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安神镇痉方药功能与应用

凡具有安神定心,镇痉熄风等功用,用以治疗烦躁不安,神昏癫狂,高热惊厥,四肢拘挛等症状的方药,叫做安神镇痉药或安神镇痉方。

此类方药,按照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安神定心和镇痉熄风两类。①安神定心方药:具有养心血,安心神以及清热化痰等作用。所以适用于心血不足和痰火阻塞心窍而引起的惊厥、烦躁不安、高热狂乱等症。②镇痉熄风方药:具有平肝熄风,定惊解痉等功用,所以适用于口眼歪斜,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僵拘,肌肤抽搐,心风癫狂等症。

此类方药,按照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安神定心和镇痉熄风两类。①安神定心方药:具有养心血,安心神以及清热化痰等作用。所以适用于心血不足和痰火阻塞心窍而引起的惊厥、烦躁不安、高热狂乱等症。②镇痉熄风方药:具有平肝熄风,定惊解痉等功用,所以适用于口眼歪斜,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僵拘,肌肤抽搐,心风癫狂等症。

用此类方药时,如伴有心悸、狂乱不安等症状,还应配合安神定心,或其他补血养血的方药。

心神不安,大多由于阴虚或血虚所引起,所以在治疗时,除选用适当的安神镇痉方药外,还应配合补养方药。

(一)安神镇痉药

1.安神定心药。

远 志

远志肉、志肉。

本品为远至科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地上部分叫小草,也可入药。

原根除木心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辛,苦,微温。入心、肾、肺经。为交心肾,安心神的主药;也有化痰止咳、消散疮肿之功。

精神恍惚,神志不安,站卧不宁,痰喘咳嗽,疮黄肿痛之症。

远志之交心肾,是因本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使阴能济阳,水火相济。

①远志与石菖蒲、茯苓、朱砂配合,用于心神不安、惊悸。②配石菖蒲、郁金、钩藤、茯苓,用于治痰阻心窍、精神迷乱、癫痫等。③单味用,外敷,治痈疽、乳痈。

马、牛15~30g,猪、羊3~9g。

阴虚火旺者忌用。

①含远志甙、远志醇、远志酸等。②远志甙能刺激气管引起黏液的分泌和并发咳嗽故有祛痰作用。③有使子宫收缩和紧张度增加作用,另外,还可强心、升压。④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痢疾杆菌等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对痰多不利的咳嗽有卓效。⑥远志有催眠和抗惊厥作用。

朱 砂

丹砂、辰砂、朱砂。

本品为含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因色红如朱,形细如砂故名,人工用硫及汞亦可合成。

研碎后水飞除净油,然后取其极细的粉末应用。

甘,寒。有毒。入心经。为镇心热,安心神的主药;还有解毒之功。

心经伏热,烦躁不安,心黄狂走,破伤风等。

朱砂含油较多,邪热旺盛时不宜早用,如用之过早则可引起神呆如痴。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①朱砂配黄连、山栀、黄芩、郁金、麻黄、防风、茯神、远志、党参、生草(镇心散),治心风狂症。②与茯神、黄连、全蝎配合,用于心热风邪、癫狂等。③配黄连、丹参、麦冬、酸枣仁,治躁动不安。④配冰片、硼砂、玄明粉,外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马、牛3~10g,猪、羊0.9~1.5g。

反刍兽慎用。忌火煅,不宜多服,久服宜引起汞中毒。

①含红色硫化汞及少量硒和锌。②对大脑兴奋灶有镇静作用。③本品为汞的化合物,用量不宜过大及连续应用,以防引起汞中毒。④外用对皮肤真菌有杀灭作用。因能防腐,故多作丸药之外衣。

