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培训班学员之学习心得

学习中药古法炮制心得体会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制药技术。通过七周跟随郑炳富老师学习中药传统炮制技术,我受益颇多,掌握了主要的中药炮制方法和技能。现将学过的每一种方法总结如下:

一、净制

净制是中药炮制第一道工序,是药材制成饮片或者进一步炮制前的基础工作,几乎每种药材都需要进行净制。根据药材来源部位与性状、质地不同,按不同的方法清除杂质;第一课郑老师传授古法九蒸九晒熟地,首先需要清洗生地黄,生地黄表面皱纹较多,内嵌泥沙,需要用小刷子仔细刷洗;有些根据原药材的情况要清除非药用部位,如炮制醋鳖甲的第一步就需要除去残肉筋膜。

二、切制

中药切制工艺是体现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常见的饮片类型和规格有片、煅、块、丝等。郑老师说,“药材切制,七分靠润”,如切白芍的时候,若闷润不当,内外软硬度不同就容易发生掉片与炸心现象,若浸泡过度就会边缘卷曲不平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石是中药切制必备工具,刀磨得好,切药时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减少诸如皱纹片、鱼尾片、鱼鳞片、连刀片等败片与厚薄不一的片形产生。磨刀的握刀势为一手中、无、小指三指弯曲握住刀柄,拇指指肚抵住刀背,食指压住近柄端刀面。另一手五指伸直压住刀面。磨了一面后,再左右手交换磨另一面。郑老师还提醒大家磨刀时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刀具不管是粗磨还是釉磨后均要用干布擦干,粗磨者待磨,釉磨者待用。二是切药结束后一定要釉磨,磨去附着物,防止生锈。三是切忌用片刀刀锋刮推药,否则会损伤刀锋。四是不用的情况下要把铡刀的刀锋接触到切药架的架面,以防损伤刀锋与发生事故。

三、炮灸

1.炒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学习了炒王不留行、炒白扁豆和炒没药,王不留形子放入热锅后用竹刷快速画圈式炒制,炒至大部分爆花时取出放凉。用白扁豆应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略有焦斑,有香气,郑老师还强调,扁豆应该炒熟为止,才能更好地发挥补脾化湿的功效。炒没药:取净没药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制过程中有大量浓烟,直到表面呈油亮光泽时,取出放凉。炒制没药既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减少呕吐的副作用,又便于粉碎和服用。麸炒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重点学习了麸炒薏苡仁,麸炒白术,麸炒白芍。在麸炒薏苡仁的时候,由于铁锅温度过高,炒制时间过久还出现了爆花现象,所以在炒米仁的时候只要看到表面颜色变黄,炒至微鼓起即可。炒制还应该注意锅要预热,投药前大小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看火候出锅,出锅要迅速。2.烫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学习了醋龟甲,醋鳖甲,砂炒刺猬刺,砂炒刺猬皮,蛤粉烫阿胶,滑石粉烫水蛭。在砂烫龟甲或者鳖甲过程中必须严格使用武火,烫至颜色加深呈黄色时取出立即过筛趁热投入米醋中浸淬,淬后用清水洗净。不要等凉了再放入醋中,就起不到醋淬的作用,醋淬后手掰酥脆,易碎,具醋香气。砂炒刺猬刺时下锅后立即鼓起伴随一阵快速的爆鸣声,翻炒两下即可出锅,否则容易焦化。而砂烫刺猬皮时将砂覆盖传热,烫去尖刺,颜色变深,刺鼓起后取出,再用热水洗去泥沙和油腻,捞起晒干。3.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学习了枯矾的制作,将白矾置铁锅内加热,用武火使其全部化成水样,而后可见表层有一层“粥糊”样薄膜,反复出现薄膜慢慢鼓起,排出“水汽”后又落回现象,继续煅直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燥,停火放凉后取出。煅淬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生品代赭石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叠状较明显,将其置无烟炉火上加热至红透后,取出立即放入醋内淬酥,可以观察到醋淬过程中代赭石就会裂开,反复醋淬数次后质地酥脆。4.制炭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炒藕节炭,首先需要大小分档,置热锅后前期可以慢慢翻炒,后期出现火星立即喷淋清水,翻炒速度加快,炒至表面焦黑色,断面颜色为深咖啡色为优。5.蒸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学习了蒸五味子,取五味子,先拣去枝梗杂质,蒸锅加水,铺纱布,再拣净的五味子倒入蒸笼内蒸4小时(以上汽后算起),取出干燥即可。6.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生白附子有毒,生品一般多外用,而内服必须经过炮制,以使降低毒性。将生姜片、白矾粉置于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放入经过浸泡前处理的白附子共煮,煮至内无白心,捞出,除去姜片。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取乳香加水烊化,滤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煮制过程中会发现冒大量浓烟,不断翻炒直至滴水成珠而下沉,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趁热切成方块,晾凉。乳香生品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性较强,易引起呕吐,多外用。制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7.甘草汁制远志每远志kg,用甘草6kg。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经常翻动防止远志粘锅或者炒焦,至甘草汁吸尽时可用手感觉远志是否不粘手略干,若干即可取出,再干燥。8.燀练习了燀苦杏仁的制作手法,取苦杏仁,除去褐色油粒及杂质,置沸水中略烫,至外皮由皱缩状至微胀时,捞出,用凉水稍浸,取出搓开种皮,晒干后簸去种皮,取仁。9.酒制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最好用绍兴黄酒。学习了酒地龙炮制方法,取净地龙段,加入黄酒拌匀,闷润透,用文火加热,砂炒至表面呈棕色,微鼓起时,取出,炒制过程中酒香弥漫。10.醋制包括醋炙、醋煮、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kg净药材,用醋20kg,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11.盐制杜仲取杜仲块,用盐水拌匀,闷润4-6小时,至闷透,稍晾干,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丝易断,表面焦黑色时,取出,及时摊晾,晾干。12.姜汁炙厚朴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取厚朴,加姜汁拌匀,晾干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略微加深,取出,晾干。13.蜜炙练习了蜜款冬花,蜜黄芪的制作手法。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黄芪片,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尝试了不同比例辅料、不同炒制时间,对比分析辅料比例及炮制时间对成品的影响。14.水飞滑石取滑石粗粉,加水少量,碾磨至细,再加适量清水搅拌,倾去上层混悬,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沉淀,倾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晒干后再研细粉。15.煨肉豆蔻将肉豆蔻和麦麸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适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后切片。郑老师传授九蒸九晒熟地黄的手艺,诠释了什么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而现如今市场上的熟地黄就是按照普通工艺对生地黄进行一次蒸制,很少能达到三蒸,至于九蒸九晒的熟地黄那就少之又少了。现如今的社会各大中药厂在质量和利益面前选择了后者,打着中国药典的擦边球,只是单纯追求成本与性状,对药材炮制是否真正到位熟视无睹,心里时常想到中医毁于中药这样的字眼,对于作为一个在中药人来说真是有心无力。炮制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是历代用药经验之结晶。中药炮制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前人长期用药的经验总结,在中药应用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手段,把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使其适应新的需要,通过制订统一的饮片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与感观控制的经验型指标相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便更好地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作者单位:医院编辑:詹倩林怡冰陈艳沈炬审核:董军策划:沈钦荣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99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