的,收获了卖的魔芋钱是自己的,这就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听他介绍,镇政府为群众投放了多斤的魔芋种子,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涨,信心满满地卯足了干劲,对丰产增收充满了希望。
新建的茶园。
毛鹏书记一一详细统计着全镇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全镇11个村发展茶叶多亩,白皂村种植白附子亩,以店坝村为主种植魔芋亩,在草坝村栽植脆红李、车厘子余株,在草坝、陈家、坪上、高桥等村种植其他中药材余亩……在交谈中,毛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告诉我说:“去年以来,镇上盯住的经济林综合管护,狠抓了科学管护‘八项措施’,增收效果明显,群众逐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给群众发放的魔芋种子。
白皂村年过七旬的老人左应田感受就最深。以前不懂防治技术,尽管用了些杀虫药,可效果还是不行。前年自己家的几十棵核桃树才收了十来斤核桃。去年,镇上组织了几次培训活动,管护措施跟上了,今年收了多斤核桃。他心里很高兴,见人就唠叨:“这管和不管就是不一样啊!”。关子村支书王昌猛是种茶能手,自家的2亩多茶园被科学打理的井井有条,今年茶叶鲜叶子买了3万多元。镇上为了激发大家科学种茶的积极性,轮番组织各村群众来茶园观摩学习。关子村的群众看在了眼里,秋冬季全村又新发展了多亩茶园。
田间地头进行的经济林综合管护培训活动。
听毛鹏书记说,在春季的时候,镇上还在15个行政村新栽植了核桃亩,现在这些树都落实管护措施,将来这些树都挂果丰产了,乡亲们的生活将过得比蜜甜……产业兴旺,百姓才能富足。范坝镇看准了目标,抢抓秋冬季的最佳时节,完成了多亩农特产业种植任务,把经济林综合管护搞得热火朝天,成了全县脱贫攻坚战役中学习的榜样。
群众种植的中药材重楼。
作者:李智谋责任编辑:李智谋
(来源:甘肃文县网)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小儿白癜风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