茯 神

抱木茯神。

本品为中心有细松根穿过的白茯苓供药用。

去皮。水浸一夜,切片晒干用或朱砂拌用。

甘平。入心、肺、肾、脾、胃五经。为燥脾湿,安心神的主药;还有利水通便之功。

精神倦怠,烦躁不安,心热惊狂,小便不利等。

①茯神用朱砂拌叫朱砂拌茯神或朱茯神,其镇心安神力更大。②茯神、茯苓同为一物,而茯神为抱子根而生,入心经而安神,茯苓为离松根而生,入脾经以渗湿。

马、牛18~45g,猪、羊6~15g。

①所含成分与茯苓同。②有安神定心作用。

琥 珀

丹珀。

本品为松科松树脂落入土中,年久变化成的石样物质,色红黄带荧光故名。

原药研末用。

甘平。入心,肝、肺、膀胱四经。为重镇安神兼定惊之药;还有利水,散淤之功。

癫狂易惊,小便不利,淤血肿痛等。

马、牛15~24g,猪、羊3~9g。

①含琥珀酸,挥发油、硫磺、树脂等。②有利尿作用,可作为利尿剂。③有镇静、安神的效果。

柏子仁

侧柏仁、柏实、柏肉。

本品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的子仁供药用。

原药生用,炒用或置草纸内压去油(柏子霜)用。

甘,平。入心、脾经。为养心血,安心神之药;也能润肠通便,止虚汗。

心虚怔忡,惊悸不安,体虚多汗,大便燥结等。

侧柏叶、柏子仁同为一物,侧柏叶为侧柏树之叶,味苦专能凉血止血;柏子仁为侧柏树的种子,常用于养心血安心神,又因含油质多,故还有润肠通便之功。

①柏子仁配党参、白术、牡蛎、麻黄根、五味子、半夏(柏子仁丸),养心血。安心神,退虚热,止多汗。②配火麻仁、郁李仁等,治肠燥便秘。

马、牛30~60g,猪、羊6~15g。

①含皂甙、侧柏甙、挥发油及大量脂肪油等。②含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之功。

酸枣仁

山枣仁。

本品为鼠李科落叶小乔木,酸枣树之种仁供药用。

去壳取仁,生用或炒用。

酸,甘,平。入心、脾、肝、胆经。为敛肝阳,安心神的主药。

烦躁不安,站卧不宁,肝热神昏,体虚自汗等。

柏子仁、酸枣仁都有养心血,安心神的作用。柏子仁味甘入心脾而养心血,酸枣仁味酸入肝而敛肝阳,偏治肝阳上亢引起的肝热神昏,站卧不宁之症。

①酸枣仁与远志、当归、熟地配合,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躁动不安、心虚劳损。②配五味子、白芍、党参等,治体虚多汗证。

马、牛30~45g,猪、羊6~15g。

①含皂甙,多量脂肪油、维生素C、有机酸、糖分等。②有显著而恒定的镇静作用,此种作用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所致。③酸枣仁久炒油枯则失去镇静效能。④酸枣仁,茯神均有镇静作用,所不同的是酸枣仁出现类似麻醉的昏睡现象,如大剂量可能有较确实的麻醉作用;而茯神则仅有镇静作用。⑤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天竺黄

天竹黄。

本品是禾本科植物苦竹或淡竹内因生病后分泌的液汁凝结物,形如竺内所生之疮黄,故名。

筛净,研末生用。

甘寒,入心经。为凉心血。安心神的主药;还有豁痰、定惊、解痉之功。

脑黄狂走,高热神昏,中风痰喘等。

天竺黄配黄连、黄芩、柴胡、龙胆草、生石膏、生草、朱茯神、琥珀、大黄(竺黄泻心汤),治马的心黄狂走。

马、牛15~45g,猪、羊6~15g。

①含矽酸及钾、钙等。②有清热、化痰、安神之效。

2.镇痉熄风药。

僵 蚕

白僵蚕、姜蚕、天虫。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在蛹之前感染白僵病菌致死后,其尸体发白霉而僵硬故名。尸体供药用。

除去蚕丝,洗净晒干,用酒炒成黄色或细纱加热炒成黄色用。

咸,辛,微寒。入心、肝、脾、肺经。为熄风、定惊、偏僻风症初期抽搐之药;还有化痰消肿之功。

中风抽搐,破伤风初期,亦可治疗咽喉红肿等。

①僵蚕与白附子、全蝎、天南星配合,用于中风抽搐、口眼歪斜、破伤风、风痰壅盛等。②与桔梗、玄参、牛蒡子、甘草配合,治咽喉肿痛。③配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等,治皮肤瘙痒。

马、牛30~60g,猪、羊10~15g。

①含脂肪、蛋白质。②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③动物试验证明,有解热抗惊厥作用。

天 麻

定风草、御风草、明天麻。赤箭。

本品为兰科多年生草本,为野生而形状如麻故名。入药用其干燥根茎。

原药水浸闷透,切片,晒干生用或煨熟用。

辛,温。入肝经。为平肝熄风,疏散表邪的主药。

破伤风、揭鞍风、歪嘴风而属体虚血亏无热时多用。

①天麻辛温而燥,为散风解痉,温经活络,燥湿化痰之要药,如《元亨疗马集》载:“是药皆治病,灌风却用蛇,防风并半夏,最急事天麻。”②天麻辛温质重,为治内风、外风通用之品。临用时,如为外风宜配合发散表邪之药,如为内风,则宜配合镇痉熄风之品。

