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无计可施再找中医

北京天医中医药研究院专注针灸,正骨,药物疗法,徒手整形,产后修复,催乳,艾灸等中医技能培训。

依赖西医的“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医院治病的“常方”,但造成的越治体质越弱。很多国人把中医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反倒是国外越来越重视传统中医,不得不说这是种悲哀!今天就来看看,针对中医治疗肿瘤,国人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无计可施再找中医

我们建议,在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应全程参与。医院就诊的不少患者往往已是癌症晚期,无法手术、放疗或化疗,患者身体很虚弱,而之前并未经过中医治疗,这时再吃中药也无济于事。一旦确诊为肿瘤,患者应该在西医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以减轻抗癌治疗对身体的损伤。在康复期,也应持续用中药进行调理,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如果已经到了疾病的最后阶段,把中医当成“救命稻草”,希望通过中医起死回生,是不现实的;只能称之为悲哀。

误区二:中药无毒,长期用没问题

癌症是慢性病,需要长期观察、长期中医药调理。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并不等于无毒。有些常用于肿瘤治疗的中草药,虽然不属于有毒中药,但在临床观察中被证实对心、肝、肾等脏器有损伤,长期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例如含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青木香、汉防己、细辛等有肾毒性,天花粉有肾毒性和肝毒性,附子对心脏有毒性。因此,长期用中药调理的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心、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

误区三:中医治不了癌,只能减轻症状

在癌症早期和进展期,绝大多数患者首选西医是正确的。但中医药除了能调节和减轻症状,还能在控制病灶、抑制肿瘤发展、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对于恶性程度偏低、病灶发展不快、肿瘤标志物上升势头不强的肿瘤,中医药具有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且毒副作用不大,患者能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不看西医,指望偏方验方治癌

癌症是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对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单纯的手术、放疗、化疗尚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同样,中医药单打独斗也不行。但部分患者迷信偏方、验方,长期用含有蜈蚣、全虫、斑蝥、独角莲、马钱子等毒性较大的偏方来抗癌,结果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损害身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的中医治疗方法,在患者正气充足、肿瘤病灶存在、放化疗不宜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使用,但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

误区五:忌口发物,防止复发转移

一些患者认为,得了肿瘤或做了手术后,无鳞鱼、牛羊肉、海鲜、葱姜蒜等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都是“发物”,会加速病情发展,导致肿瘤复发,其实这并没有科学依据。患者生病和做完手术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更需要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否则会妨碍身体康复,为进一步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癌症患者应尽量恢复正常的饮食,不应过分忌口。

中医养生误区,你了解几个?

指导专家:曹耀元,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卫生部养生保健指导老师、兼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理事等、长安国医馆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随着我们生活中水平的提高,我们也是现在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开始注意养生了,但是很多人们盲目的注重养生,过于的迷恋保健药品,经常是会被骗。很多人不了解中医药,擅自用中药养生的方法,很容易就会走入误区,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中药养生有哪些误区?

误区1、中医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属

说到“养生”,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老人家的“专属”,有时候甚至不屑于听到与“养生”有关的知识,但事实上“养生”并非只属于老年人。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到了老了身体出现缺陷或者问题了就拼命的追逐中医养生。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养生是一项身体养护工程,越早开始养生,身体的结构和性能就养护的更好。从这点上来看,青年人养生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老年才开始养生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误区2、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中医学以中医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等理论为基础,气、血、津、精为人体的组成,通过望闻问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症、分型,从而确立治法治则,后运用各种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针灸、治疗或调理身体。中医养生除了日常喝一些调养身体平衡的药物之外,还要注意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

误区3、中药治疗效果缓慢

不少人都觉得,中药疗效慢。其实中医为宏观方式,西医为微观方式,西医更多是所见即所得,中医则是祛邪固本养生。另外,中医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针刺治疗急性疼痛往往一针见效,甚至对于急病的抢救方面,中医也有独到之效,如从古代的华佗针刺麻醉,到现今的参附汤药抢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药应改为疗效“漫”长。

误区4、贵的就是好的

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药材虽然价格很高,但用在不适合的人身上,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伤害。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补益药的滥用。现在随着用药安全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都知道“滥用人参,毒如砒鸩”的道理。但即便是体虚者需要应用补益类药物缓缓调治的,也应辨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选择最佳最适合的,而不应一味只追求价格高的补益类药物。

误区5、西医治疗不好的才去找中医

有些病人到西医疗效不好时才想起找中医,把中医当做是“救命稻草”,此时若中医疗效不好就认为中医不行。其实许多病中医一开始就可以介入,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糖尿病,西医治疗糖尿病,多数是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但糖尿病在中医上即为“消渴症”,治疗方式需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并且辅以食疗,即显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多从整体出发,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充盈之效。

误区6、西医营养学等于中医食疗

西医的营养学讲究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看的口感,而且食物摄入人体内代谢后,在我们人体内最终代谢产物是呈酸性还是碱性,合理的控制我们的饮食,达到平衡体质的目的。而中医是是利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进行防病治病,帮助我么促进身体的康复,根据的食物的气对我们人体进行调养,我们中医是讲究吃应季的食物,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误区7.中药代茶饮没有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药毒猛于虎”,这里的毒是指中药的偏性。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均可导致疾病的产生,人们拿药物治疗疾病,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的偏性,使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既然中药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的时候就应了解药物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及功能主治,再辨明自身的寒热虚实,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症状,避免服用不当带来伤害。若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应咨询专业人士再用。

误区8、中药冲泡方法太随意

中药冲泡应用首先当选择适宜的器具:砂质、陶瓷、玻璃的茶壶最好,带盖的保温杯也可;需煎煮的中药代茶饮用沙锅、瓦罐,忌用铜、铁、铝器具。

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调理身体或者是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是要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来选择的,饮食上要很好的注意对身体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互联网。由天医传承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喜欢此文章请转发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fuzia.com/bzxz/5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