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能散能行rdquo议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pf/a_4350710.html

辛味居五味之首,是药性五味(酸、苦、甘、辛、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4种药味相比,辛味不仅与味觉有关还和嗅觉有关。

《尚书·洪范》中有“金曰从革”“从革作辛”的文字记载。“金曰从革”,金即金属,革的本意是被剥下的兽皮。“金曰从革”的意思是“金”是由(土中的)矿石经过高温冶炼,聚敛而成,就像经过风干而收敛的皮革一样坚固。“从革作辛”可以理解为,皮革经过风干收敛后虽然变得坚韧,但不能无休止地收敛下去。当收敛到极致时自有辛味析出,以制约革的无度收敛。

关于辛味的功能,《黄帝内经》中有“辛甘淡属阳、酸苦咸为阴”的文字说明。《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功能最早的概括。《此事难知》中有“辛为天之味,能补地之分,自上而降于下也”的文字说明。

具有辛味的中药,在常用中药所占的比例为40%,其中辛温药较多,辛平、辛凉药比例较少。另外,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也往往有辛味,称之为辛香之气。辛味药所含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辛味药以入脾、肺、胃三经为主,辛味药主要分布于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化痰药等之中。辛味药的功效除具有解表发汗、行气、活血之外,还有化湿醒脾、祛寒温中、通络祛风、化痰散结、开窍醒神、温肾壮阳、杀虫解毒等作用。《药品化义》中有“辛能散结、能驱风、能横行、能利窍、能润燥”的文字说明。

能散:主要表现在散表邪、散里寒、散内结。

散表邪是通过“发汗”来体现的,这种发汗实际包含西医学扩张体表小动脉和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例如解表的辛味药麻黄有发汗、解热作用。

散里寒,多是指辛味温里药的功效,既有味之辛烈来驱散在里之寒邪,又以其温热之性温煦中焦阳气。例如中药细辛、干姜、川乌等。

散内结是指辛能外解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邪毒,内疏气血郁结,使郁结之气得以消散。比如半夏、白附子的化痰散结,薤白的通阳散结等。

能行:主要体现在行气、行血。

行气是指辛味有疏通气滞之功效,能调达气机升降和调整脏腑功能。比如枳实、陈皮、乌药等含挥发油,能影响胃肠平滑肌活动,疏通气机,消除气滞。

行血是加强心气和血脉的功能,促使血液正常运行。比如活血化瘀药多有辛味,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瘕等。

能化:主要体现在化湿浊、化痰饮、化瘀血(与行血相似)。辛化湿浊,取其芳香之气醒脾开胃,化湿辟浊,使脾湿得以运化,秽浊得以化除。化湿药比如苍术、广藿香、砂仁、佩兰等。

辛化痰饮取辛味能化散痰湿,但因辛味药多温热而主化寒、湿之痰,药物有半夏、白芥子、天南星等。

能开:主要是指辛味药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比如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等辛味解表药有通鼻窍之功效。

常用的开窍药有麝香、冰片、石菖蒲、安息香也均为辛味药,主要含有挥发油,具有辛香走窜之性,能使神志昏迷的患者苏醒。

能燥:主要是指辛味药具有燥湿功能。祛风湿药,比如独活、防己均含有辛味。

能润:主要是指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有“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的文字记载,“辛以润之”的观点历代医家均有争议。笔者认为,争议的关键在于辛味药的作用和药性辛味的作用不分,直接和间接作用不分。“辛润”是由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体现,主要在于辛味药能疏通津液运行之道,使津液输布周身而达到濡润的作用。也就是说,从药性上看,辛味不具有直接的润养作用。况且,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效,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

综上所述,中医在临证时,要注重辨析药性五味,尤其是辛味,应分析准确,只有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时,灵活运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cj/7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