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药天竺黄

天竺黄《蜀本草》

BambusaeConcretioSilicea

来源及名称释义

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

功效及辅助记忆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天竺佛法?定惊)

性能特点甘寒清凉,入心、肝经,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为治痰热惊痫与中风痰壅之要药主治病证

痰热惊痫,中风痰壅

图片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性状鉴别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收

用法与注意

内服:煎汤,3~9g,研粉吞服,每次0.6~1g,或入丸剂

相关论述“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本草经疏》)“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本草汇言》)

往期精彩回顾

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土鳖虫、血竭、刘寄奴、穿山甲、月季花、自然铜、半夏、天南星、芥子、桔梗、旋复花、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竹茹、白附子、白前、前胡、昆布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zz/7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