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禹州市高铁新区发展展望
○
文/张伟锋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为许昌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发展迅速,为百强县之一。
年,郑万高铁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10月底,郑万高铁河南段的开工建设。郑万高铁在许昌地区有两个站点,一个位于许昌东部的长葛市,另外一个是位于许昌西部的禹州市。禹州市高铁站位于褚河镇,禹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高铁站的建设,将在原有褚河镇的基础上,成立高铁新区。高铁新区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新区北部的中医药产业文化园,另一个是新区南部的褚河镇中心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讨论禹州市高铁新区的发展前景,离不开对禹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探讨。禹州市的经济发展轨迹和榆林神木县的发展路径有许多相似之处,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几年,国际原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资源丰富的城市快速发展,禹州市和神木县的煤炭资源都比较丰富,经济的发展的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煤价一蹶不振,以煤炭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发展的前景一片迷茫。
讨论禹州市高铁新区的发展前景,离不开对禹州市经济发展现状的探讨。禹州市的经济发展轨迹和榆林神木县的发展路径有许多相似之处,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几年,国际原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资源丰富的城市快速发展,禹州市和神木县的煤炭资源都比较丰富,经济的发展的水平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国际煤价一蹶不振,以煤炭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发展的前景一片迷茫。
河南省禹州市中药材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等地产名药,名列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现行中华药典,被列为国家保护品种。禹州市在饮片加工及炮制因药制宜,技艺独特,制作精细,在国内久享盛誉,有"药进禹州倍生香"之说。
近年来,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成为中国中药行业首批中药材优秀产地县、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与此同时,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禹州药会”和“禹州中药炮制技艺”分别入选国家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销售量达吨,交易额近35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
进入新时期以来,为了实现禹州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本市将中医药定位为两大接续主导产业之一,围绕成药龙头,加快发展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动物疫苗、中药保健等现代医药产业,着力打造百亿级医药产业集群,禹州市高铁新区北部的工业区,正是产业集群的所在地。
为了提高禹州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禹州市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志东博士、中科院专家梁剑平博士,全力建设国内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并立足中药产业优势,实现禹州中医药产业的腾飞。
禹州市在中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其所面对众多问题也是十分现实。最近,禹州市政府与云津基金达成合作,初步计划为:一年扩展一万亩左右的种植、加工面积,并争取达到5年5万亩的产业规模。培育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在2-3年内使禹州的中医药产业提升至百亿级的产业集群规模。
。禹州市牵手基金投资中医药产业,通过资本运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总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如果做不到细化处理,依旧难以解决目前禹州市中医药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缺乏标准、临床数据和病理分析等多方面短板,是禹州市亟待解决的难题。禹州的中药材可以卖到国外,但是禹州加工的药品,则很难出售。中药本身的药理机制导致无法给自己正名,在当前国内市场下,后发禹州并不占优。除此之外,新品研发能力,也是未来禹州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