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美白活性成分介绍
美白活性成分按其来源和结构,可以分为化学类美白、天然植物美白及天然中草药美白成分,以下将分别介绍。
1.化学类美白成分
常用的化学类美白活性成分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将安全的美白成分用“☆”表示;危险的用“◆”表示;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值得长期信赖的用“○”表示;安全但不宜经年累月使用者以“△”表示,以便读者在选择时加以区别。
(1)对苯二酚◆
对苯二酚(hydroquinone)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破坏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细胞的能力,其美白效果非常显著。在医药界会使用2%~5%的外用药膏来治疗皮肤表层色斑,但放在以护肤保养为宗旨的化妆品领域来说,则是具危险性的成分。一是对苯二酚过度使用,会引发细胞毒性反应,对皮肤造成伤害;二是对苯二酚非常惧光,产品容易变色、变质,往往需要配合大量的紫外线吸收剂或抗光剂,例如偏二硫化钠(sodiummetabisulfite),对皮肤来说,是一大负担。使用期间,皮肤普遍有泛红现象,医师称之为正常副作用,但这其实就是刺激过敏的表征。所以,对于明显的色斑,应求助皮肤科医师,否则整脸大面积的涂擦此类成分的化妆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2)熊果苷及其衍生物△
熊果苷(arbutin),化学名称为对苯二酚葡萄糖苷,可从沙梨树、虎耳草等植物中提取,是一种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化学美白剂。由于熊果苷在不影响细胞增殖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是一种被认为副作用很低的美白剂,曾被称为是21世纪最佳的美白剂。但熊果苷分两种,一种是α-熊果苷;另一种β-熊果苷,只有前者是具有活性的有良好美白效果的,所以如果使用含熊果苷产品,一定要是α-熊果苷才能有效。熊果苷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因而产品中往往要添加大量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快皮肤老化。此外,医学研究显示,过高浓度的熊果苷反而会引起皮肤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的增加,不适宜长期使用。ASCⅢ也是新开发合成的美白成分,全称是AmplifierofSynthesisofCollagenⅢ,属于对苯二酚(HQ)的衍生物。结构与熊果苷类似,作用也与之相同。
(3)曲酸☆
曲酸(kojicacid)又叫曲菌酶,化学名为2-羟甲基-6-羟基-1,4-吡喃酮,产生于曲霉属和青霉属等丝状菌发酵液中,是一种水溶性物质。这种成分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日本酒酿造业在发酵米时,发现工人的双手皮肤特别白皙,因此研究出其中的Kojicacid成分具有抗菌作用。曲酸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原理是:它们在反应时与Cu2+结合,阻止了Cu2+对酪氨酸酶的活化作用,或具有与酶争夺作用物质而产生的阻碍作用。曲酸易氧化,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需夜间使用,日间产品需添加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速皮肤老化。
近年来含曲酸的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