①天麻配南星、蔓京子、僵蚕、乌蛇、全蝎、姜活、独活、防风、细辛、升麻、蝉蜕、藿香、旋复花、阿胶、川芎、首乌、沙参、姜、酒(千金散),用于惊厥抽搐、口眼歪斜、四肢拘挛、破伤风、揭鞍风等。②与杜仲、牛膝、当归配合,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马、牛15~30g,猪、羊6~9g。

①含天麻甙、香草醇,香草醛、少量维生素A等。②有抗痉挛性惊厥作用,为治疗癫痫和眩晕的主药。③香草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④有镇静作用。

蜈 蚣

天龙、百足虫、蚰蜒。

本品为蜈蚣科蜈蚣干燥尸体供药用。

去头足,生用或炒用。

咸,温,有毒。入肝经。为定惊解痉,熄风逐痰猛烈之药;并有解疮疡肿毒之功。

破伤风、幼畜脐带风、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肿毒、蛇伤等。

①动物性平肝熄风比植物性平肝熄风药的药力大而迅速,而动物性药中,又以蜈蚣性猛力大。②蜈蚣中毒,可急用地龙、桑白皮或盐解之。

①蜈蚣与朱砂、全蝎、天南星配合,用于破伤风、惊痫等。②与川芎、威灵仙、独活配合,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等。③配雄黄外用,治疮黄肿毒、蛇虫咬伤。

马、牛10~15g,猪、羊1~2g。

孕畜忌用。本品有毒,用量宜慎。

①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物质等。②有溶血作用。③能促进新陈代谢。④镇静抗惊厥作用比全蝎强。⑤对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全 蝎

全虫、蝎子。

本品为钳蝎科蝎子干燥尸体供药用,如用其尾叫蝎尾,如全用称全蝎。

漂洗去刺,晒干生用。

咸,微温。有毒。入肝经。为熄风解痉,消肿解毒之药。

破伤风、揭鞍风、歪嘴风、风湿痹痛等症。

全蝎尾部毒性大,但药性较猛。

①蝎配白附子、僵蚕、天南星、酒(牵正散),用于急慢惊风、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破伤风等。②与蜈蚣、穿山甲配合,治恶疮肿毒。

马、牛15~30g,猪、羊3~9g。

孕畜及体虚者禁用。

①含蝎毒素、胆固醇、三甲胺等。②蝎素为一种麻醉毒,其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与蛇毒成分中的神经毒类似,有抗厥和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③能兴奋心脏血管有使血压升高的作用。此外,还有溶血作用。④用1%~10%蝎子汤(全蝎、赤芍、大黄、甘草等)与破伤风杆菌混合60~90分钟。对细菌无抑制作用,但混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毒素无中和破坏作用。

乌梢蛇

乌蛇。

本品为游蚊科乌梢蛇去内脏的干燥尸体,因其色乌故名。

酒浸或生用。

甘平,入肝经。为祛风通络,偏搜全身之风的主药;有定惊解痉之功。

破伤风,四肢麻木,瘫痪无力,风寒湿痹。

马、牛9~24g,猪、羊3~6g。

实验有镇静、镇痛作用,故能祛风、通络,而治破伤风、风湿性的关节痛。

钩 藤

茅钩藤、钩藤钩、钩丁。

本品为茜草科常绿藤本植物,因双刺曲如钓钩故名。药用其钩。

选取嫩钩晒干生用。

苦,微寒。入肝、心包经。清肝经风热而定惊解痉之药。

肝热生风,神昏癫狂,幼畜脐风(四六风)以及偏头风等。

僵蚕、钩藤、全蝎、蜈蚣都为祛惊风之药,但以作用大小来说,僵蚕为祛惊风最轻之药,钩藤为祛惊风稍重之药,全蝎则为祛惊风更重之药,蜈蚣为祛惊风最重要之药。

钩藤配羚羊角、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芎、川贝、竹茹、茯神、生草(羚羊钩藤汤),为治肝热化火生风引起的神昏癫狂,口赤苔黄,脉象弦数的抽风或狂躁之症。②配白僵蚕、全蝎、茯神等,治幼畜抽风。③配石决明、白芍、夏枯草,治目赤肿痛。

马、牛30~60g,猪、羊10~15g

①含结晶性钩藤碱、非晶形异钩藤碱。②钩藤碱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而有降压作用,煮沸20分钟以上,其降压成分被破坏,故不宜久煎。③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无明显的催眠作用,不同于现有的催眠和精神镇静剂。④实践证明双钩与单钩疗效基本一致,应用时不必拘泥于非双钩不可。

