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在很多温补的药方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附子这味中药。
附子在临床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就有“天雄,乌喙,药之大毒也,良医以活人”的记载。明代张介宾推誉附子为药中之“四维”,指出附子、大黄为药之良将,人参、熟地黄为药之良相。更有古代医家云: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推崇附子为续命起死之要药。
附子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其中又以四川江油附子最为出名,是著名的川地道地药材。江油附子为四川特产,栽培历史有多年,炮制历史长,中国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早在《唐本草》就记述:“天雄、附子、乌头,并汉蜀道绵州、龙州者佳……江南来者,全不堪用。”
江油附子具有片张大、有油面光泽和菊花心等特点,驰名国内外。煲汤可以补阳、驱寒、除湿,具有“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功效。四川盆地雨水多,湿气较重,因此当地人喜欢食用附子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每年冬至时节,当地都要用附子炖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小毒,为了充分解毒,炖煮时间往往要保持6个小时以上,并且要加入生姜、绿豆等可以解毒的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