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GastrodiaeRhizoma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散开低温干燥。用时润透,切片。生用。本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应用历史在年以上,历代本草古籍对其均有收录。收录于《中国药典》(年版),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功效的中药。
1.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甘,平。归肝经。
治肝阳、肝风诸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用之。既善息风止痉,对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天麻又善出眩是头痛,可用治肝阳上亢,血虚肝旺,风痰上扰之眩晕夹痛等证,为止内风眩晕之良药;还能祛风通络,治风中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及风湿痹痛等证。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1.虚风内动,癫痫抽搐,急惊风,慢惊风,破伤风。
2.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
3.风湿痹痛,手足不遂,肢体麻木。
2.古籍考证
2.1名称考证
《神农本草经》始载原名曰赤箭、亦名鬼督邮、离母,《名医别录》又称龙皮,宋《开宝本草》始称天麻,《药性本草》又曰定风赤箭脂(芝),《抱扑子》又名独摇芝、合离草、合离母,《吴普本草》称神草,《本草纲日》又曰白龙皮,《和汉药考》称石箭、分离草、都罗木。
历代本草中记载的天麻药名,一是以植物形态命名,如赤箭脂、独摇脂、离母、合离草,合离母是以根异而命名;二是以性味异而命名,如独摇、定风;三是以功效命名,如鬼督邮。但不论名你怎详变化,从历代本草对天麻药名的释名、集解、正误,以及历代本草与现代关于天麻形态的描述的对比,说明古代天麻与今日所用相同。
2.2功效考证
《神农本草经》始载天麻的功效为“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本草纲目》中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木。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本草汇言》记载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等证。”《药品化义》记载“天麻,补养肝胆,为定风神药。”从古籍记载来看,历代本草记载认为天麻对凡是肝风动所致的头痛、头晕、日弦、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风、动风等症都具有奇效。天麻历来被视为“治风之神药”。古代本草文献记载的“治风”功效与现代代药典记载相同。
2.3道地考证
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未记载天麻具体的产地,仅描述天麻生长特点为“生山谷”。魏晋时期《吴普本草》开始记载天麻“或生太山,或少室”。太山即今山东省泰山一带,少室则为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一带(少室山)。《名医别录》记载天麻“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陈仓为今秦岭以北的陕西宝鸡市,秦、汉时期的雍州为今陕西省西部、甘肃部分以及宁夏大部份地区。南朝《本草经集注》和唐代《新修本草》均是沿用了《名医别录》记载,未新增天麻产地。从秦汉至唐代,天麻记载有四大产区,分别为我国东部山东省泰安县的泰山,中部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西部陕西省宝鸡市及其相邻的陕西、甘肃、宁夏交界的地区,四大产区均是紧邻黄河,位于黄河以南的黄河流域。宋代《开宝本草》记载:“天麻,生郓州、利州、太山、崂山诸处,今多用郓州者佳”。明清时期,产地集中在黄河下游,并扩增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赤箭,道地为兖州”和“天麻,邵州、郓州着佳”。民国《药物出产辨》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着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该书新增加了云南、贵州2个新产地,并认为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
新中国成立后野生天麻的新产地不断被发现和增加,但由于天麻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野生天麻自然更新缓慢,人为大量采挖,迅速导致了天麻野生资源破坏严重,20世纪70年代开始野生天麻资源逐步衰竭濒危,已分别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国家保护Ⅱ级品种。目前我国野生天麻已经形成不了商品,商品药材基本靠栽培药材供应。
3.古药今用
天麻无根无叶,靠寄生于蜜环菌获得营养,所含成分复杂,包括酚及其苷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甾醇类等,其中天麻素(天麻苷)、对羟基苯甲醇(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类是天麻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在天麻中含量较高并且有多种生理活性。天麻有效成分对中枢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可用于防治老年痴呆、改善睡眠、镇静、抗高血压、增强免疫力等。
我国天麻资源丰富,目前在饮片、制剂方面也开发利用较多,市场上天麻破壁饮片保健品层出不穷,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延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天麻需求量增大,开发更多更丰富的天麻制剂及大健康产品也是药企后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4.临床应用
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1.5g。
1.天麻钩藤汤: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平肝阳药配伍,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
2.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化痰药配伍,用于治疗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
3.钩藤饮子: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药配伍,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
4.醒脾丸:与人参、白术、僵蚕等补脾息风药配伍,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慢惊。
5.玉真散: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祛风止痉药配伍,用于治疗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
6.天麻丸:与川芎、全蝎等配伍,用于治疗风中经络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等症。
7.秦艽天麻汤: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天麻配钩藤:平肝阳,息肝风力强,治肝阳亢或肝风动之证。
5.常用食谱
1.天麻蛋
天麻粉和鸡蛋,将鸡蛋打开以后放入到碗里面用筷子进行搅拌,接着加入天麻粉在里面搅拌均匀放入锅里面蒸熟服用即可,每天吃一次到两次。
作用在于能够帮助清头目和补肝肾,可以很好的帮助改善头晕和神经衰弱等等情况。
2.天麻炖猪脑
天麻和猪脑,先把猪脑清洗干净,天麻蒸熟以后切成片放入到炖锅里面隔水炖熟即可。服用方法是每周吃两次,如果经常吃的话效果还会更理想一些。
主要功效在于能够帮助祛风开窍,还能够滋养安神和疏通血脉呢,比较适合被高血压问题、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动脉硬化和神经衰弱等等方面问题治疗。
3.天麻鸽子汤
雏鸽、天麻、枸杞、大枣,将鸽宰杀干净洗净外皮;肉鸽开腹,去内脏,洗净血水,入沸水中焯过;炖碗内放入净鸽、枸杞、大枣、天麻、清汤、葱段、姜片,上笼蒸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服用方法是每周吃两次,如果经常吃的话效果还会更理想一些。
主要作用在于养血益肝,熄风止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及高血压之头晕目眩、肢体麻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