地 龙

蚯蚓、曲蟮。

本品为蚯蚓科环节虫类蚯蚓的虫体,因形似龙而生于土中故名。

挖出后,洗净泥土,晒干生用也可研末用。

咸,寒。入肝、脾、膀胱经。为清热镇痉,活血通络的主药;还有解毒、平喘和利尿之功。

高热癫狂、破伤风、气喘、尿闭等症。

①地龙与朱砂、钩藤、僵蚕配合,用于热病惊痫、抽搐。②配麻黄、石膏、杏仁、治肺热气喘。③配桑枝、忍冬藤、治热痹证、关节屈伸不利、红肿热痛。④配车前子、木通,治小便不利、水肿。

马、牛15~45g,猪、羊6~15g。

①含蚯蚓素、蚯蚓毒素、胆碱、氨基酸、嘌呤,还有一种含氮物质等。②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用来治支气管喘息有效,这种作用与地龙中提取的一种含氮成分有关。③有解热作用,此作用可能为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各种氨基酸。④有缓慢和持续性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蛇 蜕

蛇退、蛇皮、龙衣。

本品为蛇脱下之皮入药。

酒洗阴干。炒焦用或生用。

咸,甘,平。有毒。入肝经。为定惊风,祛目翳之药。

破伤风、四六风、眼目翳障等。

本品有养血熄风之功,故对血虚体虚的患畜之最宜,为熄风药中最平和之品。

①蛇蜕与钩藤、全蝎配合,用于惊痫抽搐、破伤风、四六风等。②配黄连、草决明、冰片、硼砂,研细末吹眼,用于治云翳遮睛、视物不清。

马、牛6~15g,猪、羊1.5~3g。

①含骨胶原。②有祛风、去翳和解毒之功。

羚羊角

本品为脊椎动物,羚羊科羚羊的角入药。

将角刨成薄片或挫为细末用。

咸,寒。入肝经。为平肝熄风解热毒的主药;还有平肝明目的作用。

高热神昏以及肝风内动而发生的癫狂等。

①本品价值昂贵,除非用不可时,尽量少用。羚羊骨可代,但用量宜大。②犀角和羚羊角都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邪热在心经,宜用犀角以清其热,如邪热在肝经,则以羚羊角平肝熄风,如高热癫狂亦可二者合用。

①羚羊角与钩藤、菊花、生地、白芍配合,用于惊风抽搐、幼畜惊风。②配石决明、龙胆草、黄芩等,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马、牛3~9g,猪、羊1~3g。

①含蛋白质、磷酸钙、无机盐及少量维生素A等。②动物实验有降压、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故常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之品。

安神镇痉药归纳简

img25

(二)安神镇痉方

1.安神定心方。

镇心散(出《元亨疗马集》)

朱砂9g、黄连30g、黄芩30g、栀子30g、防风30g、茯神30g、远志30g、党参30g、生草21g。

共为细末,蜂蜜g、猪胆一个,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清热泻火,镇心祛风。

心风黄。

本方为治心经热盛发为惊狂之方。方中以黄连、黄芩、山栀泻心肺火,清三焦热;但因热急生风,故以防风散外风,以朱砂、茯神、远志镇心安神而治内风;党参扶正祛邪,生草清热解毒和诸药。数药相合,以治心热舌赤、脉数、惊狂之症。

柏子仁丸(出《本事方》)

柏子仁30g、半夏曲30g、牡蛎45g、党参30g、麻黄根24g、白术30g、五味子30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养心安神,退热止汗。

血虚发热,心悸、多汗。

心为血之脏,汗为心之液,故本方重用柏子仁养心血安心神;党参、白术培补脾土,助生心血;但因血虚内热,热逼津液外泄而发生汗多不止,故以牡蛎、麻黄根、五味子退热止多汗,半夏化脾胃痰湿,以助参、术之力。诸药配合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以治血虚热,心悸汗多之症。

养心汤

黄芪30g、党参30g、当归30g、川芎15g、肉桂15g、茯苓30g、茯神30g、远志21g、柏子仁21g、酸枣仁(炒)45g、五味子21g、半夏曲21g、甘草15g。

共为末,开水冲服。马一次灌服。

补心气,温心阳,安心神。

心阳虚证及心虚血少,烦躁不宁。

方中黄芪、党参补心脾之气;当归、川芎养心肝之血;肉桂温心阳;茯苓、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宁心神;五味子收心气之散越;半夏去扰心之痰涎;甘草调中。合而具有补心气,温心阳,安心神的作用。

竹黄泻心汤(经验方)

天竺黄24g、黄连18g、黄芩30g、柴胡24g、龙胆草30g、生石膏30g、朱茯神30g、琥珀15g、大黄30g、甘草15g。

共为末。开水冲调,马一次投服。

【清热祛痰,镇心安神。

心经积热或心火亢盛,狂乱奔走。

本方用黄连泻心热,黄芩清肺热;柴胡、龙胆草泻肝胆之热;石膏清肺胃之热;大黄导热下行;因热盛生痰,故以天竹黄清热痰而定惊;痰迷心窍则狂乱不宁,故以朱茯神呢、琥珀镇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火清痰祛,心正神宁则狂躁自止。

2.镇痉熄风方。

千金散(出《元亨疗马集》)

天麻24g、天南星24g、蔓京子21g、白僵蚕30g、乌蛇24g、全蝎18g、羌活21g、独活21g、防风18g,细辛9g、升麻18g、蝉蜕21g、藿香24g、旋复花15g、阿胶24g、川芎24g、首乌24g、沙参21g、桑螵蛸15g。

煎汤滤过。胃管投服,天阴加生姜汤一碗,同调灌服。

熄风解表,补血养阴。

破伤风。

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主方。方中以天麻、南星、蝉蜕、僵蚕、乌蛇、全蝎镇痉化痰而熄内风;防风、羌活、独活、细辛、升麻、蔓京子、藿香、旋复花疏风解表以治外风;遵祛风先和血的原则,又以阿胶、川芎、首乌、沙参、桑螵蛸补血养阴,扶正祛邪。本方对破折风轻症虽有疗效,但嫌药味太多,临用时可适当化裁。

使用本方时,如病势轻而病程慢者,重用疏风解表之药;如病势重而发展急者,可重用镇痉化痰之品。

羚羊钩藤汤(出《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9g、钩藤24g、桑叶21g、菊花24g、生地30g、川芎21g、川贝母24g、竹茹18g、茯神21g、生草15g。

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马一次灌服,或煎汤灌服。

清热镇痉,平肝熄风。

肝热化火生风引起的四肢抽搐,神昏癫狂,舌赤,苔黄,脉象弦数,狂躁不安。

方中以羚羊角、钩藤平肝风;桑叶、菊花清肝热;生地、白芍、川芎滋阴敛肝;贝母、竹茹清化热痰;更以茯神、甘草安心神和诸药,合成平肝平肝熄风,安神化痰之剂。凡由肝热生风而见上述诸症,可参酌化裁使用。大便干燥可加清热通便之品。

牵正散(出《杨氏家藏方》)

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

共为细末,白酒ml为引。开水冲。候温灌服,或煎汤灌服。

祛风化痰,解痉活络。

口眼歪斜。

本方所治为风邪袭于太阳,阳明之络而发生的口眼歪斜之症。方中全蝎善走,为祛风通络,熄风解痉之专药;白附子为辛散头面之风药;又以白僵蚕化痰活络助祛风邪,白酒通行血脉,使药达病所。上药相合,治疗风邪在头,证见口眼歪斜之症,均可加减应用。

天麻散(出《元亨疗马集》)

天麻30g、蝉蜕15g、荆芥24g、防风24g、薄荷15g、川芎18g、何首乌30g、党参24g、茯苓30g、甘草15g。

共为末。开水冲,马一次灌服。

补肝肾,益精血,祛风胜湿,熄风镇痉。

脾虚风邪,素本脾虚,又外感风湿,证见眼目歪斜,神志不清,如醉如痴等。

方中天麻熄风镇痉,蝉蜕散风定惊;荆芥、防风、川芎祛风胜湿;薄荷疏风而清头目;又以首乌养血祛风,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解表补虚之效。

大定风珠出《温病条辨》

炙甘草24g、生地45g、阿胶30g(溶化冲调)、麦冬45g、麻仁24g、白芍45g,生龟板30g、生牡蛎30g、生鳖甲30g、五味子21g、鸡子黄8个。

水煎。先下龟板,牡蛎、鳖甲煮,再下他药,最后去渣,再加鸡子黄搅匀投服。马一次量。

滋液熄风。

热病伤阴,真阴极亏,或因误用攻下,重伤阴液,低热神疲,舌绛苔少,四肢抽搐,脉虚无力,有欲脱之势。

本方从加减复脉汤加味而成。方中用加减复脉汤甘润以存阴;加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而熄风;更加五味子敛阴,鸡子黄滋阴、熄风。合用以奏滋液熄风之效。必要时尚可加党参、龙骨等益气固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zz/4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